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管轉型正義要有慈悲心別沒完沒了 84歲受難者怒情何以堪

發佈時間 2017/11/22 03:09:00
最後更新 2020/1/21 08:28:22

高齡84歲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名譽理事長蔡寬裕(持麥克風者)怒罵部分學者言論對受難者無絲毫同理心。(攝影/廖昱涵

立法院今(22)日針對「政治檔案法制化」舉行公聽會,多位中國國民黨邀請的學者質疑《政治檔案法》過度針對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委、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李福軒更表示,台灣人應該有慈悲心,轉型正義不要「無限上綱」、「沒完沒了」,不該針對特定時期和政黨。高齡84歲的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寬裕發言時,當場氣得站起來開罵:「對我們這些被害者情何以堪?」

過去黨國獨裁時期政治案件的檔案是否公開,關乎「轉型正義」能否成功,完成受難者的平反、歷史真相的的揭露與咎責加害者。今年是解嚴30週年,今日也是《政治檔案法》隔了1年再度出現於立院中。由於一般檔案與政治檔案在本質上大不同,政治檔案本於教育、警示目的,對於轉型正義極為重要,但卻有隱私問題,或可比照一般檔案銷毀,對轉型正義極為不利。因此,民進黨立委尤美女等人提出草案,希望設立專法,別於現行的《檔案法》。

公聽會中,吳志揚及多位具中國國民黨背景的學者都再三聲明,十分認同轉型正義、極力贊成檔案應公開,但話鋒一轉又發出許多「質疑」。吳志揚就表示,《政治檔案法》衝著中國國民黨來,根本是政治鬥爭。他認為,最該轉型的其實是立法院,政黨間應放下仇恨、為民造福,「這才是轉型正義的最後一哩路」。遭尤美女直接反駁他完全搞錯「轉型正義」的定義。

李福軒則表示,臺灣人一向具「同理心」、「慈悲心」,但從轉型正義的相關法案「完全看不出來」。他說,公權力不該無限上綱,針對特別政黨、時間的法案有待商榷,並指出這樣的民主法治觀念真的「很不恰當」。他說,對臺灣的民主化進程深深自豪,「但如果繼續幹下去,這個自豪可能慢慢沒有欸。」

政大法律系教授廖元豪則表示:「歷史上本來就有很多事情,用國家正常手段查不出來。」追求真相是對的,但手段要合乎比例。他疑惑,臺灣已經解嚴30年,到底有什麼東西要不到?有學者指稱政府、軍方通常會隱匿檔案,但他表示「軍方聽話的很,叫他認什麼都認了、什麼黑鍋都揹,怎麼會阻撓?」再者,所有執法人就都是加害人、被害人中就沒有共諜沒有暴徒嗎?他質疑,加害、被害人很難區分。

國策會研究員李鎨澂也說明,大家都在爭論「政黨檔案」和「國家檔案」是否可以混為一談?若用「黨國不分」為理由,他認為憲政時期的確如此,但行憲(1947年)之後早就不算,「警備總部、調查局當然不算是國民黨組織啊。」

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名譽理事長,本身也是被關押10年的政治受難者蔡寬裕,以高齡84歲的身軀站起來發言,他說實在「坐不住」,公聽會本應心平氣和,但已忍不下去。他痛批這些發言讓受難者「情何以堪」、「說要有同理心,但你對我們這些受害人有同理心嗎?」

蔡寬裕一一回應,政治受難者本來就是針對中國國民黨,因為他們正是威權時期的唯一執政黨。且《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中特別將共諜排除賠償,但成功賠償比例仍高達98%,顯見加害者與被害者具仍一定判斷標準,也絕對能夠再細緻討論。

針對李鎨澂質疑當時政府並非執行黨意,蔡寬裕則以1960年的一場判決為例,判決前夕居然要在總統府開會討論,連秘書長也出席。他質疑,如非執行黨意,為何政府高層要參與會議?

常常有人問蔡寬裕為何要造成「族群分裂」,不如「過去的讓它過去」。但他以數據資料指出,政治受難者中,本省籍佔54%、外省籍佔46%,而當時的外省人僅佔臺灣人口的13%,這顯示外省受難者的比例非常高。他疾呼:「白色恐怖沒有族群分別」,別被政治操作呼攏。

「我們要和解,要同誰和解?」蔡寬裕納悶,解嚴30年仍真相不明,受難者幾乎都不在了,只剩幾個人,又要如何進行所謂「政治鬥爭」?受難者要的只是真相,「至少讓我們瞑目」,蔡寬裕語速很慢,卻字字堅定、慍怒的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