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業自由化吵什麼台灣環盟陳秉亨修法分階段 錯失能源轉型時機

作者
發佈時間2016/10/19 05:00:00
最後更新2020/1/20 06:46:22

圖為今年七月,於台東達魯瑪克部落舉行的「公民電廠培訓營」,在小米收穫祭會場首次架設太陽能發電設備。未來,達魯瑪克希望能成為100%綠能部落。(照片:陳秉亨提供)

民進黨新政府上台,再次將討論超過20年的《電業法》修正案列為重大法案。然而,隨著17日傳出總統蔡英文在「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中拍板,確定行政院草案版本,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開放綠電市場為主,第二階段則是等六到九年後、台電完成「廠網分工」,再處理充滿爭議的一般電業。蔡政府不再堅持必須拆解台電公司,以期換取盡速完成修法,然而,爭議是否能就此平息?

蔡英文於競選總統時,推動《電業法》修正即是主要的能源政策之一。然而,因修法涉及可能分拆台電公司,加上開放電業市場,隨即引發立場不同的團體相互論戰。究竟,對於此次《電業法》修正,各團體有哪些看法,《沃草》就此進行專訪,期望能為讀者帶來各方觀點,深入了解《電業法》爭議。

《沃草》專訪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陳秉亨,在蔡英文於「執政決策協調會議」對《電業法》拍板定案後,陳秉亨隨即在臉書上PO文表示,「臺灣的分階段修法,常常有頭無尾」,強調不希望採兩階段修法。採訪過程中,陳秉亨也多次強調,修法必須在能夠落實市場開放、搭配能拿出強力作為的電業管制機關,以及促進能源產業多元化,才算是真正的改革。究竟環盟的立場、看法為何,一起來看他怎麼說。

台灣環盟秘書長陳秉亨(左二)接受《沃草》專訪,表達環盟對《電業法》修正的看法。圖為陳秉亨與部落青年合力架設太陽能板。(照片:陳秉亨提供)

台灣環盟對《電業法》的立場是?

「我們主要以王塗發老師(曾任民進黨立委、台灣環盟總會會長)的版本為參考,傾向大幅度開放,在電業管制機關能力夠、可以處理電廠許可執照的情況下,就不需要擔心IPP(民營電廠)搞鬼。而當輸配電業仍屬國有,也不會有地處偏鄉、沒有經濟價值,所以輸配線不會連到當地的不公平問題。大幅度開放,有助於電力市場產生台灣目前想像不到的能源服務,其他國家如越南、緬甸都在發展這些產業,如果台灣沒有做,過十年可能就會落後於國際。」

為什麼傾向大幅開放

「台電改革不知道已經談了多少次,會改早就改了,如果繼續包在一起(發電、輸配電、售電),就是很難有所改變。真要改革,就要落實台電廠網分工。」

「另外,是創造新能源的機會。以新加坡、日本為例,自由化之後出現很多新的能源商品,對消費者來說,如果有很多選項,要選擇費率還是服務內容,就必須對『能源』這件事進行思考。因為電價太便宜,臺灣人很少思考『能源』,有不同的選擇後,比較有可能開始思考,譬如綠能要多少配比,排碳排多少,到了這一步,臺灣能源政策才可能真的轉型。」

開放可能圖利財團?

「 環保聯盟的學術委員討論的《電業法》版本,有設計一些機制,防止大家擔心的問題。現在,大企業已經在電力市場裡了,而且更好賺。在《電業法》還沒修法的情況下,IPP還是直接把電躉售給台電,所以常會在新聞看到,哪家電廠又賺了多少錢,民營發電是他們最賺錢的產業。」

「民營電廠的契約大概在20-25年,合約滿期之後,建廠的成本也攤提得差不多了,變成只剩下燃料成本,每度電都可以便宜賣。大家擔心的是,合約滿期之後,IPP不需要擔心成本,可以直接找買家,用比台電更便宜的價格賣出。而且IPP賣的很多都是燃煤、高污染的發電。」

「這問題有很多方式可解決。譬如,透過電力管制機關,要求不可以這樣做,如果真的這樣做,電廠每五年換照期,執照可能就會被取消。另外,就是代輸電的部分。因為輸電還是國營,未來電廠都要繳代輸費,而針對高污染發電,就可以收比較高的費率。另外售電的部分,也規範售電中碳的比例不能太高,所以要售電,勢必要找綠能廠商配合,把碳排係數降低。」

部落於屋頂架設太陽能板,自力發電。(照片:陳秉亨提供)

修法後可能會漲電價?

「漲價是國際能源價格的問題,國際煤炭、天然氣價格如果漲,我們就漲,這跟《電業法》修法沒有關係。說修法會漲價,是『竹篙湊菜刀,黑白湊』(臺語)。因為我們輸電業維持國營,所以不可能有這個問題。再來,台電維持國營,員工還是有保障。」

《電業法》修法現在的問題是?

「電業管制機關必須很強。譬如怎麼避免IPP賺取暴利,這就是電業管制機關要處理的。如果可以做到,你壟斷市場,我就讓你停業,這樣就沒人敢『假肖』(臺語)。譬如,像現在會出狀況,就是夏天缺電就跳機,但情況緊急又臨時,在必須調度下,就要花調度費。以後就可以規定,如果在夏天跳機,調度費多少,電廠要自行吸收,看還敢不敢隨便跳。」

「每個改革都會遇到困難,但不能用這個當作不改革的理由。你挑條好走的路,結果十年以後人家已經走到很好的地方,我們可能還在原地踏步。現在變成,還要六到九年,才進入第二階段修法,再來開放一般電業市場,但這樣做,等於遙遙無期。」

「我認為不要拿一兩個失敗的國家當例子,也要看成功國家的案例,如果真的這麼差,別的國家也不會推動改革。以開放售電為例,假設台電現在可以賺10塊,未來有多元的產品,台電也有新的發展機會,整體的價值可能就會提升到13、4塊錢,而不是只有現在10塊的價值。」

修法以綠電優先、採兩階段,可行嗎?

「目前版本看起來是聊勝於無,沒有辦法開創出自由的交易市場,也沒辦法帶來相關的電能源產品,99%還是握在台電手中,這樣無法解決問題,創造新的機會。修法後雖然會可能比現在好一點,但是很難有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