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人物誌潘翰聲選舉是環保運動的阿基米德支點

發佈時間2015/8/27 13:46:00
最後更新2020/1/17 07:03:40

沃草/薛翰駿、謝繐吟

【立委候選人系列人物誌】

潘翰聲|台北|文山、南中正立委擬參選人

自10年前離開金融業回到環保運動,潘翰聲此後六次選舉無役不與。他認為選舉是最多人關注議題的魔幻時刻,是做環保運動的最佳槓桿點。離開綠黨後,去年他和哥哥潘翰疆及幾位年輕人另外成立新的環保政黨「樹黨」,2016的立委選戰他也將代表樹黨在台北文山、南中正選區參選,繼續推動公費選舉、課徵能源稅等議題。

「大家好,我是樹黨的潘翰聲。 」

「亂花錢的政府,來自於亂燒錢的選舉。 現在一個立委選舉至少要花三、四千萬元,絕不會是小額捐款,大家可以去監察院看你當初投的立委,跟哪些財團收了多少錢。

「 樹黨推動公費選舉,用街頭演講募款、騎單車拜票,力行乾淨的選舉,才有清廉的政治。」

【投身環保運動前——金融現象與政治語言的矛盾】

「2000年股市崩盤,任何一個在金融圈的人都知道,這是全球的網路泡沫導致的。可是臺灣政治圈卻可以把它說成是核四停建導致的,這是我當時無法接受的事。」

「在媒體喧染下,『停建核四導致經濟下跌』就變成民進黨執政時的魔咒。」

「2006年因為油價大漲,太陽能股都大漲。我覺得臺灣人精神分裂很嚴重,當時大家狂買再生能源股,卻說太陽能不可行,實在太誇張。同一份報紙,前面的政治版說『再生能源不可行』,後面財經版卻講『再生能源股飆漲』。這不是很荒謬嗎?」

--

「為什麼我們臺灣是製造自行車的大國,卻是使用自行車的小國?」

「很明顯就是這個政府的制度讓大家不願意用太陽能、騎自行車。臺灣其實很多地方都很進步,就是政治不進步,一定要改善這個現象。」

【選舉是倡議的最佳槓桿點】

「我大學時就開始參加環保運動,畢業後則到金融業工作。其實做環保運動不差我一個,我留在金融業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也是很有意義的。但金融業早出晚歸,我怕小孩長大不認得我,當時綠黨又剛好在找人,我就決定再回到環保運動。」

「做一個議題要成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它當作選舉運動來搞。」

「在金融業很講究效率,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撐起地球。我覺得做環保運動的槓桿點就是投入選舉,因此做環保運動既要做議題倡議,也要投入選舉。」

【抗議大巨蛋建案的心路歷程】

「2006年我們就開始抗議遠雄大巨蛋,還開了第一場反對遠雄巨蛋的記者會,但當時我們的團體沒有力量,為了推動議題決定參選。」

「里長一開始不太理我,覺得我是來選舉的,但選後我還繼續在街頭,他的態度就改變了。」

「2006年10月2日、大巨蛋BOT簽約的前一天,我主辦第一場反對大巨蛋的記者會,那個早上,我媽媽在中南部意外車禍身亡,和哥哥趕回家辦完喪事後,我受到蠻大震撼,不希望以後再有遺憾。」

「如果我不去做,當時這件事就沒有人做。」

「那時很多人聽到已經簽約,就沒有抵抗意志,但也有很多人認為,不對的事就應該停下來。 這幾年來,付出的人很多,社會和政治局勢也來到鉅變的轉折點。」

「大巨蛋現在的問題,就是怎麼把一個錯誤的弊案善後,這要看看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有多堅持,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但拆除大巨蛋沒辦法不顧資本主義邏輯而硬幹,要將這個牽連甚廣的個案,從政商糾葛中拉出來就事論事。」

