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聖凱|民進黨|新竹縣第二選區(竹東鎮、寶山鄉、北埔鄉、峨眉鄉、橫山鄉、五峰鄉、竹北東區 19 里)立委候選人
民進黨在新竹縣第二選區跟新竹市徵召陽明交大教授林志潔一樣,也打出教授牌,由 38 歲、住在新竹縣 20 年的陽交大助理教授曾聖凱素人參戰。
首度亮相的曾聖凱,由上回立委選舉僅 2500 票差距敗給林思銘的現任竹北市長鄭朝方陪同,頗具傳承意味。身為素人首次參政,他自信表示:「過去 20 年我們都在跑選區,只是沒穿競選背心!」認為在地人的優勢就是能透過勤跑,將知名度補齊。不少選民見到本人才驚呼:「真的是你耶,難怪好面熟!」
建築系出身、曾帶領學生以永續建築「台灣厝」進軍國際的曾聖凱指出,新竹縣民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卻長期生活在低落的基礎建設中,天坑一再出現、瓦斯管線老舊爆炸,甚至在高鐵對面長期沒自來水飲用。他說,新竹縣值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也需要看得見這些基本問題的立委。
面對議員出身頗具地方實力的中國國民黨立委林思銘,以及喊出「最有可能打敗林思銘」操作棄保的時力黨主席王婉諭,素人教授能否突破兩位現任立委的夾殺進軍國會?
Q:請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新竹縣第二選區人參選人曾聖凱,在陽明交通大學教建築、都市發展。第一次出來選舉,很希望把我的專業運用在我們的家鄉,讓這裡變得更好,請大家多多支持。
Q:第一次參選,能否介紹一下過去的經歷?
過去我在陽明交通大學教書,所學的就是建築跟都市,我有一個蠻明確的一個想法,專業就應該要應用在自己的家鄉。所以早在 2012 年左右,在學校裡面跟老師、各級的政府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像是臺中、臺北、新竹市,也沒有在分什麼黨派,只要有縣市長或者是中央政府想做事,我們一定是支持。
Q:為什麼會想出來參選?
在去年的選舉之後,我發現新竹縣、竹北市,其實還很缺乏新的想法,所以我就跟竹北市長鄭朝方有一些討論跟建議,希望我們可以把這個地方打造成一個新的竹北。
在過程中,可能我一開始以為是一句玩笑話:「聖凱老師,是不是出來選舉啊?」這個初步的想法,到後面越來越深入討論之後,我也很認真去想,到底一個立法委員在地方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那回頭一看,現任的委員們包含爭取資源、應用到對的地方,這兩件事是很不足的。所以我就會很希望說,既然我有這個專業,也有跟他們不一樣的眼光,就投入了這一次選舉。
套句現在流行的話:「老師要進廚房了!」來為大家服務嘛!而不是只是在學校裡面倡議而已,既然我們喊了這麼多年,這些改變太過於緩慢,不如我們自己下來動手實作看看。
所以我的 slogan 叫做行動派,因為我跟很多大家認為的學者不太一樣,我比較喜歡動手去實作、真的把東西給做出來,不是發發論文而已。像我去年帶學生在德國綠能建築競賽「能源屋十項全能大賽歐洲盃」獲獎的一棟房子就叫「台灣厝」。
Q:親友怎麼看待你的參選?
其實聽到我要選舉的時候,都還滿驚訝原來我有這樣子的想法。但驚訝完之後,就接著告訴我:「覺得你很適合做這件事情!」其實過去在跟大家聊天的過程中,真的會很常表達出來很多想法,像是我們在跟國際的合作上面,真的看過太多好的東西了,但回頭看到臺灣的都市為什麼這麼醜?為什麼天坑一再出現?為什麼基礎建設這麼落後?像是新竹高鐵的對面,竟然還有地方是沒有自來水的,你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在過去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已經有像是科學園區、生醫園區、AI 園區,在這麼多的先進的園區裡面,我們竟然連這種在眼前發生的落後,包含污水下水道、天然氣、瓦斯管線,都視而不見。
這裡的人收入、社經地位、知識水平都蠻高的,大家期望的是一個更好的生活品質。但是很不幸,卻沒有看到這個城市跟著一起成長,地方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其實都不具備有遠見。
我其實不是選舉之後才這樣說,之前跟大家在聊天、跟朋友們的聚會,常常就會聊到這件事,覺得這裡的人應該值得更好的生活的方式,或者是整個臺灣都應該值得一個更好的生活的品質。朋友們、家人們也常常聽我在那邊講,只是沒想到我自己跑到第一線挑戰。所以當然蠻驚訝,不過大家都是抱持非常正面、肯定的態度,全力的支持我參與選舉。
Q:為何選擇披民進黨戰袍參選?
