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中華台北2018巴黎同志運動會將以臺灣隊名義出賽

作者
發佈時間2018/7/23 04:18:00
最後更新2020/1/21 08:30:06

2018巴黎同志運動會,臺灣隊將能首度使用自己的名字參賽,不再是「中華台北」。(攝影/廖昱涵)

「 2018 巴黎同運、2020 東京奧運、我們開始叫臺灣!」相對於東奧正名公投正如火如荼的進入最後階段連署,台灣同志運動發展協會今(23)日宣布將在下個月以「臺灣隊」名義參與 2018 巴黎同志運動會(俗稱同志奧運)。現場除了參與同志運動長達 40 年、臺灣隊榮譽團長祁家威帶領揮舞中華民國旗外,會中也有工作人員舉起東京奧運正名、象徵台灣意象的鯨魚彩虹旗。

臺灣同婚釋憲案聲請人祁家威此次也擔任榮譽團長,他說明這是難得能以「臺灣隊」的名義參加,先前臺灣選手都以個人名義參與,能夠以國家名義出去是「第一次」。祁家威說:「這可能是唯一一次機會用臺灣國家隊名義、舉青天白日旗,」因為下一屆同志運動會將在香港舉行,因受中國政府管轄,可能受到的阻力會更大,是否能再有這樣的機會很難說。

不過,台灣同志運動發展協會這次雖主打能以「臺灣隊」正式出賽,但記者會中仍以中華民國國旗作為授旗儀式,此作法引起與「正名臺灣隊出賽」矛盾的質疑。協會理事長楊智群受訪時坦言,內部對於這點的確有不同的意見,但最後還是認為「這是唯一個國旗,哪怕這社會上有人非常喜歡、也有人非常討厭,至少它是目前我們覺得最適合代表臺灣的旗子。」主要希望在辨識上跟中國做區隔。

楊智群表示,當時主辦方同志運動會聯合會(Federation of Gay Games,簡稱 FGG )主要是關注「追求同志人權」這塊,沒有想到會變成國際或政治議題。他說, 2017 年 FGG 來臺觀摩臺灣同志運動會時,就是允諾未來參賽能用「臺灣」的名義、用中華民國國旗,「這是他們去年來臺灣邀約我們去比賽的承諾。」

楊智群(右一)表示,協會內部對於是否使用國旗有歧見,但最後認為「它是目前我們覺得最適合代表臺灣的旗子。」(攝影/廖昱涵)

楊智群透露,但主辦方因臺灣隊使用國旗,正受到法國政府的施壓,甚至建議協會用其他旗幟代替。協會目前還在磋商,至於因應措施仍要先保密。

但楊智群表示,對他們來說,更令他們意外的是,政府並沒有對於這次的同志運動會出賽給予太多幫助。楊智群說明,因為協會近期才成立,導致募款的起步被延誤。目前政府部分就只有申請到文化部拍攝紀錄片的補助金。外交部、教育部則紛紛表示民間相關預算已經「沒有了」,至於體育署則是回應「同志奧運不算是奧運或亞運,不在補助項目」。雖然後來協會仍極力爭取專案補助,但被體育署認定沒有在一個月提前申請而被婉拒。

「2020 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提案領銜人紀政也現身力挺,她說她曾參加三次奧運,分別是在1960、1964、1968年,「這三屆我都是以臺灣的名義被介紹出場的。」也呼應了她提正名公投的初衷:「我們這次爭取的,只是恢復我們曾經擁有的,就這麼簡單。」

紀政也補充,東奧正名其實最早並非臺灣人自己發起,而是兩年前由日本的友臺人士開始在東京大街小巷推動。她說,連日本朋友都為我們要以「中華台北」出場抱不平、叫委屈。也因此,她這次十分樂見巴黎同志奧運能以臺灣為名參賽、站在台上領獎。

2020東奧臺灣正名公投領銜人紀政也現身分享她當初參加三次奧運全都被以「臺灣」介紹出場的榮耀感。(攝影/廖昱涵)

同志運動會歷史悠久,自1982年開始便開始舉辦。身為此次榮譽團長的祁家威解釋,同志運動會俗稱「同志奧運」,但因為在剛成立時,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奧委會)仍對於同性戀者仍十分排斥,因此不准它們使用「奧運」的名義,最終才更名為「同志運動會」。

祁家威也介紹,這次臺灣隊的 25 個團員中有 ⅓ 是國手、奪牌機會高。同志運動會目前已經有 92 個國家、地區參加,選手有一萬六千人以上,舉辦超過 500 場比賽,且不限參與者的性別取向。規模不輸國際奧運,算是一項國際的體育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