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給問嗎陳柏惟參選衝撞地方派系投給我讓顏寬恒卸下家族包袱享受自由

發佈時間 2019/12/18 10:40:23
最後更新 2019/12/18 10:40:25

今年一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充滿統戰意味的對臺演說,我國總統蔡英文以「臺灣絕不接受一國兩制」堅定回應,拉開臺灣 2020 年大選「護臺抗中」的主軸。這個背景下,以網紅姿態竄紅、臺灣意識強烈的台灣基進黨陳柏惟跟民進黨合作,投入被視為艱困區的臺中市第二選區(沙鹿區、龍井區、大肚區、烏日區、霧峰區),跟家族在地實力非常雄厚、追求連任的中國國民黨顏寬恒對戰,競逐立委門票。陳柏惟受《沃草》專訪表示,他把這場選戰視為「自由與不自由的戰爭」,因為他投入的選區長期在顏家這支地方派系掌握下,已經變成「不自由」的地區,就連他只是到在地的餐廳吃飯,店家都會受到顏家團隊登門關切。陳柏惟認為對手顏寬恒本身也象徵著「不自由」,人生無從選擇其他發展,只能接受家族安排的政治路。他充滿自信地說,「我覺得投票時顏寬恒他本人會投給我,因為我是要給他自由的人」。

以下,是陳柏惟接受《沃草》專訪的問答實錄:

Q:這是你第一次參選立委,從選舉和當選來看,你認為能帶來什麼改變?

投入選戰,就是想讓地方的選民有新的選擇。在這個選擇的過程裡,選民會產生新的省思。

我們這一年來的努力,在政治上對不公不義、說謊的政客提出挑戰。先從參與選舉來看,對當地選民還有全臺灣關心我們的民眾來說,就會覺得這場比賽可能很有看頭。 他們對政治會有新的、不同的想像,譬如「如果他當選,環境會不會變得比較好?」。

當選之後的改變,以我選區的性質來說,我會拿洪慈庸當例子。常有網友會說顏清標是「地下台中市長」,楊瓊瓔是地上的台中市副市長,他們兩人都代表地方派系,顏清標是所謂「黑派」、楊瓊瓔則是「紅派」。以洪慈庸來說,她 4 年前擊敗「紅派」楊瓊瓔當選立委,最重要的就是阻斷了派系從制度內獲取奶水,失去以往能吸取國家奶水的管道。

在我的選區裡,有比紅派勢力更大的顏清標。我的當選,會把一些東西慢慢地制度化出來,讓他們還政於民、把政治的權力還出來。

<strong>照片來源:陳柏惟競選團隊提供</strong>

照片來源:陳柏惟競選團隊提供

Q:你之前在高雄選議員,為什麼這次會到台中選立委,尤其在一個對手經營得相當穩固的地方?

我知道自己參政的年資不長,能做選擇的機會相對比較少。我自己的選擇是不挑戰現任是臺灣黨,譬如民進黨、時代力量的地區,因為我認為臺灣的民主還不足夠去做多席次的臺派競逐單一選區。以臺大校長管中閔的例子來看,他的選舉就是因為臺派過多的人選,導致票數分散。

所以我們就是找現任是中國國民黨立委的地區,因為對我來說,那是外來的政黨,不管那個人看起來是不是臺灣人。我本來有跟高雄的國民黨立委候選人黃昭順約對比民調,來挑戰劉世芳,但黃昭順不理我。

後來鎖定南投的許淑華跟臺中的顏寬恒。這兩人的共同點,就是高雄市長選舉時,他們跑來破壞我的家鄉。你破壞我的家鄉,我就打斷你的樁腳。顏寬恒跑到高雄幫韓國瑜競選,對我到臺中參選有關鍵的影響。

Q:對於選戰對手,有什麼評價或看法?

