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無雙中國國民黨智庫學者劉性仁轉型正義不能不管中國看法

作者
發佈時間2016/5/13 11:32:00
最後更新2020/1/20 06:42:55

文字:劉家丞 編輯/洪國鈞、薛翰駿、蕭長展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於昨(12)日舉辦第三場「《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公聽會,繼上週東吳大學教授陳清秀的「拆除中正紀念堂,觀光客要去哪裡?」後,中國國民黨邀請的學者們又再度出現極具爭議性的發言。

國政基金會特約研究員、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劉性仁提醒民進黨政府,在處理轉型正義時,「不應忽視中國的看法」。劉性仁強調,中國對於臺灣今年的政黨輪替「非常敏感」,甚至可能影響民進黨政府未來推行理想與價值。

同樣是中國國民黨邀請的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廖義銘,發言時則直接點名民進黨立委段宜康,認為他在公聽會結束後透過臉書批評陳清秀是不當行為。廖義銘主張,學者專家在公聽會的言論必須與立委同樣享有「言論免責權」,「保護其言論不受到其他人批評」。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李鎨澂則試圖透過分析諸如德、法等歐洲國家進行轉型正義的缺失,指出轉型正義不得過度追究責任或落入單純的政治清算。但李鎨澂所舉出的具體案例,卻逐一被德國科隆大學博士、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駁斥。

例如李鎨澂認為波蘭政治局勢近年走向極右派,就是當初進行轉型正義時過度強調清算的影響;對此,花亦芬教授明白反駁兩者間根本毫無相關,波蘭的發展單純是民主教育未深化所造成的結果。

花亦芬也指出,轉型正義是我國民主能夠繼續深化的關鍵要素,在定義方面已經由聯合國加以確立;在立法與執行層面,世界各國均存在許多先例值得我國參考、反思與討論。她呼籲部分專家或學者不應片面解讀外國的個案,藉此削弱轉型正義的正當性及必要性。

完整ivod: http://ivod.ly.gov.tw/Play/Full/9722/1M

沃草(Watchout)希望做一個農夫,提供公民更好的參與時政的平台和工具,在這公民社會的土壤施肥灌溉,讓這個理想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萌芽滋長,建立真正的公民社會。

沃草粉絲頁:http://fb.com/WatchOutTW | 國會無雙:http://muso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