在過去其實並沒有加入政黨,就像在學校裡的合作,其實都沒有在分黨派。有想做事的人,我們當然很願意幫忙,目標是為了讓這裡變得更好。
這一次會接受民進黨的徵召,主要是「價值觀的選擇」。民進黨在價值觀上跟我非常接近,我們看到 7 年多來,民進黨政府如何讓臺灣從傾向單一中國的方向,開始跟更多的人交朋友、嘗試走出外交困境,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那在幾次的溝通、對談的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民進黨非常期望透過跨領域、跨世代的方式,組成一個立院黨團,或是中央政府。大家以前會認為說,立委好像需要政治系的人畢業,但是我的工程建築、設計背景,其實可以提供地方創造出更多不一樣的價值。那很開心的是,我的專業被看到了,就很欣然的接受民進黨徵召來選舉。
Q:當選之後,你最優先想要改善的是什麼地方?
新竹縣為什麼會被大家認識?當然是因為科學園區被放在新竹之後,開始人口外溢到整個新竹縣包含竹北、竹東,人口慢慢在成長,變得不一樣。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我們回頭看看整個新竹縣的發展,大家最常會問的是,為什麼會有天坑?為什麼一直有天坑?是因為建商真的好壞嗎?其實不是!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沒有人會刻意做壞事、刻意蓋會倒的房子或天坑來害人。那就是因為我們的法規太久沒有修了!氣候變遷所造成瞬間的強降雨更頻繁出現,土地排水當然已經不敷使用。
我舉個例子,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今天我要蓋房子挖地基,挖下去當然要知道這塊土地是什麼地質,但基地範圍之外其實是不用知道的,因為法規沒要求,所以旁邊地質是否鬆散我不會知道。再來是旁邊有房子,建商可能會被要求做一些「臨房」的鑑定,而新竹縣連臨房鑒定都沒有!所以就是要賭運氣。你不要求,建商為什麼會去做?所以政府就應該透過立法,讓建商有依循的標準去維護都市安全。
另外,現在大家喜歡談都更。臺灣都市確實已經面臨到都更議題的時候了,在經濟起飛的1980 年代,蓋了很多的房子,到現在都已經 30-40 年。
但現在都市更新過後的房子,對我來說還是舊的,為什麼?因為它還是水泥、鋼筋混凝土、玻璃帷幕,房子還是一樣耗電、很熱、很潮濕。當國際上已經在減碳、節能的時候,我們的建築法規是沒有進步的。蓋出來的房子,雖然外表是新的,但本質跟 40 年前是一樣的,我們很需要一個更新的建築的形態、一個新的都市的發展樣貌。
回到新竹縣,大家需要的東西真的很簡單。舉例來說,我們住了 20 年還是一直塞車,甚至更塞。那交通路網應該怎麼去做?大眾運輸怎麼推動?假如科學園區是造成塞車的主因,那在紓解塞車問題上,竹科是否應該扮演一定角色?
聽有趣的是,科學園區好像帶來了某種繁榮,但也帶來了相對生活品質的下降。事實上,對我來說,它應該要像是都市的「針灸」,放進去一個科學園區,周邊的脈絡也應該被打通。新竹科學園區歸中央政府管,所以就會非常需要一個有這樣認知的立委,才可能把這樣子的想法帶到中央,讓資源下來執行。
像我以前讀書在交大,都靠竹科的園區小巴士移動,扮演交通上面的脈絡連結,也讓這裡的人生活更便利。換句話來說,這些科學園區的巴士,為什麼不能進到新竹縣來?如果說因為虧錢,這個邏輯不太對吧?就像我剛剛講的,這個科學園區應該要能夠讓周邊的人受惠、也讓園區的上班族受惠。所以我覺得從頭到尾,應該是從中央下到地方一起做串連。新竹縣我認為它有非常多發展的機會,包含剛剛說科學園區的角色重新定位、建築都市的改造。
進入到觀光產業的尺度來看,新竹縣早就已經成為北臺灣重要的觀光重鎮,目前新竹縣是露營區密度最高的重鎮。當然,目前存在合法性的問題,但因為這樣廢掉營區嗎?還是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要去輔導、制定出新政策?讓露營產業跟環境保護能夠達到平衡?而不是明明都看到了露營區的狀況,卻假裝沒有看到,而檢舉或取締又不敢做的鴕鳥心態。我自己也是一個熱愛露營的人,在選前幾乎每個禮拜都在露營。我知道這些問題,但卻沒被處理,就覺得很可惜。
Q:評價一下你的對手,中國國民黨籍林思銘、時代力量王婉諭?
