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15)日奶粉降價議題成為立法院焦點,為何看似尋常的商業行為,引起立委重視?原因是明年一月1日上路的〈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辦法〉,將不允許用樣品、贈品或是折扣等方式促銷奶粉。衛福部長蔣丙煌解釋,這項政策是為了推廣母乳哺育,但數位執政黨立委不買帳,堅持要「允許促銷、開罐價(開封售出、不能退貨)」來讓奶粉降價。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林淑芬接受《沃草》專訪時直言,「賣一罐奶粉是倍數獲利,贈品對廠商來說只是小錢,促銷、開罐價都沒辦法讓奶粉的暴利回歸消費者,是被操作出來的假議題。這種問政方式,是刻意誤導民眾、護航廠商利益。」
鼓吹母乳哺育≠奶粉不可降價
今日立法院院會,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孫大千、吳育仁等都主張用促銷、開罐價,讓奶粉可以「技巧性降價」。這些質詢,是針對將在明年一月1日上路的〈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不得以樣品、贈品、折扣券、優待券、開罐價 、搭配其他物品銷售或以特別展示會的方式促銷」。蔣丙煌回應,這項新辦法是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目的是推廣母乳哺育,孫大千則追問,「乳汁不夠的母親要怎麼辦?你該讓廠商用促銷、開罐價,立這個辦法和民生需求是背道而馳。」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是針對國際奶粉大廠的約束條款,在1970年代,雀巢等公司在第三世界國家販賣奶粉,但具有爭議的推銷手段,導致許多第三世界嬰兒營養不良,因此WHO針對這個國際商業大案,擬定了業者自律的守則。在1990年時,有9個國家立法採用此守則,但到了2006年,已經有超過70個國家將守則中的部分或全部條文納入法案。

「鼓吹母乳哺育,和廠商不願意降價是兩回事。」林淑芬表示,台灣的立法應該跟上先進國家潮流,民意代表不該拿著蠅頭小利綁架民眾,「台灣應該跟進先進法案,開罐價、促銷對奶粉大廠而言,只不過是一點小成本,政府面對不想吐出到口肥肉的廠商,是可以有很多做法的。」
五大廠商壟斷奶粉賺倍數利潤
林淑芬直指,數十年來,政府長期放任雀巢、亞培、雪印、友華生技、美強生等五大廠商寡占奶粉市場、享有將近三倍的暴利。經濟部的書面資料中,比較了中國、新加坡與香港,表示台灣奶粉價格已經相對便宜,林淑芬直言,這種「相對便宜」的現象,是政府不願管制廠商出口行為的結果。
「面對中國嚴格審查外國奶粉,五大廠商就利用台灣當跳板,轉賣原裝進口的奶粉到中國賺錢,也營造出台灣奶粉供不應求的現象。」林淑芬認為,促銷活動頂多省下幾十元,並沒有解決五大廠商寡占、聯合拉高訂價來剝削消費者的問題,「行政單位有這麼多政策工具:打破壟斷、扶植台灣廠商、對出口中國的奶粉課貨物稅,但現在卻只敢『道德勸說、允許促銷』,我只能說這太荒謬了!」
依據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統計,停止哺餵母乳的原因中,有20%是因為回到工作、學校崗位,或是開始托嬰而感到哺育不便。林淑芬表示,台灣母親都知道母乳好,但常因工作必須中斷母乳哺育,應該加強友善的母乳哺育環境。而政府有責任向民眾公開壟斷奶粉、讓奶粉價格居高不下的真相,不該受到廠商壓力就要走回頭路。
撰文:陶曉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