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芯|中國國民黨|臺北市松山信義區 系列三
對政治稍有了解的民眾可能對「徐巧芯」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她曾當過國民黨黨內各要角的發言人,目前的「老闆」是前總統馬英九。但這次她將為自己發聲,參選市議員,她引述三一八運動時爆紅的金句——「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轉化為對黨內消極培養年輕人的不滿。
徐巧芯泣訴,黨內現任議員在電視上說要支持年輕人、說國民黨不行沒有年輕人,但實際在劃分經營責任里時卻完全不肯分資源給新人。除了她,更有許多黨內年輕候選人都面臨被「欺負」的困境。
除此之外,徐巧芯雖身國民黨卻也透露沒錢、沒資源這些看似第三勢力才會有的困擾,而她如何打一場自己所說的非富二代、政二代的「青年選戰」?
「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是三一八運動時爆紅的金句,但徐巧芯將此轉化為對黨內消極培養年輕人的不滿。(攝影/廖昱涵)
【請自我介紹一下】
「我是徐巧芯,是前總統馬英九卸任元首辦公室發言人。目前正在參選臺北市松山信義區的市議員。」
「從小兩個區我都住過,最小住在信義區新仁里,三、五歲時搬家到松山區開早餐店,開到我大學時,爸媽才退休。我的生活、求學軌跡都是在松山信義區,這也是為什麼我要選擇這區參選的原因。」
【為何想要參選?】
「我一直對公共事務都很有興趣。第一,從事政治工作還是要接受選民檢驗,不管是在黨職或幕僚,講話沒有民意基礎在、沒有自己的地盤其實並不長久。所以我選擇自己的家鄉,希望爭取真正選民選票上的認同,讓我做起事情來更有底氣。」
「第二,因為我是國民黨的,但年輕人都蠻反感,而且黨內對年輕人的培育也是長期被人詬病。所以希望進到市議會後,可以為不分黨派的年輕人做些有益的事。但因為我是國民黨的,比較容易接觸到支持國民黨的青年,透過這次機會,也希望打破大量政二代參選的現象。」
/會辭馬英九發言人嗎?/
「沒有欸,我覺得就是做到底。反正他現在遇到很多司法案件,需要比較有經驗的發言人長期跟著。老實說,如果遇到選舉和馬英九的事,我還是會優先做他的。」
「會挺他一方面是因為覺得他沒做違法的事;第二,我是做義工、連車馬費都沒有拿,也是因為我一個年輕人沒有背景,能在幾年間有機會從事重要的黨務工作,那時候黨主席是他。我覺得是他給我機會和舞台,當他需要幫忙時,做人的基本道理要有。」
就徐巧芯觀察,馬英九沒有違法、也很幫忙年輕人,因此不會辭去發言人一職,她也出席馬英九基金會的開幕式幫忙。(攝影/廖昱涵)
/馬英九日前說「不排斥統一」但「方法要和平,過程也要民主」;臺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也認同包含統一步驟的「無色主張」,妳怎麼看?/
「我想他們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去做的推演,所以我沒意見。但未來要走向哪個選項,還是由全體國民做決定。」
「我的看法就是,我認為中華民國就是主權獨立國家,可以自己選總統、維持自己的民主機制。所以我認為目前就維持現狀,不要讓兩岸情況惡化。」
【強調非政二代、富二代,那怎麼打選戰?預計花多少錢?】
「可能就花個兩百萬以內,行情價是八百到一千萬。以前打選戰的方式是別人花很就跟著花。沒有想過或許不用花這麼多、或許臺灣的選風已經變成很厭惡撒錢。我覺得就走在這個改變的前面,可以試試看。」
「當競選經費門檻很高,意味必須要有某種背景奧援才有參選資格。我的參選就是希望打破這個,以後不是政二代、富二代的人,只要你有一定政治工作經驗、可以說服選民,就有參選資格且選得上。」