「用開放心態不預設立場來多方協商,我對集體智慧有信心,只要落實資訊公開和公民參與,真正的民主程序一定可以找出最適當的解方。」

【家人對於您投身環保運動的想法⋯?】

「這幾年主要都在環保政黨專職,不管掛什麼職稱,我都跟所有人領一樣的薪水,募款不順利的時候,大家一起減薪或是掛在帳上沒領,每次等資金進來的時候,為了讓組織運作下去,就主動說前面的幾十萬欠薪不用還了。因為收入掉到原本的五分之一,而且又不穩定,我太太的負擔也變得更沉重。 」

「前年從綠黨裸退後,因為經濟因素,去幫某政治人物的協會打工幾個月,很多綠黨幹部有意見,更懷疑我的忠誠度。我辦完『廢核環島行腳』活動後,就在家帶小孩,參加學校家長會等等志工的事。」

「我女兒就一直抱怨,家裡沒有錢,不要再做沒薪水的工作。」

【有小孩後,從衝組漸漸轉向後勤、政策】

「人生道路的抉擇,自由意志常常受到大環境的限制。 其實,早些年我的角色比較是站在第一線,哥哥翰疆反而是做後勤的。」

「2009年第一次因為護樹被抓,還好太太那天剛好沒班在帶小孩,後來抗爭我就會想盡量站後面一點,但我只要在現場,警察還是把我當作首要的逮捕對象。」

「每次我想說『今天老婆有班,我被抓就沒人帶小孩』,就莫非定律發威,那天一定被抓。我已經適時讓女兒了解我為何會不定時被逮捕,但老是臨時在警局拜託找人接小孩也不是辦法。」

「目前樹黨的分工中,我比較偏向選舉和策略的規劃者,也負責政策的彙整,已經有幾篇放在樹黨的官網上,包括能源、水資源…等等。都是提出草案,再讓所有成員一起討論定案。」

「2009年因為綠黨組織上有些變動,發展策略不那麼把護樹當作重點,翰疆就自己出去串連各地的護樹案,板橋江翠國中老樹是長年大案。」

「因為朱立倫在新北市的媒體封鎖,和地方不分藍綠的斧頭幫市議員同盟,逼得他必須上樹,到了松山菸廠老樹的第二次抗爭,也是類似的情境,翰疆當時就變成了匯聚人氣的衝組。」

【環保問題就是經濟問題、財政問題】

「大台北人口是一個超載的地方,文山區雖然相對好,但有山坡地開發的問題。都市邊緣的山坡地被大量開發,有一些早期拿到建照的仍然在蓋,且已經既成的開發區生活品質也不是很好。」

「我如果能順利進入立法院,會想要進財政委員會,優先推動課徵能源稅。也希望能推國土計畫法。當然,我們是樹黨,自然也會想推動樹木保護法。」

【敬佩的政治或社運人物⋯?】

「做社會運動的經驗讓我很難有什麼偶像,因為往往隨著涉入越深越,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問題。」

「如果要說,嘉南藥理大學的陳椒華副教授算是我比較佩服的,她做水資源保護,也做反電磁波,還曾經被黑道打,遇過這些苦難,她也沒有變成一個悲憤者。那時候因為反電磁波的事去NCC抗議,法官判她違反集會遊行法,其實是可以易科罰金的,但她堅持自己無罪並上訴,這是很了不起的。」

【對同選區候選人的看法⋯?】

「我和苗博雅的價值觀蠻接近的,她推動的人權運動我也都有參與,兩人基本上的價值觀不會有太大的差異。比較會有差異的地方,大概是放的重點不一樣,我們樹黨會以環境跟教育議題為核心。」

【選民過去、未來投給我的每一張票,都不是浪費】

「肚子很餓的時候,吃第一口飯沒什麼感覺,等到終於飽了,難道要說前面幾口只夠塞牙縫的都是浪費嗎?前幾次雖然未能勝選,但得票率都是幾倍在滾動,讓選民對環保選舉的信心延續下去。」

「選舉是應用性的社會科學,沒辦法做實驗,田野的經驗值很重要,以戰養戰的累積,到了去年的地方選舉,樹黨的每張得票所花費的成本是最低的,也成功讓素人直接當選,或是取得很高的票數。」

(編注:去年樹黨提名並當選的有南投縣集集鎮長陳紀衡及新竹縣竹北市市民代表許育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