「保守!保守!非常的保守!」老實說,我自己認為不是非我不可,但是方向要是正確的。當然我們看到國民黨立委(林思銘),他號稱爭取了好多幾 10 億的經費,但是用在什麼地方?
我認為一個好的立法委員,要能夠擘畫出國家發展的未來方向,需要在跟中央、地方政府做串連。看到整個新竹縣這樣子的狀況,我當然於縣長有很多要求,同時對於地方的立委也是一樣。你不能同一邊在立法院玩鐵鏈,另外一邊回到地方上說爭取了好多的經費,但不知道被用在什麼地方。不要一開始反對各種建設、抨擊前瞻在「大撒幣」,後面又說是自己爭取的。原來配合前瞻計畫訂定的「班班有冷氣」你們都這麼支持?這種收割式的政治真的覺得不是一個好的方向。
其實對我來說,兩位對手的問題很接近,當然價值觀不同是一定的,但另外就是,我們不應該去創造出一種「政治網紅」,好像在收割各種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去看見未來?例如,我都以為他們看得到新竹縣的發展不足,像是污水下水道做了嗎?做到什麼程度了?我們到現在 21 世紀了,但對不起,在新竹高鐵的旁邊還有很多地方是沒有自來水的。我們以為竹北是一個多麼先進的城市,但很抱歉這裡還有很多地方在「抽水肥」。瓦斯的管線,更是很多過期了、會爆炸的。在這樣的城市裡面生活,非常不可思議。
我認為這個城市值得更好的發展方向,需要一個更全盤的想像。兩位對手,其實很明顯的缺乏了想像力,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能夠把新竹縣帶到什麼樣的地方,並不理解自己的手上的按鈕,能夠把臺灣帶到什麼樣子的地方去,這是我跟他們蠻明確的差異。
現任的林思銘委員,他人到底在哪裡?到處都是助理在幫他講,我們到底多常看到林委員本人?當然,不做事就不會做錯事,這樣真的不是我們想要的。
王婉諭委員的全國聲量當然非常強,不得不說政治網紅的形塑真的是蠻成功。但是對於這塊土地的連結,到底在什麼地方?有看到我們竹北、竹東人需要什麼?
老實說,王婉諭委員在 4 年前被提名不分區的時候,我認為讓不同專業的人能夠進到立院去是很重要的,當時非常支持。但在上一次,我受邀去參加勞工團體記者會的時候,晚上我被王委員在個人臉書上指教了一番,說我「記者會不請自來、很噁心、要去蹭聲量」。
其實,邀請函、新聞稿我早就看過了,我看到王委員的名字在上面,也看到新聞稿裡面 highlight 她講的話而沒有我的發言,對我來說超級不在意的,認為現任委員的名氣確實可以讓更多人關注議題。但被指教了之後,我更確定自己所看到的,是一個在當政治網紅、只在意曝光有多少,而非在意勞工權益的人。
我的朋友們比我還生氣,我自己覺得還好,我不是喜歡蹭聲量的人。過去即使 10 多年來學術界,帶著臺灣的東西在國際上打拚的時候,我從來不覺得說因為有我曾聖凱所以才成功。但是我的對手,她卻認為我是這樣的心態。
在事後,我也很誠心跟王委員道歉,這可能就是我們這種政治小白所容易遇到的問題,我們一心只想做好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當然也讓我深刻反省,一來我們自己不要變成這樣的人,民意代表永遠是要代表民意,而不是藉由民意拉抬自己。
Q:第一次選舉就挑戰立委,還碰上兩位現任立委的對手,選舉素人怎麼打選戰?