「看板是選舉的最大支出,我目前規劃選前訂了三面。不管新人或現任,至少都是掛八到十面起跳。我們是怕耳語,怕人家說:『你看徐巧芯都不掛,自以為很穩』,或者選民問『到底有沒有在選?』所以還是要做,但比例上省下來。」
「政二代真的會有差,可能爸爸認識誰,你去互動當然會比較好啊。但像我們松、信區 74 個里長,我是從零開始拜訪。慢慢也開始對我有些認同,不敢說會幫我多少,因為每個人都有配合已久的議員,但至少他們會覺得這個年輕人還不錯。」
徐巧芯的行程中不乏扶輪社等基金會的餐會。雖身為國民黨,看似不缺活動可跑,但有時候黨內活動會不會被通知到,也很「看狀況」。(攝影/廖昱涵)
【對於國民黨黨內較少栽培年輕人的看法?】
「年輕人出來選真的壓力很大。國民黨部在分責任里,因為我們很多人選,所以會把里分區、讓大家有可以經營的地方。那今年他們就不想分,有道理的部分我願意討論,那我新人就是沒有可以經營的空間。」
「我講說我遇到的困境就是,基層上因為我沒有公權力做服務案,也沒有很有錢投入資源。就有個現任議員(編按:事後徐坦言為同選區的王鴻薇)打斷我:『你不要講的自己最可憐好不好,我們其他人也沒有什麼什麼⋯⋯』。可是問題是,現任的募款其實都是跟企業,助理也是公費請的,還有議會曝光、基層經營。我只是說明我的困境,希望大家多幫忙我一點。坦白說我就是被欺負,後來也問了其他在選的新人,大家一樣都被欺負!我就真的覺得很難受、非常失望,但這就是我堅定要參選的理由。」
「我希望我當選以後,有新人要來,我不會用這種態度、會讓出合理的空間。我想要讓更多沒有背景的人都可以來投入國民黨的選戰、有出頭的機會,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因為我不想成為跟他們一樣的人、我討厭的大人。」
「國民黨新人面臨的處境外界不知道,大家以為那些里長對我很客氣,但很可能都被綁死了。外面大家都以為國民黨選舉就很爽、有很多樁腳啊,但新人要改變真的很難。」
「我覺得既然加入就是加入了,會想改變它,希望因為你的參與會不一樣。所以我即便失望,但覺得只要撐下去,一定可以改變。像我們自己也培養實習生,我不是在嘴砲,是真的在做事。」
/責任里事件後續怎麼解決?/
「後來黨部有開會,還是決議不分責任里,以月份配票(編按:用出生月份配票)為主。我們本主張還是要分區域經營,但現任不支持、說要團結。那我已經表達完立場,所以剩下就是看黨部處理。」
除了跑基層外,徐巧芯(右)固定有廣播、電節目的錄影,在一般候選人的行程中是較為特別的。(攝影/廖昱涵)
【當初為何加入國民黨?】
「其實我是支持中華民國的,最早在投票的時候,像那時候 2012 年當時的臺灣共識跟 92 共識,我比較不信任民進黨,因為民進黨大多數人還是在談臺獨,即便在談中華民國也不太認同。」
「也不能說我不選擇民進黨,而是民進黨的價值就是把我排除在外。但一開始我也不是那麼信任國民黨,覺得裡面很多老人。我在大學的時就認識在國民黨裡面的年輕人,發現這些人和想像不一樣,最後才決定加入國民黨。」
【黨內對主權的論述你支持嗎?】
「我自認為我很愛中華民國,最早也是因為這個理由加入國民黨。只要願意拿國旗、唱國歌我都非常非常支持,我的意識形態是這樣。」
「之前國民黨執政時,我有幾件事情非常認同,像我們在抗戰勝利某週年時,在美國送了國徽花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使崔天凱就憤而缺席。我是屬於那種蠻反共的國民黨人,這在黨內很少數啦!不過我就是反共、支持中華民國。」
「總之我是中華民國派的啦,只要是中華民國這個國旗、國徽、歷史。那兩種選擇,一種就是現在這樣,另一種就是真的很厲害、給它統一起來,但兩者我都不反對。」
/為何會成為中華民國派?/
「我這代的小孩子,出生就是領中華民國護照、身份證,出生就是民主時代,不像一些長輩還經歷過黨外抗爭。我們受中華民國教育,當然會覺得要回饋這個國家,那我們現在的選票、身分證上都是寫中華民國呀,所以我的認定就是中華民國。我對於獨立建國的主張不能接受,但尊重。」
