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衛生福利與環境委員會中,有一個質詢重點,在於最近的「土壤污染監管標準新草案」中新增一個「工業與產業密集區」的分區,其中的污染項目標準比起其他地區,訂得更加寬鬆。
台灣的重金屬污染問題,極大部分為工業造成的污染。台灣目前所施行的「土污監管標準」中有兩個分區標準:一般地區與農業地區。依地區用途分別條列管制數值。
此次修法的著眼點,在於新增「工業與產業密集區」,與將此區中所有重金屬容許比做相當程度之放寬。
環保署在給國會的報告(PDF)中表示:農業與水質保護區與一般地區中,砷、鉻與鉛因新的風險考量,控管標準將提高,而銅與鋅因無健康風險,故將標準值放寬。強調此次調整將能更強化行政資源效益。
此次的法案變動,在衛生福利與環境委員會中引起熱烈討論。
委員田秋堇在質詢時表示:台灣土地的利用方式其實複雜,土地如此分區是有缺失的,無論法定用地的明目爲何,多有工廠、農地、住家的功能混合用地。將工廠標準新列出、放寬,將會造成直接的交叉污染。
並進而指出問題的核心:此次政府考量標準,只基於人體健康,卻未考量到關於農地作物,因接受交叉污染而造成的產業危害政府:無法徹底做到灌溉用水與排放廢水分開(「灌排分離」),將造成嚴重污染。
委員林淑芬則認為:舊法中,定位為一般地區之「工業所在地」,有許多便因污染問題正列管中。若新法例中的「工業與密集產業區」開放,將會有七成列管土地解套,然後造成極大環境問題。
林委員也提醒環保署:重金屬銅對於人體之風險其實不低,台灣有許多農地與農作物,都已受到銅污染的危害,台灣已沒有能放寬的條件。最後質疑:此次「工業與產業密集區」的制定,是否為了土地開發的巨大利益,以法條放寬標準,再利用農地變更為工業用地,好大幅開發土地使用?
面對以上質詢,受質詢官員表示:所有的評估出發點都建立在人體健康上,將會妥善處理;關於交叉污染一事,會從源頭控管汙染源,減少事後的整治,也會將灌排分離落實。
環保署署長魏國彥新官上任,對於目前台灣影響急迫之議題處理方式將是一個著眼點。
但現在看來,沃草團隊要提醒大家,在風險考慮上,只將環境問題單單考慮成「健康風險」,而未考慮到「(農)產業風險」,將是值得公民一同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