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衛立陶宛積極抵抗指南教育國民實戰對策抵抗俄國混合戰

發佈時間 2021/1/14 10:09:15
最後更新 2021/1/27 09:58:17

【沃草記者蕭長展報導】中國威脅日漸增強,但在台灣倡議組織全民防衛,又會被抨擊讓人民變「合法軍事目標」。以同樣面對惡鄰威脅的波羅的海國家,自俄國 2014 年以「混合戰」併吞克里米亞後,都將「整合社會力量於國防」當作核心政策。其中,立陶宛更於 2016 年發佈名為《積極抵抗指南》的民防手冊,手冊明確指出,對立陶宛最具威脅的侵略者就是俄羅斯,並教育民眾如何辨別敵軍裝備、如何協助立陶宛國軍或民兵還擊等「實戰」應對守則。手冊也揭露「混合戰」包含資訊戰、對侵略目標國製造經濟誘因再以此勒索、支持該國內「願意服從的政治團體」等手段,唯有公民普遍具有警覺意識和抵抗意願,強大的「公民抵抗力」才能阻擋「混合戰」、讓敵人難以達成侵略。

<strong>為強化全民防衛能力,立陶宛近年陸續製發三個版本的民防手冊,最近一次為 2016 年的《積極抵抗指南》</strong>

為強化全民防衛能力,立陶宛近年陸續製發三個版本的民防手冊,最近一次為 2016 年的《積極抵抗指南》

立陶宛民防手冊直指俄國為最大威脅、教育國民「積極抵抗」應對實戰

自俄羅斯在 2014 年併吞烏克蘭轄下克里米亞之後,鄰國都感受到重大威脅。而人口約 292 萬的立陶宛,因西南方與俄國領土卡列寧格勒州接壤,且曾在 1940 年到 1991 年遭蘇聯併吞成轄下魁儡共和國,強烈的「亡國感」讓立陶宛近年在加強全民國防意識、強化公民抵抗能力方面,態度更加積極。

從國防政策呈現的方向,更能清楚看出立陶宛為因應俄國侵略威脅所做出的調整及設定。國防安全研究院發佈的《波羅的海國家的不對稱戰: 總體國防與公民抵抗》研究指出,立陶宛於 2014 年之後,國防政策的方向重拾自 2005 年後就不再提及的「總體與無條件防衛」;該國在 2016 年《防衛白皮書》、2017 年版《國家安全戰略》,都指出俄羅斯是國家最重大的安全威脅。而該國目前國防政策的主要方向中,其中一項就是「強化民間與國家對軍事與非軍事威脅的準備程度」,並據此提出規劃及相關措施。

因此,立陶宛於 2015 年恢復 2008 年廢除的徵兵制,重新開始對 19 到 26 歲青年執行徵兵。2014 年底,該國政府推出第一版民防手冊《在極端局勢或戰爭時期能如何行動》,向國民傳達當國家遭遇強國入侵,規模相對小的國家及國民能如何因應;2015 年底推出另一版本《準備在緊急狀態與戰爭下生存:以開朗心情面對嚴謹的建議》;2016 年 10 月再推出《關於抵抗我們該知道什麼:積極行動指南》(簡稱《積極抵抗指南》),讓國民瞭解當國家遭敵國入侵,能夠如何反抗、自救,並盡自身力量,幫助國家早日恢復獨立、民主、正常運作的狀態。

<strong>根據立陶宛國防部網站資料,該國在 2019 年 6 月通過將在未來 10 年內把職業軍人員額從目前約 11 萬人增加至 14.5 萬人的增員計畫。為防範俄國侵略,立陶宛政府積極推動各項「超前部署」的國防作為。(圖片來源:立陶宛國防部臉書專頁)</strong>

根據立陶宛國防部網站資料,該國在 2019 年 6 月通過將在未來 10 年內把職業軍人員額從目前約 11 萬人增加至 14.5 萬人的增員計畫。為防範俄國侵略,立陶宛政府積極推動各項「超前部署」的國防作為。(圖片來源:立陶宛國防部臉書專頁)

