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因為天災遭受損失,經常會向農、漁會貸款救急,而農、漁會的放貸利率是否合理?多少比例應該由政府補貼?這個問題今(5)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引爆論戰。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陳明文指出,農漁會放貸給農民的平均利率是5.125%,較一般行庫的3.75%高出許多,而借款人負擔利率1.5%,其餘3.625%由政府預算支應,形同政府補貼農漁會超過七成的高利息,他要求主管機關以數據證明補貼的合理性,但農業金融局局長許維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都提不出相關數據。
在野質疑農委會過度補貼農漁會
今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各項基金預算。針對農業損害基金的部分,陳明文指出,農業天然災害救援計畫的目的是要幫助農民,但農漁會放貸給農民的平均利率是5.125%,較一般行庫的3.7%高出許多,「5.125%怎麼叫做低利貸款?」他進一步表示,借款人負擔利率1.5%,其他則由政府補貼農漁會,形同政府補貼農漁會超過七成的利息,合理性、公平性也待商榷。
許維文說明,農漁會通常地處偏鄉,不像一般行庫服務都市,也不能有信用卡、聯名卡之類的服務,因此營運成本較高。陳保基也表示,天災發生時,做為擔保品的農作物都損壞殆盡,沒聽過一般行庫會借錢給受到天災損害的農民,但陳明文舉例反駁,指出農漁會還有開設超市、加油站的案例,營業項目本來就和一般行庫有所不同,在利率自由化、金融競爭的時代,「農漁會的成本比一般金融行庫高這麼多,必須要進行檢討啊。」
許維文說明,「農損貸款利率=資金成本0.8%+作業成本0.8%+風險成本4%」,重申農漁會放貸風險成本高,政府有必要補貼。陳明文詢問,如果按照農委會「農業風險就是比一般行業高」的邏輯,農漁會提供的建築貸款利率為1.75%,低於一般銀行的2.1%,又該怎麼解釋?「這個風險成本4%是怎麼算出來的?」他並要求提出農漁會的平均呆帳率,來證明風險成本確實高過一般行庫,以及行政單位也有適時檢討利息補貼標準。
面對陳明文的質疑,許維文、陳保基都提不出具體數據,讓場面一度火爆。最後,擔任召集委員的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蘇震清緩頰,協商後決定:原本編列新台幣1億4,040萬3,000元的農損低利貸款利息差額補貼,刪除1,000萬元。
陳保基:降低利息補貼得罪農漁會
會後,《沃草》記者詢問陳保基,降低農損貸款利率是否可行?陳保基表示這並非新議題,在2012年時,農委會將天災農損貸款利率從5.375%降到5.125%,形同降低政府補貼率0.25%,引來全台300多家農漁會強烈反彈,「他們(農漁會)說,再降利率,就看看誰願意借錢給農民!」陳保基也坦承,農金局以前確實有不良紀錄,而陳明文舉出的建築貸款利率低於市場平均的問題,農委會現在已經全面列管。
而在一個早上超過三小時的協商後,農委會是否已查出農漁會的平均呆帳率?陳保基僅回應,「去問農金局。」《沃草》記者進一步詢問,農委會收到各個立委對預算提案時,就可以先準備可能被質詢的數據,為何這次來不及提出?陳保基則表示,「我又不是官大學問就大,這麼細節的數字我不會全記得。」
撰文:陶曉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