軍事訓練美軍10週瑞士18週 國防院戰略所長蘇紫雲臺灣16週已足夠

發佈時間 2022/3/17 11:10:59
最後更新 2022/9/6 09:52:53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烏克蘭人民勇敢抵抗俄羅斯侵略,也引發台灣重新思考國防議題。對於各界呼籲延長義務役期,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可以研究。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王婉諭上週五(11日)舉辦公聽會,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呼籲,義務役期應延長到 1 年或 1 年半。而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認為,義務役期延長至 9 或 10 個月是理想值,但要滿足戰鬥需求,其實現行4個月軍事訓練已足夠,「地表最強」美軍是10週,瑞士部隊則是18週。蘇紫雲強調,重點是訓練內容而非役期長短,在台灣廣受批評的刺槍訓練、內務打掃並非不重要,先進國家軍隊也都有在做,建議國軍參酌他國,調整訓練內容與時間比例。

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攝影/朱乃瑩)

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攝影/朱乃瑩)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王婉諭組成的「行動時代」上週五(11日)舉辦「國防改革公聽會」,邀請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院)副執行長李廷盛、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沃草《公民行動指南》主編蕭長展、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前立委林濁水、台南縣前縣長蘇煥智、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黑熊學院專案經理許仕勳、台灣世代智庫研究員葉皓勤、台灣學生聯合會理事長黃亭偉等專家學者及國防部、內政部等單位派代表出席。

公聽會議程為軍事戰略防衛構想、兵役制度改革、軍中訓練方式改革、全民國防、包括女性參軍或其他擴大後備人員措施等議題。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義務役一年以上,才能向國際宣示台灣防衛決心

「義務役一年以上,才能向國際宣示台灣人民的防衛決心!」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強調,除了義務役延長,也應該落實全民國防,在民間廣設靶場,讓更多人參與。他指出,過去大家期待中國民主化,但俄羅斯民主化 30 年後,總統普丁仍對烏克蘭發動侵略,因此不論中國是否民主化,台海戰爭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戰略部署問題,蘇煥智批評,台海防衛的關鍵是制空、反飛彈,以及中共發動「第一擊」後我方維持政府運作、指管通信應變等能力。蘇煥智認為,制空、反飛彈所需的資通電高科技正好是台灣產業的強項,國防需求應與民間產業能力整合,同時推升台灣防衛戰力與產業發展。

前國防部長蔡明憲。(攝影/朱乃瑩)

前國防部長蔡明憲。(攝影/朱乃瑩)

前國防部長蔡明憲主張,義務役期應延長到 1 年或 1 年半。蔡明憲認為,台灣在客觀環境上面對中國文攻武嚇與少子化問題,2032年後,可徵召役男就不到6萬人,有必要延長役期。他也強調,「要求其他國家幫忙時,我們的年輕人只做四個月軍事訓練,這說不過去」,呼籲國防部盡快於 3 個月內,向行政院提出兵額狀況檢討

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認為,義務役期延長至 9 或 10 個月是理想值,但其實現行4個月軍事訓練已可滿足戰鬥需求,「地表最強」美軍是10週,瑞士部隊則是18週。蘇紫雲強調,重點是訓練內容而非役期長短,在台灣廣受批評的刺槍訓練、內務打掃並非不重要,先進國家軍隊也都有在做,建議國軍參酌他國,調整訓練內容與時間比例。

蘇紫雲也認為,國軍人員維持費長年是 1600 億左右,而各國國防預算結構中,人員維持、作業維持、裝備投資通常各佔 1/3 ,因此建議台灣國防預算應該拉高到4800億元左右,才能讓國防部得以長期規劃裝備投資。(2022年國防部法定預算約為新台幣3726億元。)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認為,經過二二八事件與戒嚴統治,台灣社會普遍有「厭兵」情結,因此雖然國防危機始終存在,但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三任總統都堅持募兵制方向進行。他強調,歐洲冷戰結束時,亞洲軍備競賽才開始,台灣卻照搬歐洲裁軍趨勢、由徵改募,「完全不對!」而現任國防部長邱國正已公開表示願意討論調整役期與徵兵制,「很不簡單」。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攝影/朱乃瑩)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攝影/朱乃瑩)