立陶宛國防部 2016 年出版的《積極抵抗指南》手冊,全文達 74 頁,內文明確指出對立陶宛最具威脅性的潛在侵略者就是俄羅斯,並以「如何在敵人佔領區做出積極公民抵抗」為主軸,將國家何以可能遭受侵略的政治議題、敵人戰略手段、公民能採取的抵抗行動及必要的求生技能、知識,做出詳盡說明。

《積極抵抗指南》的內容,還包含附上了侵略者可能會使用的各式軍事車輛、侵略部隊會使用的各式槍枝等裝備實際照片,教育國民如何藉由軍備部件的細節進行辨識,當戰爭發生時,國民就能將自己觀察到的車輛、入侵者使用的武器等詳細資訊,告知立陶宛國軍或民兵反抗部隊,讓他們得以獲得敵人動態的珍貴情報,並據此評估如何反擊。

手冊也十分詳細的介紹了進行公民抵抗時所需要的各種求生知識。包括應準備哪些必要物資、如何禦寒保暖、如何在野外識別方位,以及心肺復甦術、止血帶等急救措施要如何操作,還有怎麼樣處置燒傷、骨折等各種受傷情形。

<strong>立陶宛《積極抵抗指南》中,附上潛在侵略者俄國所使用的各式軍事車輛、部隊會使用的各式槍械等裝備實際照片,教育國民如何辨識、區別</strong>

立陶宛《積極抵抗指南》中,附上潛在侵略者俄國所使用的各式軍事車輛、部隊會使用的各式槍械等裝備實際照片,教育國民如何辨識、區別

《積極抵抗指南》揭俄國「混合戰」手法:破解關鍵是「公民抵抗力」

《積極抵抗指南》最為關鍵的內容、且也是這本手冊跟瑞典和拉脫維亞的民防手冊最不同之處,在於清楚說明了俄羅斯最可能用來侵略他國的戰略及手段,就是包含資訊戰、政治作戰和軍事行動的「混合戰」(Hybrid Warfare)。

《積極抵抗指南》指出,現代軍事衝突類型有許多樣態,但最需要立陶宛注意的,是鄰國俄羅斯所使用的「混合戰」策略。文中引述俄國參謀總長 Valery Gerasimov 的說法,揭露俄羅斯從不吝於明白表示其「混合戰」運作的思維,在於「先以非軍事手段將選定的目標(或成員)納入自身能影響及控制的勢力範圍內,只有在最後階段或必要時刻,才動用武力」。

手冊也詳細說明,混合戰的「非軍事手段」包括資訊戰(資訊攻擊)、經濟勒索,還有對侵略目標國內部「願意服從的政治團體」給予最大的支持。俄羅斯的實際作法包括讓侵略目標國的經濟利益和俄國「鎖」在一起,對目標國提供看似有利可圖的交易,並讓這些交易最終成為俄國能輕易對該國施加影響的有力槓桿;俄羅斯也會尋求對侵略目標國內的政客進行賄絡,並透過他們將該國的公共政策導向對俄國有利。內文強調,這項策略最終要達成的目的是創造絕佳的環境,讓俄羅斯經過一段時間等待後,能發動最終的軍事行動。這個環境成熟的條件就是:

侵略目標國內政治分裂、經濟動盪、體制腐敗,公民對國家強烈不滿,且已佈滿能協助攻擊進行、在該國內掀起類內戰的「第五縱隊」

<strong>圖為 2014 年 3 月上旬,未配戴國籍臂章、但經國際媒體辨識為俄軍的部隊,在克里米亞境內活動(圖片來源/WIKIMEDIA;作者/Anton Holoborodko;授權條款/CC BY-SA 3.0)</strong>

圖為 2014 年 3 月上旬,未配戴國籍臂章、但經國際媒體辨識為俄軍的部隊,在克里米亞境內活動(圖片來源/WIKIMEDIA;作者/Anton Holoborodko;授權條款/CC BY-SA 3.0)