在選舉上面當然我們是新手,但我也看到了很多的機會。一來選民結構已經改變了,對於媒體閱聽的形態也都改變了,有更多不一樣的方式去觸及到選民。當然現任委員的優勢當然是很強大的,可是對我來說,這裡的選民會希望看到更多對於未來的想像、到底擔任立委要帶給這裡的人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所以我會盡可能的讓大家理解到說,我們的想像、擘畫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對我來說,打選戰其是一種「價值觀」的選擇,因為選前我們都沒有辦法確認這個人所開出來的政見能落實多少?或者是很多不在政見裡的議題,他的想法是不是跟我們一樣?所以到最後就是一種價值觀的選擇。你要選擇的是一個傳統保守路線?還是要去選擇政治網紅?還是選擇一個可以看見未來的擘畫者?
我過去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研究一個城市、一個國家能夠變成什麼樣子。那我不會期望用炒作的方式維持政治聲量,而是跟這裡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我們在這裡 20 年的時間,才能看到真實的生活狀態,而非一無所知。
Q:首度參選,過程中有什麼新鮮或挫折的地方?
其實我自己覺得還滿新鮮、滿有趣的,我最常遇到的反應就是:「真的是你耶!」老實說,我們跟大家真的就生活在一起,跟這裡的大部分的家庭一樣,早上匆匆忙忙把小孩叫起來送去上學,然後一起從竹北塞到新竹去上班,下班再一路塞回來,回來也沒有空煮飯就外食。所以才會遇到選舉過程中打招呼被說:「哎呦,真的是你耶,想說怎麼那麼面熟!」因為本來就很常會看到啊,我們都在這裡活動,只是沒穿著選舉背心。我們是很真心的想要去了解這個地方,也希望讓我的孩子認識這個地方。
所以大家看到我說:「原來真的是你耶!」這對我來說還滿新鮮的。我也希望讓大家知道,我們不是因為選舉才出現跟大家交朋友,都是很真心的在走動,看到好的東西希望帶我的孩子去了解、看到不好的東西也希望跟孩子討論能怎麼改變。
所以大家發現到說「哦原來是你」這件事情,我反而要去介紹說:「你過去記得我的臉、記得我們這一家人常常在這裡活動,現在要多記得一個是我叫曾聖凱,正在參選立委,希望多支持!」這真的是還蠻有趣的。
老實說,挫折感其實也蠻巨大的,這是源自於,我以為大家都知道這裡需要進步、我以為大家都知道新竹縣還有很多不夠好的地方,但其實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不只價值觀不同而已,而是很多人沒有辦法看見城市現在發生的問題。如果都看見問題了但解決方法不同,那我沒有關係,至少我們都知道有問題要解決,但是我看到很多人是沒辦法去理解到問題所在,那是我最大的挫折。
那當然你說,過去我們沒有參政所以大家不認識我,對我來說這個反而不是挫折。因為這是正常的嘛,過去只顧著做事、沒有想要打自己的知名度,那當然現在就要付出代價。現在大家就是要多記得一個名字,這很正常的、挫折倒還好。
Q:現在掛民進黨籍參選,會不會因為因此容易被罵?
一定啊!在選舉之前我就知道民進黨就是沙包黨啊!老實說,民進黨做事當然有很多的包袱,一來希望做一個新政治的樣子,沒辦法用傳統的方式,所以容易讓民眾誤會。當然民進黨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認為,在跟一般民眾溝通上要更加細緻,當然沒有辦法做到說謊,或在公開場合亂罵、造謠。所以讓民眾能夠了解政府的政策,這件事情需要很大的進步空間。
我們現在作為民進黨的參選人、黨員,在選舉上就已經在做改變,讓大家看到更多的政見、少一點的口水,要能夠讓大家看到未來。
過去的 7 年多,我們已經創造出來一個不一樣的臺灣了,那怎麼樣守住這個臺灣、不要讓其他人又讓它往回走?之前還有人在喊「服貿」,我覺得不可思議!國民黨就是很會用這樣子的方式,例如說,「你要不要台積電?你要台積電你就要核能。」他們就用這樣子的方法,把無關的事連結在一起,「因為沒有核電所以電費要漲」?這個邏輯上都不對。
當然未來如果當選立委,我們也要做的是真的要能夠跟民眾溝通,不是說握手握了幾次而已,而是真的讓大家知道說,像是能源政策是什麼?什麼叫做國際關係?為何晶片如此重要?為什麼新竹如此重要?這些事情是需要被大家認識的。
Q:打入地方政治困難嗎?
