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眾人看衰 Hackmack候選人來來去去政治監督網站常在

作者
發佈時間2014/7/24 03:25:00
最後更新2020/1/10 03:20:27

圖說:德國國會監督網站Parliament Watch(PW,國會觀察)創辦人Gregor Hackmack,日前來台分享如何透過網路以及媒體力量改變德國國會生態。

網路如何改變一個國家的政治生態,甚至讓政治人物不得不上網與民眾直接互動?德國國會監督網站Parliament Watch(PW,國會觀察)創辦人Gregor Hackmack,日前來台分享自身經驗,如何透過網路以及媒體力量改變德國國會生態,以「面試」的概念讓選民與國會議員加強交流,並藉由新創的排名表、績效評估、卡牌遊戲等方式,讓候選人主動上網面對選民提問,甚至在聯邦大選期間,PW網站公開候選人出缺席、業外收入等相關研究,最終影響了選戰結果。

Gregor談及PW現況,他非常自豪九成以上的德國國會議員,都至少在PW網站上回答過一個以上的問題。他回顧十年來創業的心路歷程,「網站在2004年創立之初,兩位創辦人都只有25、26歲,當時許多人都不看好他們,覺得這網站兩個月內就會做不下去,但事實證明,候選人來來去去,只有這網站活下來。(The politicians come and go, but PW stays.)」

「PW是一個長期歷史,你不回答,問題就會一直在那裡。」從德國政治人物踏入政壇開始,他的相關檔案就一直存在PW網站上,所以相較於對人民的影響,PW對政治人物影響更大,「因為他們知道不管自己在政壇哪個階段,這個網站都在監視他們。」

沒有臉書、推特帳號?Email包辦所有流程

Gregor首先分享PW網站的作業方式。「德國人口約8,100萬人、總共16個邦、630位議員,還有無數縣市,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地方代議士是誰。」因此在提問前,選民只要在網站上輸入自己所在地的郵遞區號,網站便會列出該區的地方議員和國會議員。提問時須符合網站規範,如:問題不能是長篇大論、且不能涉及人身攻擊和隱私相關。提問後,網站管理員會確認該問題符合規範後再公開到網路上,同時將問題透過電子郵件寄給政治人物。若問題被認定為不符合規範,網站也會寄件告知提問者,同時,政治人物也會收到一封匿名信,告訴他們有人問了這樣的問題,但並未被公開。

選民提問前,也要先在網站上輸入關鍵字,確認是不是已經有人提過類似問題,如果有的話,他們就不需再提一次。透過這機制,候選人也不需一直回答重複的問題。

談及為何是使用電子郵件當做聯絡管道,而非其他社群媒體帳號?Gregor笑道,「網站當初在2004年成立,那時許多社群媒體還沒出現,沒有推特跟臉書,很多政治人物只有電子郵件。我們希望透過最簡單的方式,讓更多人能一同參與。」

媒體、網路合作 政治人物答題率超過八成

從2004年到現在,民眾總共在PW平台上提出超過164,000個問題,目前有超過132,000個回答,政治人物答題率超過八成。PW網站透過一系列的機制對政治人物形成誘因、造成壓力,要求他們上網面對民眾提問:

一、排名表:回答越多問題的政治人物在網站上的曝光度越高。 從政治人物當選那刻起,PW網站就會放上他的個人簡歷,形成一份被提問名單,德國議會體制包含歐洲議會、中央議會、地方議會、邦議會,所有議員都會列在上述名單中。當政治人物回答越多問題,他就會被列在名單的越前面。Gregor表示,「政治人物非常在意曝光度,不管任何比賽他們都希望排在第一位。」

二、同儕壓力:其他已經回答問題的政治人物自然會對尚未回答的人形成壓力。如果有人提問,但政治人物卻遲遲沒有回答,或答案令人不滿意,則民眾可以登記或追蹤「我還在等這問題的答案。」當越多人在等同一個問題的答案,就越會對政治人物形成誘因、動機或是壓力,驅使他回覆。「我們在這網站上看過最快的回應大概幾個小時,最長的話曾經等了四年半。」

三、政黨壓力:PW網站會針對政治人物的回答情況做出「各政黨回覆總計比較圖」,當回覆與否不只牽涉到個人時,政黨自然會對政治人物施加壓力--「黨鞭可能打電話給議員說:『你快去回答!你不回答會把我們政黨的表現弄的很難看。』」

四、媒體、網站合作:透過與13家媒體合作,民眾不需要實際到PW網站,也可以使用發問功能。Gregor舉例,當民眾在某個PW合作的媒體網站上閱讀政治新聞時,右邊會有一個推薦視窗,讓他可以把針對這則新聞的問題拿去詢問所在地區的政治人物。透過諸如此類的合作,可以讓政治人物、民眾間的連結更加迅速。

另外,也有網站設計了議會的卡牌遊戲,玩家可以依據某個議員的出席率、答覆率、質詢率等等,去讓手上的政治人物卡牌變得更強。Gregor笑說,「我知道有議員在議會裡玩這個卡牌遊戲,要如何讓他自己變得更強呢?就是在議會裡增加質詢次數呀!」

五、績效評比:每年PW也會依據議員的表現進行評比,這機制類似於台灣的國會評比。答題率高於九成,評比成績就是A、高於八成就是B,沒有回答就會拿到F(Fail)。在暑假休會期間,PW也會把這些訊息以新聞稿的方式發送給地方新聞與媒體,「因為是新聞淡季,所以這是很好的新聞材料。記者們只要去評比這個議員今年是退步或進步,就可以寫出新聞。」

有些政治人物發現自己評比成績很低,會很生氣的打電話抱怨。對此,PW回應:「其實很簡單,你只要明年表現好一點成績就會進步。」

六、社群轉發:提問後,PW也鼓勵提問者同樣能把自己的問題轉貼或分享到社群網站,透過宣傳形成壓力;同樣的,因為政治人物希望有曝光度以彰顯他們的國會政績,所以回答後也能把他們的答案分享到臉書或推特等社群網站。

國會分析報導 成功拉下梅克爾競爭對手

PW透過自己的研究團隊分析每個國會議員的出缺席、投票情形、質詢狀況,以及其他公開資料,如業外收入等等,再做出詳細的分析報告。Gregor舉例,「在2010年的聯邦大選前,我們去研究某位國會議員過去的國會出席記錄,發現他常常缺席、沒參加投票,只為了他可以去外面接更高酬勞的演講場子。我們後來做出報導,他曾經有三度在國會投票跟議會進行時缺席,反而去外面進行一場要價兩萬歐元的演講。」

從2010年8月起,PW開始追蹤該議員到底出席了哪些收費的演講場合,並慢慢累積相關資料。後來在大選前,這位議員已經累積了89個活動場次,而且因為這樣的活動,讓他在國會以外的收入進帳了200萬歐元。當這些資料在大選前曝光,他的可信度完全崩盤,導致現任梅克爾要勝選變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上週六在台北科技大學,由你知我知好學網所舉辦的「拼經濟又改變世界?看台灣德國六大團隊如何實現!」講座,邀請台灣、德國六組新創企業團隊分享創業以來的心路歷程。講者除Gregor外,還包含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沃草共同創辦人柳林瑋與林祖儀、你知我知好學網創辦人林才越等人。

圖說:Gregor談及PW現況,他非常自豪九成以上的德國國會議員,都至少在PW網站上回答過一個以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