基於最大的潛在侵略者俄羅斯所運用的戰略和手段,立陶宛《積極抵抗指南》強調,要能對抗「混合戰」,公民的警覺意識和抵抗意願就變得格外重要,只有在這種「公民抵抗力」茁壯、強大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對抗和消解侵略者為了軍事行動而積極營造的有利環境。

但手冊也揭示,不能排除俄羅斯放棄營造有利條件、直接使用武力侵略的可能性,這代表立陶宛國民不但要防範任何想透過資訊戰或其他「非軍事手段」弱化國家的行動,也要做好準備,在戰事發生時拿起武器進行抵抗。

尤其在俄羅斯曾實現過的「克里米亞模式」下,如果立陶宛遭到入侵,可能有部分領土會被佔領,而俄國將在其佔領區內透過政治、軍事手段,逐步讓佔領成為無法逆轉的事實。對此,《積極抵抗指南》也清楚說明,如果國民所在區域遭到佔領,可視情況加入當地武裝抵抗部隊,或是用其他公民抵抗的方式反制侵略。

手冊中詳細說明,如果佔領區內的公民選擇留下來以非武裝方式抵抗,留意入侵者的軍事動態,並將情資提供給抵抗部隊或立陶宛國軍,會是非常有貢獻的作為。這些情資包括指認出入侵部隊設置的總部、指揮官住所,或是關於入侵者扶植政權的訊息。另外,公民為抵抗部隊提供醫療服務、藏身或儲藏武器的空間,甚至是洗衣服、提供溫熱餐點,都可以是立陶宛遭受侵略時,國民能在非武裝狀態下為守護國家主權、民主自由體制,做出貢獻的方式。

民防「手冊」只是形式:重點在政府揭示威脅、應變對策、護民主決心

當俄國併吞克里米亞殷鑑不遠,相對於台灣有政治人物抱持「綏靖主義」,試圖讓國民以為不要變成「作戰人員」、「合法軍事目標」就能在戰爭中避免受到波及,瑞典、拉脫維亞、立陶宛等相較於俄國屬「小國」的國家非常清楚認知到,讓國民有意願、有能力在遭遇侵略時起身以各種形式抵抗、投入集體力量保衛國家,才能讓擁有強大武力的敵國認知,侵略將付出自食惡果的龐大代價,從而確保真正的和平。

<strong>為防範俄國入侵,波羅的海國家積極強化全民防衛。圖為拉脫維亞自 1991 年脫離蘇聯恢復獨立後,在三軍正規部隊外,建立由 18 歲到 55 歲男女國民自願參與的「國民兵」(ZS)部隊,作為輔助拉脫維亞國軍的防衛力量,並定期進行演訓。(圖片來源:拉脫維亞國防部 flickr)</strong>

為防範俄國入侵,波羅的海國家積極強化全民防衛。圖為拉脫維亞自 1991 年脫離蘇聯恢復獨立後,在三軍正規部隊外,建立由 18 歲到 55 歲男女國民自願參與的「國民兵」(ZS)部隊,作為輔助拉脫維亞國軍的防衛力量,並定期進行演訓。(圖片來源:拉脫維亞國防部 flickr)

因此,瑞典、拉脫維亞、立陶宛相繼思考如何強化全民防衛力量,並發行民防手冊,向國民宣達對應危機、戰爭所需的重要資訊和各項指引。立陶宛等國製發「民防手冊」,只是強化全民防衛的一種「形式」,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民主政府向國民清楚揭露國家可能面臨的危機和軍事衝突、說明政府會如何應變規劃、教育民眾應對危機及戰爭的方法,還有最為關鍵的:彰顯政府守護國家及民主體制的決心。

對長期面臨中國威脅的台灣來說,未來無論政府是否要製發「民防手冊」,在捍衛國家主體性、確保民主體制永續、破除中國日漸增強的「統戰」力道等前提下,如何強化全民防衛能力、成為堅實國防的關鍵一環,還需要政府和民間共同深入思考,並提出更積極的實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