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學者何澄輝臺灣需劃下不容侵犯的紅線偽裝和平才是引戰火藥

發佈時間 2020/8/20 10:32:09
最後更新 2020/8/20 11:11:33

近來前總統馬英九提出:「首戰即終戰、美軍不會幫臺灣」說法,引起輿論譁然。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在昨(19)日講座上打臉此說,表示美軍一直都在,甚至態度從過去的隱晦轉強硬,表示已有「戰則必勝」準備。何澄輝指出,美國面對中國不斷壓縮臺灣防禦空間展開「威嚇性偵查」,讓向來強硬的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也示弱表示:絕不開第一槍、盼同作和平守門員。何澄輝認為,明確的表態和政策才能保證和平,臺灣應效法美國,除了和平對話外,也要劃下不容中國侵犯的紅線。他強調,偽裝成和平的策略,正是引戰的火藥。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參加由今夜趣政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舉辦,「由《預防台灣遭侵略法草案》看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講座(攝影/廖昱涵)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參加由今夜趣政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舉辦,「由《預防台灣遭侵略法草案》看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講座(攝影/廖昱涵)

「其實美國一直都在,它的存在保留了一種隱而不說的潛在威懾力量」,何澄輝一語重重打臉馬英九所謂「首戰即終戰」說。他解釋,40 年前中國表明無意於太平洋,除了少數像 1996 年飛彈危機,中國的戰略意圖在過去非常隱晦。所以美、中雙方就各自維持「戰略模糊」狀態,也因此當時不會看到西太平洋的劍拔模張。

何澄輝解釋,當時中國流行「積極發展才是硬道理」、「悶聲發大財」等經濟擺軍事前面的作為。他們始終認為,當中國經濟利益起飛後,到時買臺灣比打臺灣划算,何必要動武?

習近平上台 急欲用「拳頭」證明中國崛起

然而,美、中雙方在西太平洋戰略模糊的局面,在 2012 年 11 月,後來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班地位確認後,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當時因為中國經濟有顯著起色,再加上在 40 年未有戰爭的情況下,年輕軍人、為政者,甚至整個中國的輿論都非常「好戰」,急欲用一戰證明中國的崛起。特別是中國無力在制度、價值上證明自己的崛起時,他們特別想用「拳頭」證明。

何澄輝表示,中國近年國力提升,開始大量製造軍事武器,也不斷藉此來進行脅迫。像是這臺灣人一定不陌生的越過海峽中線、軍機繞臺、遠海長訓等。

臺灣為何讓中國如此垂涎?何澄輝解答:臺灣是西太平洋戰略要地「第一島鏈」的中心點,一地控制兩個對於中國海軍進入深水區的要道:宮古海峽、巴士海峽。而第一島鏈剛好劃定了淺水區和深水區的地緣上分界線,對於海軍發揮實力非常重要。

中國共機屢闖我防空識別區。何澄輝表示,臺灣擁有「鋪路爪雷達」,能夠偵測共機起降。鋪路爪雷達目前全世界僅四座,其中三座在美國,一座就在臺灣(圖片來源:wikipedia)

中國共機屢闖我防空識別區。何澄輝表示,臺灣擁有「鋪路爪雷達」,能夠偵測共機起降。鋪路爪雷達目前全世界僅四座,其中三座在美國,一座就在臺灣(圖片來源:wikipedia)

尤其,何澄輝指出宜蘭南方澳是臺灣重要的軍港。潛艇部署在那,一出港就到能到直入深水區,讓敵人很難找到,對想突擊美國的中國非常有幫助。他笑說:「這是為什麼中國一直到現在垂涎臺灣,請大家相信中國絕不是對臺灣人有莫大同胞愛,真正原因是能取得重大戰略位置!」

中國積極的軍事行動,不僅威脅臺灣,也是在挑戰美國。對於美國而言,第一島鏈被攻破後,再退就是領土前沿的關島,再退到第三島鏈就是夏威夷,等同實踐中國「共享太平洋」的大夢。

