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臺灣觀測站李可心臺美不只共享抗中戰略還有民主價值

發佈時間 2023/9/28 07:11:53
最後更新 2023/9/28 07:11:58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隨著《聯合報》先前「南海工作會議」報導,遭英國《經濟學人》認證為假消息,「疑美論」又再度成為熱議話題。U.S.-Taiwan Watch「美國臺灣觀測站」共同編輯李可心就指出,疑美論讓臺灣陷入了一個歷史焦慮,讓我們無法去正視臺美關係,或看清臺美關係的現狀。她認為,現在的臺美關係處在一個「雙重共享」狀態,共享抗中的戰略目標與民主價值,也為臺灣打造雙重保障。她說,其中的戰略目標是中共威脅出來的,但民主是臺灣自己努力得來的,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U.S.-Taiwan Watch 共同編輯李可心(攝影/廖昱涵)

U.S.-Taiwan Watch 共同編輯李可心(攝影/廖昱涵)

資訊戰智庫 IORG 舉辦「疑美論和它們的產地」記者會,由 IORG 共同主持人游知澔主講,邀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兆年、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美國台灣觀測站 U.S.-Taiwan Watch 共同編輯李可心與談。

李可心回顧,臺美關係最一開始,始於 1950年代韓戰爆發,中美陷入「代理人戰爭」,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1954 年臺美也簽訂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當時共同的戰略目標,就是圍堵共產中國。但到了1970年代之後,美國戰略改變為「聯中制蘇」,最後也在 1979 年臺美斷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也在 1980 年代終止。

直到 2016 年,美國貿易戰、科技戰接連爆發,美國已將中國視為最大威脅。在這個時候,臺美過去消失的共享戰略目標又回來了。與此同時,因為臺灣從 1970 年代開始發展的民主化進程,也讓臺美之間有了民主價值的第二個共享。

李可心說,1950年代,一般稱臺美之間叫做盟軍,因為當時就只有共享的戰略目標。但現在,她會稱臺美關係叫盟友,因為不只有共享的戰略目標,還有共享的理念跟價值。

李可心也要強調,1979 年臺美斷交時,美國國會火速通過《臺美關係法》,補位了《中美防禦條約》。時任的美國總統卡特並不支持立法,而是這些美國國會的議員通過法律,成為臺美關係最重要的基石。她認為,因為國會正是民主的重要展現,所以從這個角度也可以再次證實,是民主保住了臺美關係。

中國深知臺美關係的重要,才想盡辦法破壞

「中國有可能比臺灣更了解臺美關係的本質和核心!」李可心指出,從 IORG 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國發起超過 50% 有關假朋友、假民主、反世界及毀臺論的疑美論論述。這不禁讓她懷疑,中國是否有可能比臺灣人還更了解臺美關係?

李可心說,正因為臺美之間是朋友,所以中國才要跟你講美國是假朋友。中國更清楚民主在臺美關係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才要跟講說美國是假民主。中國也了解美國是世界的霸權,所以要宣稱美國各種行為受到世界和全球人民反對,甚至出現毀臺的言論。

李可心也坦言,當她看到 IORG 研究中指出,棄臺論高比例是由臺灣發起時,不禁相當難過。但一方面也能理解,的確某程度上臺灣在 1979 年被拋棄了,而且不只是被美國拋棄,還接連不斷被好多個國家拋棄。

但李可心提醒,當時臺美唯一共享的戰略合作目標消失了,也並沒有共享的民主價值,所以臺美關係瓦解了。然而,現在是已經完全不一樣情勢,臺灣不但擁有與美國共享的抗中戰略目標,還有共享的民主價值。

李可心強調:「我們要基於事實正確的推論,要從歷史脈絡去理解臺美關係。」她認為,臺美間的雙重共享,其中戰略目標是中共威脅出來的,但民主的價值卻是臺灣自己努力得來的,所以臺灣一定要對自己非常有信心,不要因為歷史記憶而陷入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