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災食品換標流入 立委批食安辦公室無用

作者
發佈時間2015/3/30 07:55:00
最後更新2020/1/15 02:52:02

圖片來源:食品安全辦公室

日本核災食品遭換標進口,衛福部於3月25日公告核災來源食品清單,引發爭議。國民黨籍立委江惠貞今(30)日質疑,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執掌食安問題跨部會協調,衛福部於今年2月26日就在邊境查驗出核災來源食品,為何為第一時間不通知「食安辦」?衛福部長蔣丙煌則坦言「應該檢討。」

福島核災過後,台灣禁止日本福島、茨城、櫔木、群馬和千葉等五縣輸入生產製造的食品,但日前驚爆,針對這五產地的醬油、泡麵等食品,進口商涉嫌更換產地標簽後輸入,包括龜甲萬醬油、森永牛奶糖等產品都名列在內。

去年餿水油事件促成《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法,新法規定行政院應設「食安會報」,由行政院長擔任召集人,三個月開一次會,負責跨部會協調食安。與此同時,行政院在去年10月22日成立「食品安全辦公室」,為常設性任務編組,橫跨衛福部、農委會、經濟部、環保署等部會掌管食安問題。但食安事件屢屢引爆,今(30)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食安辦再遭立委批評,未能發揮實質效果。

國民黨籍立委江惠貞質疑,衛福部於今年2月26日,就在邊境查驗出核災來源食品申報不實,為何未第一時間告知食安辦?江惠貞認為,這樣的呈報方式,食安辦跟各地衛生局,形同同一層級,僅是「增加單位去多收一個公文」。衛福部長蔣丙煌則坦言,的確應該檢討。

食安辦主任康照洲表示,目前食安辦有16名成員,「人不夠,但很努力在做。」食安辦是行政院的幕僚單位,負責跨部會協調與系統性風險預警分析。例如日前食安辦發動「淨安專案」,由警政署掃蕩食品相關地下工廠,總計裁處480家廠商。

面對食安風暴不斷,康照洲以「塑化劑事件為」例回應,食安問題有些已經長存三、四十年,必須靠政府單位主動發覺,「要繼續秉持這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