/曾說過「如果沒有民主,根本沒有必要談統一」,那你覺得中國國民黨可以怎樣推動中國民主化?/
「比方說選舉好好來選,那大陸兩岸的交流還是要持續做。大陸民眾到台灣,玩了一圈覺得我們這邊制度很好,即使現在無法主張,長久還是會有一些影響,所以民間交流還是繼續。」
「國民黨對於大陸議題可以在特定時間去表態。但幫助很大嗎?我覺得未必,最主要還是要讓世界看到臺灣的民主價值,要自己去更完善民主制度,我覺得會比較好。」
徐巧芯參加同黨籍市長候選人丁守中的茶話會,大談對於中華民國的熱愛,強調這是她加入中國國民黨的原因。(攝影/廖昱涵)
/中國近日不斷改航空公司的臺灣名稱、打壓東亞青等,這樣還是能期待民主化嗎?心理上不會產生隔閡嗎?/
「對於大陸一再打壓,臺灣人民當然不會同意,心理距離會越來越遠。當然,現在兩岸議題沒有搞好。根據各種民意調查,兩岸關係平穩時支持臺獨的人才會變多。但現在蔡政府上台後有比較多摩擦,支持統一的聲音開始變大。」
「所以很有趣,因為兩岸關係不好的時候,大家會受到影響,會思考說那就不應該這麼強硬,像有些人生計受影響,他們就不會表態支持臺獨,所以支持統一的人就會去倡導。其實兩邊極端的聲音一直都在,大多數人還是持中間立場,反而會在兩岸關係好的時候讓臺獨聲音變大。最近美麗島電子報民調調查,你覺得兩岸關係中誰要負責?現在民調說臺灣要負責,之前馬英九執政時說是中國要負責,很有趣。」
【那黨內其他像是同婚、轉型正義的論述你又怎麼看?】
「婚姻平權態度我和國民黨中央是不一樣的,我覺得在同個黨裡面,也不代表所有議題的看法都要一模一樣,就像林淑芬很多意見也跟民進黨不一樣。」
「轉型正義部分,我覺得既然已經加入國民黨了,不管你有沒有參與那段過程,你都要承擔那個包袱,重點是怎麼去面對。」
「為何我反對民進黨的轉型正義?因為我在過程當中感受到政治利益在裡面。任何事要『先易後難』,像當時黨產問題,國民黨有一度主張全部放棄現在所有的、先分給人員退休金,但民進黨說不可以,那怎麼辦呢?大家要處理這件事,你不給人家一條生路走,然後大家拿這個互相消費,但這個事情還是沒有解決啊。」
「我覺得真的講好個數字來,不能說國民黨選上就沒事,沒選上數字一直往上加。不要讓轉型正義變成政治提款機,對我們來說也很不利,也希望最好全部沒有,否則還要被消費。」
徐巧芯認為既然加入國民黨就要概括承受白色恐怖等歷史包袱。但就她觀察,民進黨的轉型正義讓人「感受到政治利益在裡面」。(攝影/廖昱涵)
【你的政見有哪些?】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還有很多進步空間。像韓國的垃圾桶有裝感應裝置,垃圾堆到一定程度就會feedback給總部,在總部監看就可以知道整個城市的垃圾桶狀況。可以規劃清潔大隊的運輸路線、也會知道哪裡該不該設垃圾桶。」
「臺北市有『Pay.taipei』服務,希望大家在上面繳費,立意很好、但使用率很低,因為相對其他支付系統絕對不好用,那怎麼提升改善或者跟其他平台結盟?當然其他平台是私人公司,但政府怎麼去談合作?」
/幼兒及老人政策/
「我也很主張托嬰托幼、公托部分增加。因為現在閒置的教室提高,其實每個學校裡面都有在做托嬰、托幼。可是最近看柯文哲施政報告說希望提升到 70 間。也就是說我們擔任議員的過程中要監督市府的執行狀況和。」
「敬老卡部分,因為不發重陽敬老金,我會主張敬老卡的點數能不能酌量提升?彌補重陽敬老金沒有發放的部分。還有像是一個月 400 點會用不完,老人家就會覺得浪費。」
「有些長輩抱怨不能去便利商店買便當,但我覺得臺北市政策是說敬老卡的使用要回饋給臺北市。那可不可以開放更多項目?像是北農買農產品、市立聯合醫院看病,找出更多臺北市市營、實用的內容讓他們去消費?長輩有質疑的部分,就是想出折衷方案,替兩邊都想一些。」

社群網站成為打選戰的武器之一,徐巧芯團隊規劃設計了 Chatbot (聊天機器人),將政見透過故事呈現。(截圖自徐巧芯粉絲專頁)
/都市更新/