美國對中戰略:從隱晦到「無懼一戰,戰則必勝」

回顧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第一任,希望跟中國成為可對話的合作夥伴。因為當時美國深陷「反恐戰爭」的泥沼中,需中國幫忙穩定局勢,也希望藉此制衡北韓。何澄輝指出,但美國發現,戰略目標不但沒達成,還讓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高。

其實在歐巴馬後期,美國就開始調整對中戰略,何澄輝舉例,像是「重返亞洲」戰略,不是只有被中國稱為「川瘋子」的川普上台才這樣。美國早在歐巴馬第二任期,就發現美、中不單單是軍事衝突,還包括經濟,乃至於整個價值體系的挑戰。像是對華為的打壓及調查,正是基於歐巴馬在白宮的最後一天所簽下的行政命令。

美中對峙在美國總統川普(右二)上任後更加白熱化,但其實早在歐巴馬第二任時就開始採取防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二)的強勢作為(圖片來源:wikipedia)

美中對峙在美國總統川普(右二)上任後更加白熱化,但其實早在歐巴馬第二任時就開始採取防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二)的強勢作為(圖片來源:wikipedia)

今年二月,美國智庫針對東沙島做兵棋推演,決策者因猶豫而讓東沙島變成中國可實力支配狀態。當時臺灣媒體僅聚焦在「美國沒有幫臺灣防禦的決心」,但何澄輝認爲這大大誤解了兵推的意義。他解釋,兵推是來考驗受測者應對能力,也檢視出既有防衛措施的缺漏。他認為,美軍已藉此深深了解:反應及戰略上模糊,極有可能造成誤判,導致不可彌補的損失。

東沙島兵推失敗的啟示,也看出美軍後續實質戰略的改變。何澄輝引述中國智庫的統計,從今年五月,美軍開始進入南海實施逼近中國沿岸的「抵近偵察」。大型偵察機飛越的架次從五月的 35 次、六月的 45 次,到七月的 67 次,足足要成長一倍。而且越飛越近,最近的距離已距離沿岸一百公里左右。出現的偵察機種類也越來越多,甚至還少見的在夜間進行非正規偵查。

何澄輝表示,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也長期在西太平洋巡弋,最多同時有三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還有可當作補充戰力的兩棲攻擊艦「美利堅號」,而美國近來也常在南海舉行對應軍演。同時,美國國防部長 Mark Esper 也不惜說出:「美軍不樂見有武裝衝突,但美軍無懼一戰,戰則必勝。」

面對中國在西太平洋動作頻頻,過去較常出現在美軍大型地面作戰用的 E-8C 戰管偵察機,罕見出現在南海的「抵近偵察」任務中。甚至一度抵近中國廣東沿岸僅一百公里處,威嚇作用十分濃厚(圖片來源:wikipedia)

面對中國在西太平洋動作頻頻,過去較常出現在美軍大型地面作戰用的 E-8C 戰管偵察機,罕見出現在南海的「抵近偵察」任務中。甚至一度抵近中國廣東沿岸僅一百公里處,威嚇作用十分濃厚(圖片來源:wikipedia)

中對美放軟喊「要和平」 學者:態度明確才能保證和平

美國其實透過各種行動不斷放風聲,中國也讀到美軍有意願、有能力、也不怕一戰的強烈訊息。甚至還透過《南華早報》表示,中國高層已經告訴中國海空軍:絕對不開第一槍。包括被稱為「外交戰狼」的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也頻緩頰,希望美、中、臺都不要開槍,避免意外,共同守護和平。

何澄輝認為,美軍明確的表態和政策,反而才能真正的保證長久以來的和平與安全。他認為,臺灣應效法美國,除了和平對話外,也要劃下不容中國侵犯的紅線。他強調,某些偽裝成和平的策略,才正是引戰的火藥。

《沃草》記者於座談會後也特別詢問,美軍對中國戰略是否因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而轉變?何澄輝表示,依照戰略形勢來看,美中對峙格局底定,和政黨輪替無關。但手段可能會隨執政者而不同,何澄輝推估,就算是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選,頂多對中手段改為勸誘,像是派出軍事使節團或者建立熱線加以警告,但對中的防禦不會少。他認為美國對抗中國,民主黨並不會比共和黨消極,像是和川普關係最不好的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甚至是罵中國罵更兇,批評川普對中國還不夠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