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喊藍白違憲恐無意義 沈伯洋:「用違憲對抗違憲」但照顧該照顧的人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大罷免投票過後,外界擔憂挺過大罷免的中國國民黨立委將有「無敵星星」。民進黨立委沈伯洋也指出,藍白未來推法案會比過往更為加速,像是本週二(8/26)的程序委員會,藍白就已提案核三延役、公投綁大選、反年改等相關修正案。
藍白違憲修法未來一定會繼續做,但沈伯洋擔憂的是,如果民進黨再繼續大喊違憲,已經沒有意義,一來已經無法罷免,再來人民會疲倦。他認為,以前民進黨受限於尊重《憲法》、不提違憲的法案,但現在或許該用「違憲對抗違憲」,不然民進黨該如何辦彰顯自己的價值?
沈伯洋舉例,如果藍白用違憲的方式提了增加預算的法案,既然是違憲又是照顧自己的既得利益者,那民進黨就也違憲提對案,但至少把錢花在真正應該被照顧的人身上,然後清楚地告訴民眾,現在是學藍白違憲、要違憲大家一起來。

沈伯洋說,大罷免後,理論上要做的事情絕對不是沒有,但這一次罷免時間真的拉太長。以一年的社會運動來講,累積的傷害跟身體的耗損,其實非常巨大。從台灣歷史來看,大型社會的運動發生,通常需要至少 5 年的累積。沈伯洋呼籲,當然希望大家可以繼續延續下去,但這樣會有點消耗,建議應該還是要先休息,這是現在最重要的事!
沈伯洋強調,「休息」有很多種不同的層面,當然不是直接躺平。第一,需要心靈上的恢復,建議可以比照三一八學運後有暢所欲言的「大腸花論壇」,讓大家發洩情緒,讓心情得到一定程度的平復。他指出,不滿若只靠時間去沖淡,這對下一次社會運動的開展一定會出事。
至於動能很強、現在就想做點什麼事的人來說,沈伯洋建議,畢竟罷免就是在關心台灣的未來,可以思考未來 2-3 年內台灣可能遇到的危機,要做的事情應該跟這個危機有相當程度的連結,才有意義。
沈伯洋指出,地方上能有一群人聚在一起,是不簡單的事情。可以針對地區發生的不同層面的議題,去成立相關的組織。以往的社會運動,大部分都是發生在台北,就算有人跨縣市參與,回去後也不一定會成為在地連結。但這次的運動最特別的地方,不只時間很長,最重要的是在全台灣各地發生。
沈伯洋強調,大家要休息但不能夠「散掉」。他建議,可以從基礎的定期聚會、讀書會開始,至少讓人跟人持續連結,不直接涉入當前的政治議題、稍微休養生息。未來,當區域內發生議題的時候,這會是一個很有別於傳統的里長、協會的動員,快可以站出來的公民組織,會是非常少見又很難得的事情。

尤其,沈伯洋指出,這一次罷免投票,投同意罷免的其實有 18%的藍營、15%民眾黨支持者。一方面來說,如果說這罷免是民進黨發起的話,這些人不會來投同意罷免。之所以有一些藍白營的支持者來投同意罷免,當然是因為它是社會運動,而且被罷團所說服。雖然這些人還是支持他喜歡的政黨,但也的確認為國會有問題。
沈伯洋強調,這個罷免運動說服了本來沒有關心這些議題的人,或者本來不認同的人。雖然不一定是政黨上的移動,但在議題上,這些人已經開始關心國家安全、關心台灣的民主體制。
沈伯洋指出,最終同意罷免的票還是不夠多,顯然有別的原因,其實就是綠營的支持者,尤其「淺綠」的缺席。他說,民進黨自己的支持者卻沒出來投票,這是政黨要努力的議題,剛好這對公民來講,也是比較好休養生息的時間。
罷團志工:大家好好休息、鍛鍊自身,放下情緒持續溝通
罷團志工庭瑄也分享,罷免雖然沒有成功,但路不會白走。像是許多這次罷免讓大家開始跟親友討論政治,或者有些不關心政治的人也有被激起來。她在基隆罷團幫忙時,也明顯感受到因為先前罷免國民黨籍基隆市長謝國樑的「拆樑」失利,在地的政治量能有被激起,也延續到這次罷免林沛祥。
經歷過這次罷免,庭瑄認為,「抗中」議題對於一般人實在太遙遠,如何從生活中找尋溝通的契機、與他人建立起連結,才會對方在關鍵時刻更願意好好聽你講話。她強調,台灣真正的敵人是中國,我們身邊的人都不是敵人,大家好好休息、自我鍛鍊後,也可以試著放下情緒,從其他的面向與身邊的人持續溝通。