不會!就像我說的,過去我們就很常跑,就是沒有穿著背心跑而已,大家認得我們的臉,但不一定知道我們的名字。我覺得那個沒關係,就盡可能去握到每一雙手、聽聽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事實上,我們其實早在 20 年來,就一直跟大家生活在一起,我們並不是空降部隊、不是外地為了選舉跑過來的人。大家要的東西我們也非常清楚,因為那也是我自己需要的東西。
今天參選民意代表,是因為我們知道知道大家的需求,也知道如何達成,甚至是知道更多大家可能沒有想過的未來。所以對我來說,盡可能的讓大家認識、握到每一雙手,讓大家都看得到、知道我就在他們身邊。
Q:對目前總統候選人的看法?
隨著臺灣人知識水準的提高,其實我們對於總統的要求是很高的,不外乎 2 個點:國際觀及內政處理。
總統在國際上其實很單純,怎麼去選擇國際方向?過去我自己帶學生去國外比賽,當然會受到各種來自四面八方的打壓,包含中國、跟中國友好的人。那這樣子的狀況之下,還有候選人還在喊服貿?
我認為總統候選人,應該要明確的具有國際觀跟遠見,世界現在很明確的分裂成民主陣營與共產極權陣營,在分裂的道路上面,臺灣選擇哪一條路很重要啊!都這個時代了,還在「兩岸一家親」,我真的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在候選人上,我當然認為賴清德副總統,在政策、論述,延續過去 7 年來臺灣走向世界的方向。另外兩位候選人,我們只看得到吵架、罵人,但對於未來的想像,真的沒看到!只看到要跟中國做好朋友。但不願意做朋友的不是我們啊,臺灣一直是向世界伸出手、希望跟大家多做好朋友。只可惜有些總統候選人並不是這樣想,他們只想選擇一條簡單的道路,他們的邏輯非常簡單,就只是我們都講中文、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相同類似的文化,就認為好像很容易的連結在一起,但這件事情是不對的。我們可以跟世界交朋友,而不是只要跟一個人交朋友。
無論侯友宜、柯文哲,都沒有辦法提供出一個對於未來的想像,也可以看到他們國際觀薄弱到不行,是好像這世界上只有美國人跟中國人 2 種選擇,並不理解說這世界上有非常多的不同的人在這裡生活,他們帶有各種歧視,歧視美國人、東南亞人、日本、韓國都有,那當然就會持續鬧出各種的笑話,若選出這種總統,我真的非常害怕。
Q:既然提到中國問題,您對兩岸關係的看法是什麼?
老實說,臺灣作為一個小小的一個國家,不應該去選擇靠向哪一個陣營,老實說應該要盡可能的交越多朋友越好。所以對於兩岸的關係,其實我自己我並不排斥跟中國交朋友,我們其實都是伸開雙手來交朋友的。但是有些朋友就有點過分,每天拿著武器在我家門口晃來晃去,是真的想跟我交朋友嗎?是真心對待我們的關係嗎?還是他是一個恐怖的情人,一天到晚在情緒勒索?
對於兩岸的關係,我覺得當然我們張開雙手,盡可能跟所有人都交朋友,大家願意在共同的價值觀上交朋友,都是很好的事情。但是面臨到這種,真的是幾乎惡霸的狀態之下,我們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強壯?讓惡霸不敢欺負我們?所以兩岸的關係我覺得很單純,我們願意交朋友,但是如果要欺負我們,那對不起沒門!
Q:對於最近外媒都在報導的中國滲透臺灣選舉,您又有什麼見解?
老實說,我覺得最害怕的不是敵人,因為他就站在面前、我們知道他是敵人。最害怕的是,明明站在跟我同一邊,卻幫著敵人在窩裡反的那些人。他會深入、滲透在我們的周邊,用各種不實的謠言,創造出某種恐懼或文化上的洗腦。大家都很熟悉「認知戰」一詞,讓你誤判局勢,這我覺得才是最可怕的。
當然我們在地方上走,就會聽到很多人在散佈各種的謠言,這其實對我們的竹科是有蠻大殺傷力的。全世界近幾年出了好多本書,全世界都共同認知到,利用晶片在全球貿易的角力當中占有一席之地是重要的。但是在地方上,這聽起來很弔詭,當然最高科技的城市在這裡,但同時也有很多人並不了解晶片所扮演的角色、不了解什麼叫做美國企業的 OOC(Out of China)Policy,這樣就很容易去誤判局勢,在地方上開始散佈謠言,讓大家以為這個世界是另外一個模樣。
這對新竹產業是有蠻大的威脅的。我認為解方除了是透過教育,再來就是像我剛剛所講的,作為一個執政黨、不論中央或地方政府,真的要投入更多的努力,真的是已經是一個國防問題,要去深入到一般人的心中、深入到公園裡面那一棵大榕樹下,讓他們理解這件事情,所以我覺得所謂的基層經營非常重要,已經無關乎政治或選舉的問題,是國安問題。
烏克蘭的例子我們都看到了,一旦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可能就是這些窩裡反的人第一個時間跳出來說:「政府投降了」、「總統已經落跑了」所以一定要知道說在角力的過程當中,我們扮演的角色在哪裡。
Q:對於竹竹併的議題,您怎麼看?
