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當戰備能源戰時核電恐成目標需停止運轉電網分散+地下化才能確保台灣能源韌性

發佈時間2025/8/12 10:26:49
最後更新2025/8/12 10:29:58

【沃草】記者薛翰駿報導

下週六(8/23)將進行 7 位中國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投票與重啟核三公投,昨(11)日舉行重啟核三公投第三場電視意見發表會,由長期支持核電,2018「以核養綠」公投(通過)、2021「核四商轉」公投(未通過)的領銜人、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與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擔任同意方及不同意方的代表。黃士修表示,非核家園會破壞國防安全,美國智庫 CSIS 報告也說台灣戰時需要核電。甘崇緯則反駁,不要再用戰爭時台灣需要核電這種錯誤資訊恐嚇台灣民眾,老舊、選址錯誤、戰爭時會成為目標的核三廠,不應該是台灣發電的選項,發展綠電、電網分散和電網地下化,才能確保台灣面對危機時的能源韌性。

重啟核三公投第三場意見發表會由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左)與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右)擔任不同意方與同意方的代表。圖:中選會提供

黃士修發言時也表示,反核團體不斷否認核能是歐盟認證綠能的事實。工程師出身的甘崇瑋則強調,按照歐盟對核電的要求,要是最新型的第四代核電廠,核三廠是老舊的第二代核電廠,歐明要求使用核電要在 2050 前完成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台灣目前完全沒有,依照台電最樂觀的評估,最終處置場也要 2055 年才可能完工,根本趕不上歐盟要求。歐盟還要求,要使用核電,現在就要有低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台灣有嗎?蘭嶼的是暫時的,「核三廠不論用那一種標準,都不會是歐盟要求的永續能源」。

黃士修等挺核人士常常以「科學終將勝利」自居,甘崇瑋也對此說明,要談科學不能不談地質科學,核三廠已經確定下方有一條恆春斷層,未來有極高機率再次發生地震。美國加州的洪堡灣核電廠因為發現在有斷層在下方,就直接提前除役,甚至連核廢料也搬走。我們不該再讓人民承擔核三這個我們好不容易熬過的風險

甘崇瑋表示,按照浴缸曲線,核電廠運轉中期風險最低,核三廠已經用了四十年,正好就是浴缸曲線最容易出事的年紀,美國加州的魔鬼谷核電廠,跟核三場一樣是美國奇異公司蓋的,跟核三非常相似,本來要在2025 除役,但加州政府計畫延長 5 年,業者估算成本 2500-3000 億元,重啟核電廠不只風險很高,經濟代價也很高,根本不符合成本。近兩年全球對再生能源投資成長十倍,這才是真的全球趨勢。

他也強調,核三是劣跡斑斑的核電廠,不是偶爾出問題,是問題不斷,這 2018 年的黃國昌立委就有說過。像是 1985 年剛運轉不到一年,就發生氫氣洩漏,引發火災,一號機停機一年一個月,2001更發生嚴重的3A事故 一直從地下室拿出第六台發電機才沒有釀成額災。每次出事,都是請主管機關評估安全無虞之下發生的,這些不是他個人說法,是原能會、台電公開的資料,這些黑歷史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而是核電廠本身就有系統性的風險。

甘崇瑋也舉例,核災發生前電力公司都會說它們有萬全準備,福島核災前日本電力公司也說他們有萬全準備。但當時核災最後導致 16 萬人被撤離,有 2 萬 4000 人到現在都還無法回去家鄉,日本政府估計核災最終要花政府 35-80 兆日圓處理,取中間值等於約 11 兆新台幣,是台灣四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

黃士修發言時除了替核電辯護,也不斷攻擊台灣綠黨與其他場的反方代表,例如攻擊明(13)日將和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打對台,擔任反方代表的暖暖蛇共學團自學畢業生吳亞昕。拿吳亞昕 20 歲的年紀攻擊她「跟你同年紀的人都覺得跟反核站在一起很智障」,還強調「我沒有結婚跟小孩」,但「親子共學什麼團體?把三歲小孩當肉盾」。

甘崇瑋則指出,去(2024)年選舉 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個總統候選人都支持 2030 綠能要占台灣發電 27% 以上。他表示,他不那麼喜歡用擁核反核區分彼此,我們都希望找到減碳的發電方式,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希望,希望有一天科學可以發展出沒有核廢,風險低的核融合技術來發電。

但在那一天來到之前,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現有的核分裂技術對台灣不夠安全。但我們是少數有天然風場、充足日照可以發展綠電的國家,我們應該把經費投注在綠能上面。他希望針對下禮拜六的重啟核三公投,大家能堅定的投下不同意票,這不是為了哪個政黨,而是為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