主持人、《有理文化》總編輯涂豐恩也分享,公民社會是很長期的工作,不會因為支持候選人的輸贏,就一勞永逸。他指出,美國國父之一的富蘭克林,在制憲會議結束後被問到剛剛做了些什麼,他回答:「A republic, if you can keep it.」(一個共和國,如果你們能守住它的話。」)即使如美國建國都是歷經風雨和挑戰才走到今天,今天的台灣已經是很幸運的年代,不會像以前做社運就被黑名單,不要放棄努力。
台灣智庫民調與輿情中心主任郭玫岑,也引述先前講座時,中研院研究員林宗弘的看法。數據呈現,即使國民黨選民,只要贊成政府增加國防預算或反對中配六改四的政策,仍有高比例傾向投下同意票,所以罷免結果不該解讀成台灣社會不贊同抗中保台的主張,更關鍵的因素是國民黨地方派系的控制力量。
郭玫岑舉例,像是花蓮好幾個里的同意票是零,顯示傅崐萁強大的地方控制力,這本來就難從公民運動去對抗。她認為,罷免基本上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組織,展現台灣公民社會的韌性與能量,這個力量不應該隨著罷免結束,更有機會凝聚成一個民主的永動機。
行政團隊摸不清楚人民脈動 日後一年應設定 3-5 個重大議題
進一步分析,沈伯洋指出,泛綠陣營一開始投票意願有 8-9 成,最後只剩下 6 成。罷免前最後一個月發生雪崩式下滑,和關稅、普發一萬、風災等議題脫離不了關係。
沈伯洋坦言,行政沒有處理好,加上國民黨同步發動「現在事情這麼多,搞什麼大罷免」的論述,很多泛綠支持者也覺得不無道理。尤其,關稅影響到傳產和中小企業,民進黨對相關支持者的溝通不夠,該怎麼用好的論述把他們抓回來,會是重要的。
不少人一直認為,國民黨很會打論述,又有很多抖音帳號配合造謠,讓年輕人或中間選民被影響。沈伯洋認為這確實有發生,但單單如此不足以造成改變。如果只看到藍白的拉力,就認為台派也應該做同樣的事,會造成戰術誤判。
沈伯洋認為,行政端在最後一個月沒有做好、摸不清楚人民的脈動,才讓人有機會見縫插針。
然而,要掌握脈動,非常仰賴「組織」和「民調」。沈伯洋說,組織不是沒在做,只是說速度不及別人累積這麼多年。地方組織盤一定會小,之前選舉會贏是因為空戰又贏了一點回來。
而跟空戰有關係就是民調,沈伯洋說,做民調和數據判讀異常重要,已經多次建議,行政團隊一年要設定 3-5 個重大議題,像是罷免期間可以大力宣傳有哪些事情是過去推不動,但罷免後可以馬上推的,讓人民有感。但他也遺憾表示:「我從五月講到現在,還沒出現。」
藍白無敵星星恐加速推違憲法案 民進黨應思考「用違憲對抗違憲」
針對立法院未來動態,沈伯洋分析,國民黨在黨團和黨中央會很不一樣。現在國民黨是有一定的焦慮,因為明年就要選舉,很多錢卻是先砸在反罷免上,由於黨主席有募款職責,從最近朱立倫、盧秀燕推辭黨主席,顯然看到下一屆黨主席已經變成燙手山芋。
至於挺過罷免的國民黨立委將有「無敵星星」,沈伯洋相信,未來要推法案會比過往更為加速。像是本週二(8/26)的程序委員會,藍白就已經提案核三延役、公投綁大選、反年改等相關修正案,接下來相信跟紅媒、黨產,甚至「中配六改四」都會是的目標。
「國民黨修法的邏輯一直很簡單,他很清楚自己要照顧誰,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地方上組織都如此強盛的原因。」沈伯洋指出,國民黨把這些既得利益者綁在一起,這個是國民黨修法一直以來的邏輯。
沈伯洋說,藍白違憲修法未來一定會繼續做,但他擔憂的是,如果民進黨再繼續大喊違憲,已經沒有意義。一來已經無法罷免,再來人民會疲倦,會覺得說:「那要怎樣?民進黨能讓憲法法庭復活嗎?沒有辦法過就不要一直講!」這種情緒一定會有。
沈伯洋思考,或許可以在立法院用「違憲對抗違憲」。意即,如果藍白用違憲的方式提了一個增加預算的法案,既然是違憲又是照顧自己的既得利益者,那就也違憲提對案,但把錢花在真正應該被照顧的人身上,然後也很清楚地告訴民眾,現在是學藍白違憲、要違憲大家一起來。他認為,至少要告訴社會,民進黨提的法案,是把錢給應該照顧的人,讓人民真的理解到民進黨跟藍白到底差在哪裡?
沈伯洋認為,以前受限於尊重《憲法》、不提違憲的法案,但現在該做了,不然該如何辦彰顯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