先講結論,竹竹併是一定要的。現在看到的各種不同的問題,交通、教育、基礎建設,都不只是單純新竹市或新竹縣的問題。新竹縣能夠發展,當然是從竹科外溢過來,所以大家的生活圈其實是連在一起的。聽起來很奇怪,其實很多人並不一定理解他所在的地方在哪裡,開車開一開,「原來已經是竹東」、「原來已經是新竹市了」,整個生活圈非常緊密黏在一起。
要解決這些問題,新竹縣市的合併,我認為非常重要。唯有這樣子,我們才能夠更通盤的去檢討包含像交通路網、教育資源的整合。
進一步就會談到「統籌分配款」的問題,我們新竹縣的人常常會講一件事,我們繳的稅很多,為何我們分回來的統籌分配款如此低落?為何我在新竹上班,可是我回到新竹縣的家裡,這裡卻是落後的市政?
我不太想要用過去選舉會用負面的詞彙,像是什麼「又老又窮」、「好無聊」,我不想要用這樣子的語彙來描述我的家。但回過頭來看,就覺得這裡確實真的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統籌分配款的問題,沒有辦法真的讓我們繳出去的稅,回到我們居住的地方,這是很可惜的。
Q:新竹縣人關心的交通、居住問題,您怎麼看?
我在 2014 年帶同學們在法國進行比賽時,遇到一位法國的「住宅與平權部」部長,因為法國認為居住是最基本的人權,那我們的居住正義其實好多時候不是在討論這樣的議題。老實說,這就是我認為國民黨厲害的地方,把無關的事情連結在一起,「因為房價太高所以需要居住正義」?這個邏輯上就是錯的,我們路邊隨便抓一個人問,誰希望房價跌下來?誰希望房價漲上去?只有兩種,沒房子的人希望跌下來、當他擁有房子就希望房價漲上去,這是很自然的想法。
我認為居住正義的本質,是要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個居住的地方,但是不一定是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如果常用一個邏輯叫「這會不會虧錢?」那所有東西都不要做了。政府它應該要有一個方向,例如年輕人成年後的居住政策是什麼?年老後的居住政策又是什麼?千萬不能落入到「能不能回本」的邏輯上。
居住正義的關鍵還是在「居住」,而不是在房地產的買賣跟交易上。我們從過去 7 年從數據就看得到,房價當然不可能跌,跌了大家不是哇哇叫嗎?所以如何讓居住跟所得之間的比例逐漸拉近、縮小大家在居住上的負擔,這才是政府該做的事情,這才是真正的居住正義。要讓大家能夠用更低的金額,或者是對應他收入的金額,去擁有居住的空間,我講的擁有不是真的持有,是他真的可以居住而不用擔心被趕走。整個公宅政策或是居住政策上,真的需要進行審慎通盤的檢討。
那現在我們也面臨都更,所以要如何把居住正義的議題給放進去?政府有各種獎勵的政策,像是容積獎勵政策,能不能把真正年輕人所需要的「社會住宅」給放進去?政府其實可以做這件事情,要求開發商提供出足夠的社會住宅,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社會住宅的比例。
當然,社會住宅也一直被污名化,很多人會用貧民窟的那種角度在看,我覺得那是錯誤的。我在法國的朋友跟我說,18 歲之後政府就會給他們房子、有一個地方可以住,可以自在的離開家,完全不擔心住在哪裡。當然配合讀書或就業的地點,或是收入可以去選擇地方。那我們的公宅有沒有這樣的選擇給我們?數量有沒有足夠到可以分配到每個年輕人都有這樣子的選擇?
