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政策都是由上而下居民怒吼要立法連公聽會都沒辦

作者
發佈時間2016/3/9 08:04:00
最後更新2020/1/20 06:40:29

時代力量舉辦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公民團體、居民代表,核研所及台電多方進行對談。(攝影/蕭長展)

時代力量黨團今(9)日就「核廢料處置」召開公聽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公民團體代表都在會中呼籲,未來立法及制定政策應建立「由下而上」產生共識的機制,讓社會大眾及當地居民有更多參與空間,才能真正減少爭議和對立。北海岸居民代表更直接指出,從來沒聽過「核廢三法」有舉辦公聽會,質疑貿然推動立法實在不當。

核電議題向來廣受關注,對場址周遭居民影響更是重大,但相關政策及法令的制定,民眾卻只能處於被動,因而時常引發爭議。時代力量所召開的公聽會,由其黨主席、立委黃國昌主持,邀集核工博士賀立維、臺灣大學教授徐光蓉等專家學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公民團體代表,及原能會核研所紀立民、台電副總經理蔡富豐,就核廢料處置和非核家園問題提出意見。

綠色公民聯盟研究員徐詩雅指出,無論是原能會以目前台電方案符合標準通過乾式貯存設施,還是核廢料委外處理問題,都缺乏和民眾進行溝通及完整公開資訊的機制。徐詩雅更列舉瑞典案例,強調由下而上形成共識的重要性,並進一步質疑在臺灣沒有看到民間疑慮被納入核廢管理機制的過程。徐詩雅強調,雖然立法院提出許多法案,但如果缺少全民共識,「只會變成拼貼式的修法」,呼籲立院能成立跨黨派核廢小組匯集各方意見,提出完備的法案。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徐詩雅強調,核能相關政策要開放公民參與空間,才能減少爭議。(攝影/蕭長展)

對於民間團體的疑慮,台電副處長邱顯郎先是強調,目前的乾式貯存設置在戶外的作法除了是各國普遍通行的作法,台電提出的安全分析報告也通過原能會審慎核定,強調設施安全的強度。但邱顯郎也坦承,過去法令對於公民參與並沒有明確定規定,未來興建貯存設施時會把民見團體建議的室內乾式貯存納入考慮。

對於台電的回應,與會的北海岸的居民代表表示,自己相當關心核電議題,但卻沒聽過《放射性物料安全管制法》、《行政法人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設置條例》、《放射性廢棄物管理法》這三項草案曾舉辦公聽會,現在卻正在推動立法,當場痛批「不能再這樣搞了!」

黃國昌則是表示,舉辦公聽會的本意就是讓官方和民間的聲音都有完整表達的機會,藉著群體審議的方式去凝聚共識。但針對台電的說法,黃國昌強調希望在未來舉辦公聽會時,台電能減少以制式答案回應問題的方式,針對民間團體或居民的疑問做出正面回應,「這樣對於事情往前走才比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