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祥獨立媒體應站在主流價值對立面

作者
發佈時間 2014/7/17 08:01:00
最後更新 2020/1/10 03:20:12

今(17)日沃草夏日公民學院請來成立「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主題是「公民運動中的獨立媒體」。管中祥在課堂中表示,當媒體無法監督政治權力者時,就是集權主義即將興起的時候。因此獨立媒體應站在主流價值及權力者的對立面。

媒體對公共事務「腦殘」影響深遠

在課堂的一開始,管中祥老師就以台灣主流媒體的報導為例,說明台灣目前媒體界的問題。他指出,目前台灣的媒體市場小、媒體多,但主流媒體卻是由大財團把持,使台灣的媒體多元性不足。

管中祥指出,台灣媒體的問題不是腥煽色,而是對公共事務無能,也就是俗稱的「腦殘」,例如電視台在報導一個抗爭場合時,不談人民為何抗爭、政策哪裡有問題,卻著重捕捉肢體衝突、互嗆對罵的「小丑畫面」,甚至搭配字幕、效果後製讓畫面呈現荒謬的喜感,觀眾對這則新聞不能突破淺碟的認知,新聞記者只求衝高影像、報導的點擊率,最後就是兩造一起「腦殘」。他認為,當媒體在公共事務上無能的時候,國民也容易對公共事務無能。

極權在媒體無法監督政治權力者時興起

他指出,如果獨裁者要鞏固自己的權位,不需要對新聞下禁令,只要確保新聞機構不斷播出各種沒頭沒腦的新聞快報,這樣就足以弱化絕大多數人掌握政治現實的能力、摧毀改革政治情勢的決心。也因此,當媒體無能監督政府、財團這些握有政治權力者時,就是極權主義要興起的時候。

管中祥以過去的例子指出,1987年其實就有所謂的公民記者。當時他們會把拍下的畫面做成錄影帶,在夜市、咖啡廳裡播放。當年曾爆發520農民運動,農民抗議政府開放進口蔬果北上抗議,老三台播出來都是農民帶棍棒打警察的「暴民」影像,而公民記者拍攝的錄影帶中,卻是警察痛毆手無寸鐵的農村老弱婦孺,究竟「暴民」、「暴警」誰真誰假?讓他開始懷疑媒體的報導是否就是真相。而到今天的公民記者,還是跟過去的公民記者做一樣的事情,管中祥自嘲般反問,「台灣的社會真的進步了嗎?」

對於獨立媒體,他指出,獨立媒體應當重視「內部民主」以及「平行對等」。他認為獨立媒體的財源應當盡量公眾集資,發展多元財源。若單一資金過於集中,資金一旦抽手就可能導致媒體倒閉,也要擔心金主有利益衝突問題而影響編輯室。他指出,台灣的出資者往往都會想要或多或少的控制媒體,因此獨立媒體的編輯室必須要能獨立自主,甚至要具備和出資者對抗的能量。

政治、資本與文化控制框架媒體

對現在台灣媒體的亂象,管中祥指出,所謂的媒體控制其實有四個層面:政治控制、資本控制、前二者雙管齊下,以及文化控制。他指出,前三者其實不難分辨,政治力、出資者的介入就會對媒體產生控制,但文化控制卻是難以察覺的一環。

管中祥說明,媒體工作者往往相對教育好、社會地位不差,自我感覺不錯,大部分住在北部。這些工作者通常屬於中產階級,而不屬於任何的弱勢團體。也因此,他們往往難以理解弱勢者的處境,對社會運動難以產生同理心,這樣的文化影響也會在他們的報導中凸顯出來。他並以香港高鐵運動為例指出,香港的媒體也往往會從「發展主義者」的角度出發,認為發展利益極大,而難以理解為何當地居民會反對建設高鐵。也因此管中祥主張,獨立媒體應當站在主流價值,站在權力者的對面,提供多元的報導。

國家應該如何破除媒體亂象?管中祥認為,國家應該制定出鼓勵多元媒體的政策,讓不同的媒體可以活下來,也應當思考是否應該投入更多資源到公共媒體上。他以公視為例說明,台灣政府對公共電視的補助一年只有新台幣9億元,但香港對於公共節目的投入卻達新台幣20億元,台灣政府的補助明顯不足。對於商業媒體,他認為國家應該抑制商業媒體的擴大,並促使商業媒體負起社會責任。

圖說:管中祥認為,觀眾對新聞不能突破淺碟的認知,新聞記者只求衝高點擊率,而當媒體在公共事務上無能影響深遠,最後就是兩造一起「腦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