這可以跟選區連在一起說。我們常說這是個不自由的選區,民眾對我們臺中市第二選區的現任立委,還有他的家族,都會覺得不要得罪他們。他們就像是惡勢力,然後我是第三勢力。

我們的選民都會覺得不要作政治表態、不要得罪他們(顏)家,否則就會沒有生意可以做,他們也不會再提供選民服務,這其實就是不自由的表現。甚至有一次我只是去一間店家吃飯,隔天他的妹妹就去店家拜訪;我去辦造勢,就有人拍照,里長就去問認得出來的人,「這是不是你、你有沒有參加這個活動」。這都會讓人心生恐懼,即使他會宣稱自己沒有這個動機。

這個不自由的選區,選出來的政治人物,本身也是個不自由的象徵。我的對手,出生下來就被決定這輩子要幹嘛,人生第一份工作是民意代表,當爸爸、當阿公之後,還要出國讀書再回來參選。他可能很喜歡刺繡、很喜歡寫書法,卻沒有機會培養他的興趣,也沒時間做這些事情。

甚至你以為立法委員可能要去做調和、調度的工作,但其實他們派系的利益,也是透過爸爸媽媽叔叔伯伯去決定的,所以他是個不自由的政治人物。

支持陳柏惟,就是讓顏寬恒自由!其實我是最體貼他的人,你看他一輩子,想接近他的人都是為了權力、為了利益,為了有好處來接近他。我不是耶,我是要給他自由的人。他應該會很感動,覺得終於有一個人了解我。我覺得明年投票日,顏寬恒他本人會投給我。

<strong>照片來源:陳柏惟競選團隊提供</strong>

照片來源:陳柏惟競選團隊提供

Q:除了店家擔心被施壓,在你掃街拜票的過程,還感受過哪些壓力?

從我剛剛舉的例子來說,因為他們組織綿密,而且不管政治、工作或生意上,依賴顏家存活的人又很多,這些人都很可能會直接幫「老闆」作主。即使顏家沒有交代,他們旁邊的人還是會主動盯哨或「查水表做記號」。我們也遇過一些選民本來很友善,但後來就對我們說,「我會支持你,但你不要再來」。

去年跟今年比有很大的差別。去年選議員的時候,因為看起來無害,大家都會跟你說加油。但是今年就出現積極反對者,他們會說,「走啦、你不要進來」。這種也不是壞事,只是很可惜,他們並不了解我,我們也沒有機會做溝通、做說明。

遇到這種積極反對的情況,至少表示他們真的覺得你是個「咖」。但我心裡還是會覺得很遺憾,雖然我沒辦法拿到 100% 的選票,也不希望因為選舉,造成選民或是社會之間的分裂。

Q:目前選情如何?

臺灣的選舉通常會在最後一兩個月,出現你接觸不到的選民,自己跑來找你。尤其我們這個選區只有兩個候選人,所以我一定會被找到。除非是鐵了心要投給顏寬恒的,如果選民還是想做選擇的話,最後兩個月我的知名度一定會大爆發。目前雙方差距很大是事實,但在選前最後階段選民尋找我的過程裡,我認為變化會很大、很劇烈。

現在民調的結果呈現兩個特色,第一是年輕人沒有討厭我,第二是我的支持群眾會去投票的高達八成。我們的支持群眾是熱情的,掃街的時候都會遇到有人要求要合照、要擁抱,還有對我們有期待的人。選情就是審慎樂觀,還看得到勝利的曙光。畢竟我投入的是全國最艱難選區,有沒有比這一區還難的?

<strong>照片來源:陳柏惟競選團隊提供</strong>

照片來源:陳柏惟競選團隊提供

Q:你是台灣基進黨員,為什麼這次選戰會跟民進黨合作?會不會擔心被貼「小綠」標籤?