蘇紫雲:後備不是撒豆成兵,應考量成本效益

如何運用後備制度,開發民間國防能量,學者間有不同聲音。

「後備不是撒豆成兵,義務役也不是廉價勞工。」蘇紫雲指出,教召動員後備部隊同時要考量軍隊成本與所犧牲的企業生產力,不僅包括發給教召人員的津貼,還有部隊幹部投入、裝備使用等成本,召訓一人一天就需要 5000 元台幣,而台灣有 90% 以上的中小企業員工在 5 人以內,召訓人員也會嚴重影響企業生產。

「黑熊學院」專案經理許仕勳指出,烏克蘭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成立「國土防衛軍」的志願性民防組織,提供軍事訓練、避難與急救技巧,參加者可以選擇在週末接受訓練,波蘭、瑞典、韓國、德國、芬蘭等各國也有類似的民防部隊。

他認為,現行的教召制度對民眾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無法預先安排工作規劃,容易造成反彈。但類似歐洲各國的自願後備動員制度可以「藏兵於民」,減少全職軍隊的軍費負擔,也可以建立軍隊與社會的連結,建議國防部小規模試辦。

台灣世代智庫研究員、歐洲安全政策價值中心台北辦事處分析師葉皓勤補充說,烏克蘭、波蘭的每個行政區都有一個「國土防衛旅」,波蘭更是將其視為現役部隊,六成是全職人員,只有週末轉換為國土防衛部隊,建議台灣國防部參考。

台灣世代智庫研究員、歐洲安全政策價值中心台北辦事處分析師葉皓勤。(攝影/朱乃瑩)

台灣世代智庫研究員、歐洲安全政策價值中心台北辦事處分析師葉皓勤。(攝影/朱乃瑩)

沃草公民行動指南主編:「知道當下要做什麼」的民防意識,是烏克蘭防衛的關鍵拼圖

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表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讓許多人自發關注國防,相關活動或民間靶場都爆滿,正是民氣可用的時候,政府應該扮演領導角色,整合資源。他強調,現代戰爭中,軍事只是一部分,應該整體性看待國家安全,像烏克蘭從國會議員到運動明星都投入抵抗,才能號召全球公民社會的響應與關注。

「人民需要資訊才能放心!」他指出,從烏克蘭戰爭以來,政府開始不避談戰爭,這是好的開始,未來應該更積極與社會對話,提供戰爭威脅、敵我軍力平衡、人民防衛避難知識等清楚資訊。

沃草《公民行動指南》蕭長展主編指出,俄羅斯在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周邊國家都試圖強化全民防衛,向民間廣發「民防手冊」,宣傳戰爭準備知識,而同樣面臨危機的台灣卻沒有這樣的工具書。

沃草《公民行動指南》主編蕭長展。(攝影/朱乃瑩)

沃草《公民行動指南》主編蕭長展。(攝影/朱乃瑩)

蕭長展強調,烏克蘭民眾阻止俄軍侵略核電廠、大樓管理員拍下俄軍影像等案例,顯示有戰爭準備意識「知道當下要做什麼」的民眾,是烏克蘭防衛的關鍵拼圖。除了提供避難資訊、協助民眾預作避難規劃等基礎知識,《公民行動指南》也希望提升全民防衛意志,建立對假訊息的心防,以及在軍事行動與政治行動並行的「混合戰」趨勢下,宣導公民可以不參加敵人扶植的政黨、代理人的政治活動。

註解

  1. 兵役法第34條第3項:徵兵檢查合格男子依前項規定停止徵集服常備兵現役之時間及年次,由國防部會同內政部檢討兵額及兵源狀況,於一年前陳報行政院核定並送立法院查照後公告之;回復徵集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