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經濟的同時,要如何改變世界?昨(19)日,包含台灣、德國共六組創業團隊齊聚一堂,分享自己經驗。同樣致力於打造更美好公民社會的沃草團隊與德國國會監督網站Parliament Watch的創辦人Gregor Hackmack,大方分享創業心路歷程。新創社會企業沃草創辦人柳林瑋與發言人林祖儀,講述成立沃草的理念,並展示兩個專案「國會無雙」與「市長,給問嗎?」,讓聽眾更了解沃草如何透過「『趣』政治化」的方式降低公民參與門檻。而遠從德國而來的Gregor則分享了他創辦Parliament Watch(國會監督)網站的歷程,看這個提供民眾向國會議員發問的網站,是如何由默默無名,到結合媒體力量、成功讓高達九成的政治人物回答民眾問題。
其他講者也談及自己如何解決教育市場、城鄉差距、社會企業資訊不足的問題。你知我知好學網創辦人林才越談及「人人是老師」的概念,期許推動教育市場自由化,讓更多人能快樂學習。以立國際服務營運經理林胤君也分享她如何翻轉台東、柬埔寨、印度的城鄉差距問題,協助當地居民建立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更侃侃而談,講述社企流如何透過「知識中心+交流中心」,打造社會企業的育成中心。BoniO創辦人葉丙成跟何志宏講述如何挑戰「學習的最高境界」--將教學遊戲化,讓同學透過打game學習,而在遊戲裡,一關一關都安插了老師出給學生的題目。
昨日辦在台北科技大學的大師講座,是由你知我知好學網所主辦,邀集六組創業團隊,以「拼經濟又改變世界? 看台灣德國六大團隊如何實現!」為題,分享自己的創業甘苦談,並現場接受民眾提問,解答許多創業相關問題。
關鍵字:「創新+熱情」 創業也是一個選項
現場也邀請兩位嘉賓,分別是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以及生態綠董事長王韋中。馮燕首先提到,「創新 is the word」,並引用商周專欄部落客鐘子偉的話「抱怨或哀嘆,都只會變成問題的一部分,並不會改善問題」,以此勉勵年輕人大膽創新;同時,她也提及「做什麼事情都要有熱情,有了熱情,你才會專注」,希望年輕人能對所有事務熱情以待。最後,她也自嘲「既然我是行政院政務委員,那就不可免俗來『政令宣導』一下--行政院有個『青年圓夢計畫』,有興趣創業的朋友快來申請!」引起現場一陣大笑。
王韋中則說,「社會企業要創新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社會用比較高的標準在檢視」,但仍呼籲年輕人不要因此不敢創業。
創業以來最快樂的一刻 所有辛苦都值得
主持人劉致昕詢問每位講者「創業以來最快樂的一刻?」林才越表示,是「當小朋友們帶著筆記本、來跟我許願說他們想學什麼」的那刻,「我希望讓大家去追求自己想學的東西」;林以涵則認為最快樂是找到對的夥伴,以及認識新的自己,因為創業很大部分是「人」的問題;柳林瑋覺得是「創業讓我想做的事情與工作合而為一」,身為醫生的他,希望透過沃草來「醫治」整個制度,林祖儀則說,「最棒的是看到許多人共同開拓公民社會的肥沃草原,我們在沃草裡發現公民覺醒的種子萌芽。」
決定創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源自於「改變社會」的決心
當被主持人問及「決定創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林才越認為是「兒子的出生」,因為「討論到兒子未來的教育,發現就算我自己當上教育部長,好像也無法改變什麼事情,不如用自由經濟的力量,試著改變社會。」林胤君則說,「會加入新創團隊,是因為這在裡我的才能可以發揮更多、更廣。我們團隊大家非常密切,一起推動理念。」
林祖儀認為,沃草的夥伴若在其他地方工作,一定可以獲得更高的薪水,但他們願意為了理念來這裡進行一場大冒險,這讓他很感動。「我自己作為一個還在學習的公民,我還年輕、我的能力能做一些對台灣有幫助的事情,沃草也能提供這樣的舞台,這就變成創業最後一根稻草了!」而柳林瑋表示,從醫學院一路到現在,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變成一個好的醫生?」但若從制度上去影響別人,會比他只當個醫生所能幫助的人更多。Gregor則說,他在2003年在倫敦求學時,曾發起高達200萬人參與的反戰大遊行,反對英國出兵伊拉克,但兩週後國會仍以壓倒性票數通過開戰決議,這讓他感到非常震驚。「在絕大多數民眾支持的情況下,國會可以做出跟民意截然不同的決定,可見這個制度一定出了問題!」所以當他回到德國漢堡,便開始有了創業的想法,希望能透過類似「面試」的方式,讓民眾讀完候選人簡歷後並提問,藉此更了解自己要投給誰。

圖說:致力於打造更美好公民社會的沃草團隊與德國國會監督網站Parliament Watch的創辦人Gregor Hackmack,大方分享創業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