合作的前提,必須是「相信接近」。常常會有人用藍綠在分,但事實上那不是藍綠,藍綠在民調上唯一可以做出來的顯著差異,是「你是否同意三十年後,把中華民國變成臺灣國」。那什麼是綠、什麼是藍?就是你要當臺灣人還是中國人的差別。

臺灣國會裡面應該要都是臺灣人啊, 就像日本國會裡面不會有澳洲人吧。所以,如果臺灣國會裡面要都是臺灣人,就得跟臺灣黨派合作,把臺灣人政府最大化。所以會選擇跟民進黨合作,就是因為「相信接近」。

對於所謂「小綠」標籤,我要說我們是「大綠」。我們還是期望理性的選民可以跟我們溝通,針對什麼是藍、什麼是綠,我們來定義。藍綠如果指的是國民黨跟民進黨,那我們跟民進黨就是不同政黨,怎麼可以把我畫在別的政黨裡面?如果藍綠指的是中國跟臺灣,基進黨的臺灣意識比民進黨強,民進黨向中間妥協,他們才是小綠,我們是大綠。

我們不只是大綠,還是戰鬥綠、鋼板綠!

Q:你投入立委選舉到現在,有沒有在地方上觀察到中國滲透的痕跡?

一些鄰里的所謂「旅遊團」,雖然現在有照片、有訊息,但還不足以當證據。包含宮廟、鄰里的組織,有聽過什麼去廈門喝紅酒、福建吃龍蝦的事,但在這些所謂「交流」的過程中,是不是有提到選舉的時候要支持提倡「兩岸一家親」、要支持贊成「和平共圓中國夢」的候選人,這些當然都不會是由藍營系統的人跟著過去宣講,而是由中國當地統戰系統的官員來說。

這些行為很難直接稱作賄選,而且就算抓到了也不算,但的確會對選舉造成影響。這就是「中國滲透」裡很嚴重的一件事,他們不是要直接把你變成中國共產黨,而是引導臺灣人一步一步走向接受共產黨的道路上,認為「統一也沒什麼不好、民主也沒比較有效率、中國發展得很快很進步」。除了灌輸「中國好」,還要讓我們覺得「臺灣很亂」,像是「你們民主卻整天都在吵架、臺灣的民主是個笑話」。所以是雙管齊下。

<strong>照片來源:陳柏惟競選團隊提供</strong>

照片來源:陳柏惟競選團隊提供

Q:目前基進黨已經有提出法案跟民進黨合作,未來如果進入立法院,你會如何在立委的位置上繼續「護臺抗中」?

第一個是推動《代理人法》。其實這部法案的核心價值很簡單,「國安六法」是針對個體,個人不能夠通敵叛國、不能發表統一言論。但舉例來說,如果我選上議員,假設有個團體叫做「中華長照協會」,要求我推動開放中國人來臺灣使用健保,作為議員的人當然會去做這件事,因為這是服務案件,是有票的。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你不知道這個「中華長照協會」的資金來源是什麼,你不知道它的人和錢從哪裡來,《代理人法》就是要讓這些組織曝光。

或者以新聞媒體來說,譬如報導藍綠候選人的時間照道理說不該差太多。但在去年,韓國瑜喝酒可以做一條、翹小拇指也可以做一條,接下來有外科醫師說喝酒翹小拇指是很有智商的表現,又是一條新聞。如果有《代理人法》,媒體可能就必須在新聞裡揭露,「以上節目由中國共產黨贊助」。揭露這些組織背後的真實動機,那選民要不要信這樣的新聞,就是另一回事。

還有一個重要的是「陽光法案」。譬如規定在中國資產超過 10% 或某個比例的人不能參政,或是必須揭露財產才能參政。為什麼這件事情重要?因為當你利益都在中國的時候,你會不會幫中國說話?

這些法案都有理有據,也不是所謂「麥卡錫主義」或「單邊主義」,而且主要目標都是在揭露而已。最少要揭露給選民知道,這個人的中國血液很濃,再由選民自己決定要不要投給他。

最後在思想上,我們還是要建立臺灣國族主義。例如紀念日、七天假的爭議,我贊成恢復七天假,但是要選出「臺灣的節日」,不要再是什麼因為紀念「蔣公」而放的假期,而是以譬如慶祝臺灣有言論自由的日子,或是開放地方政府去選一些白色恐怖或戒嚴時期、甚至是日本時期,傷害或歧視臺灣人民族性的紀念日。中央有一定的權限,地方也有,大家都可以再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