「松、信區老房子很多,都市更新是我一直都被問到的。但容積率沒有放寬,這不是單單市議員的責任、要配合中央,我想北市府也爭取很久。很多房子都是四、五十年了,萬一哪天有個地震後果難想像。我們的都更應該以防災型都更為底,哪邊有需求就先開始,一些外牆脫落補助現在市政府有了,但還不夠。」
「居民一直有人在說要都更,因為房子很舊,但談了發現房子會變小,會面臨到現實上不夠住的考量,那都更就會卡住。那議員能做的還是要跟市府溝通、爭取容積率放寬。柯文哲一直說他政績是斯文里都更,我們也希望松山信義區這邊也可以試辦。」
徐巧芯都以「馬英九發言人」的頭銜介紹自己,在選民間人氣頗高。(攝影/廖昱涵)
【怎麼看遠雄大巨蛋案?】
「就我立場是希望趕快蓋好,當然也要大家的安全為前提。原本鋼筋都露在外面,這樣子日曬雨淋,最後就算蓋好了也危險。國民黨還在執政時就已經講過,貿然解約一定是臺北市會輸,因為當時合約已經簽很清楚。」
「我知道大家很討厭遠雄,那就應該要監督他把原來承諾的東西做好。因為遠雄變成說沒蓋好,但他該拿的錢都拿到了,他完全沒損失啊。解約對於遠雄來說不痛不癢,是市民賠錢,不如談好條件好好監督他們完成。不然小巨蛋的負擔也很大。」
「當時市府評估的時候,確實是有點去為難遠雄,因為他設計是很嚴格的。所以說後來他們重新檢視時,像現在柯市府和遠雄的談判,看起來又沒有問題。其實就是大家各退一步,公安疑慮一定要解決,但我覺得監督這部分不是太困難的事情。我不主張解約,支持市政府對遠雄嚴格監督,否則是便宜遠雄。」
【怎麽看各臺北市長候選人?】
/民進黨籍候選人姚文智/
「姚文智,年輕人無法接受、競爭力不強。他沒有辦法凝聚民進黨的基本盤。根據民調,民進黨 50%還是會去投柯文哲,我覺得沒有競爭力。」
/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丁守中、無黨籍柯文哲/
「根據民調, 40 歲以下蠻確定會投給柯文哲,50歲以上蠻確定會投給丁守中,因為砍重陽敬老金(編按:每年 1,500 元),長輩真的非常介意,覺得對他不尊敬,而敬老卡福利也沒有提升。」
「我覺得關鍵是在 40 - 50 歲的這群人。對於丁守中來講,是可以爭取的,但我覺得現在的氛圍可能太執著於丟掉自己的長處,因為年輕人已經很鐵定就是要投柯。丁的策略就是不要激怒他們、不要柯做什麼就跟著做。」
徐巧芯自己當小編、親回選民訊息,甚至變成好友。(攝影/廖昱涵)
【常在粉專戰網友,不怕得罪選民?】
「不會啊,因為我覺得都公開的。如果發言比較人身攻擊,我覺得他們的心態就是『反正你也不會看』,但是我認為有責任告訴他們:你挑戰我、我也會挑戰你。如果你願意討論,我會陪你到最後。」
「我的 LINE 上有六千多人,我是一個一個回,我甚至在上面交到一些朋友。這些都我的選民啊,有些原本不認識。像這個我們還蠻常聊天,我之後在活動上有碰到他,我回去還主動私訊,我所有的社群媒體自己就是小編。」
「跑選區的時候大家也都對我超客氣。我會碰到藍的選民但不喜歡馬英九,因為有些軍公教年金被砍。我就會說:好啦你說的都對、你講的也有道理。其實就讓他們抒發情緒,千萬不要辯論。我覺得要對症下藥,該辯論的時候辯論,有時候就讓他把心裡的氣出了,不用跟他過不去。」
【為什麼沃草企劃「議員給問嗎」專題報導?】
2018 年的議員選舉,有許多選區出現《沃草》讀者關心、具有話題的議員參選人對戰組合。為了讓更多公民朋友了解這些參選人,進而在投票時選出符合自己理念的議員,《沃草》開啟了這個系列報導,預計在多個北北基選區中,專訪兩位以上的參選人。
因為時間和成本考量,目前《沃草》先針對北北基的選區進行多個對戰組合專訪,所以可能無法涵蓋每位公民關注的參選人。如果能得到更多社會資源支持,我們將能開啟更多新選區的計畫,製作更多「議員給問嗎」的好報導囉!
定期定額支持餵養《沃草》、帶來更多精彩報導: https://watchout.backme.tw/checkout/332/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