我認為居住正義,應該跟都市更新、永續建築綁在一起,為什麼?因為永續的建築、循環式的設計,今天這個房子年限到了可以很容易被拆掉、回收,這就解決了一切的問題。所以怎麼樣用一個新型態的建築去進行都市的更新,同時提供足夠的社會住宅給我們所有人,現在是非常好的時機。我自己在過去非常大力在倡議這件事情,包括去年在德國獲獎的一棟房子叫做「台灣厝」就是在做這件事情,把永續建築的技術跟都市更新跟居住正義,三個議題同時整合在一起,這才是一個對的發展方向。
交通議題也是一樣的,我們現在面臨塞車,但每台車裡面坐幾個人?一、兩個?在這麼少的人數狀態下,卻佔據了一個道路的空間,當然會塞車。所以怎樣利用大眾運輸包含巴士、公車系統,甚至進一步的鐵道運輸、輕軌、捷運,其實都是未來要做的事情。短期內,老實說我現在喊一喊,我都沒有辦法保證 4 年任期之內會出現一條輕軌或捷運,但也不能因為困難就不做。其實短期內,也應該盡快驅動公車系統、擴大科學園區的巡迴巴士
再來,聯合國已經把運輸列為主要碳排放的來源之一,所以交通要如何轉變為低碳、電動化?包含電動車的基礎建設也需要考慮,像是足夠多的公共充電樁、統一的充電的規格。
但現在看到電動車的狀態非常混亂,包含電動車跟建築間的結合,一般人的家裡面能不能裝充電樁?規格是什麼?相關防火的規範又是什麼?大家還落在吵架階段,都沒有真的往對的方向去做討論。所以近來我也提了包含電動車的發展策略。
所以從一個公共運具的尺度下,大眾運輸、公車,應該要讓科學園區先扮演一定的角色。到軌道的建設,更是一個更長期的計畫。至於細節的個人運具的部分,怎麼樣讓它電動化?當然國家已經提出未來油車的落日時間,但相關的都市設計,老實說都還沒準備好。
Q:最後有什麼想和選民說的話?
政治是一件蠻有趣的事情,我們在螢光幕前要塑造出一個具有光環的政治明星樣子,但其實我們需要的是要能夠去動手解決問題的人。關鍵是,我們不只要一個能看到當下的問題的人,更需要能看到長遠未來的立委。所以我自己可能還是會希望讓選民們知道,我看得到未來、我看得到世界的局勢。
當全世界的人努力在講究某一種新都市的建立,因為氣候危機都持續在影響我們生活的方向,要面對的問題遠比大家想像的複雜很多。當然我不想要恐嚇大家說,未來天坑還會有很多,但是事實上就是因為氣候變遷,強降雨的狀態會更頻繁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相關的建築的法規,需要跟著進步。
那當然我完全理解這背後有太多利益糾葛,會打到現在的產業,這件事情我們都知道,但我們要不要做?我認為當大家能夠理解、認識到這一個層面的問題的時候,就能夠去選得出來一個好的總統應該扮演什麼角色?一個好的立委應該要投給誰?那我認為自己會是新竹縣最好的選手。
選區介紹:
由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外溢效應,近年竹科周邊的新竹縣市鎮人口激增、年年維持正成長,根據內政部統計,竹北是近 5 年來人口移入最多的鄉鎮市區。尤其竹東鎮更是以 10 萬上下的人口與南投草屯,搶爭全國第一大鎮。新竹縣也與新竹市,並列唯二幼年人口多於老年人的縣市。
由於人口成長快速,2020 年大選原本的新竹縣立委選區也一拆為二,多出新竹縣第二選區,包含了竹東鎮、寶山鄉、北埔鄉、峨眉鄉、橫山鄉、五峰鄉及竹北市19里。第一次選舉由深耕竹東、 5 連霸縣議員的國民黨籍林思銘,對上前國民黨籍縣長鄭永金的兒子、去(2022)年選上竹北市長的民進黨籍鄭朝方,當時林思銘僅小贏 2500 票,顯見此區傳統藍綠結構鬆動,外來移入人口成為選舉勝敗重要關鍵。
現任立委林思銘為律師出身。曾在為反對監察院長陳菊人事案的攻防上,與同黨籍的陳超明、廖國棟留下以鐵鍊纏身,宣示堅守議場杯葛、絕不退縮的決心,也因此被網友戲稱「鐵鍊三兄弟」。近日,則獲得民眾黨新竹黨部表態力挺,成藍白合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