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中正紀念堂」身為全臺最大的「威權象徵」,但為了轉型正義的任何改動都因為其「古蹟」、「文化景觀」的雙重文資身份而受限。建築文資工作者凌宗魁接受《沃草》訪問指出, 2007 年中央的陳水扁政府與地方的郝龍斌北市府爭奪園區改造與維護的相對立場,讓落成僅 42 年的中正紀念堂擁有「國定古蹟」及「文化景觀」兩種文資身分。他坦言,堂體建築本身的威權象徵,如果持續維持古蹟身份較難調整,僅能以現場展示手法,加入當代的詮釋與理解角度。對於文資身份的解套,依權責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發動文資審議委員會,但政治力會高於文化專業,考驗執政當局的價值觀和執行力。
據促轉會的任務總結報告,2021 年全國公共空間中兩蔣塑像及遺像計有 966 個,命名空間 580 處,合計共有 1546 個威權象徵。 前促轉會發言人陳雨凡指出,促轉會任內處置 300 個,已經同意處置但還沒有來得及有 214 個,進度約為 33%。他也坦言,威權象徵不只在中央,也涉及地方,因此「協力處置」是個問題。
以全臺最大的威權象徵「中正紀念堂」而言,中央與地方的政治角力,卻成為轉型的阻礙。
時間回到 2007 年。凌宗魁指出,當時陳水扁政府要進行中正紀念堂改造,教育部規劃拆除圍牆,而時任臺北市長郝龍斌市府則發文教育部,將中正紀念堂列為「暫定古蹟」(市定古蹟),年底文化部的前身「文建會」為了避免台北市政府管轄中正紀念堂,指定中正紀念堂為「國定古蹟」,範圍為堂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和迴廊。
凌宗魁說,2008 年北市府文化局地方登錄中正紀念堂為「文化景觀」,範圍包括原本的國定古蹟,並包含臺北府城東門和園區四周道路。凌宗魁表示,年代久遠不是決定文化資產的唯一條件,近年因為具保存意義,戰後建築指定登錄為古蹟或歷史建築的文化資產案例日漸增多,包括 1968 年的臺大鹿鳴堂、1972 年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等。
凌宗魁表示,1980 年完工的中正紀念堂擁有文化部指定的「國定古蹟」及台北市政府指定的「文化景觀」兩種文資身分,是中央與地方爭奪園區改造與維護的權力的相對立場所造成。
凌宗魁說明,「國定古蹟」的保護效力較高,整修彈性較小,權責在中央。而「文化景觀」管理權責在地方政府,因保存範圍通常較大,可能涵蓋複數古蹟,整修彈性會就個案討論。
凌宗魁認為,這整起事件反映中華民國在臺灣的雙極國族認同矛盾,也開啟《文資法》做為掩護政治意識形態的法條工具,被靈活運用的想像。
中正紀念堂轉型,有人主張拆除堂體,改做為立法院、總統圖書館、威權研究中心等建議,但無論是僅就機能變更,或改動本體,首要解決的就是古蹟和文化景觀身份所設下的限制。「中正紀念堂全區都是古蹟,只要動一磚一瓦都需要配套」促轉會主委葉虹靈曾如此道出中正紀念堂轉型的難題。
凌宗魁指出,因「銅像」已確定非古蹟保存範圍,轉型首先必須仿效舊名為「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的高雄文化中心,先去除強調威權崇拜的銅像,此舉動不會因古蹟身份受阻礙。
而凌宗魁坦言,中正紀念堂堂體建築本身的威權象徵符號,就較難在它還有古蹟身份的前提下調整,如鑿井黨徽、臺階數量、牌樓形式等。他認為,如果持續維持古蹟身份,便僅能以現場展示手法,用說明牌等方式加入當代的詮釋與理解角度。
至於是否能更動文資身份?凌宗魁指出,這取決於文資委員的組成背景,而中正紀念堂屬於國定古蹟,依權責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發動。委員聘任由行政機關首長決定,政治因素高於文化專業判斷因素,所以是否能更動現況文資身分,執政當局的價值觀和執行力是主要因素。
還有硬幣、路名!日常生活中的威權象徵更難處理
其實,不只中正紀念堂這樣顯眼的威權象徵,日常生活中的硬幣、路名,也都被促轉會認定為威權象徵。陳雨凡坦言,這類型的威權象徵處理更困難,所以在促轉會資源、任期都有限下,沒有視為當時優先處理的項目。
「威權象徵處置是多元的。」陳雨凡強調,以銅像而言,可能就直接移除,或者設置永久性的牌示,去標記這個人是威權統治者及迫害人權的事蹟。「這是可以討論的,不是說只有移除才是唯一選項。但最重要是怎麼打破威權性格?這是處置的最重要目的。」
陳雨凡表示,威權象徵一件件處置好,對於未來接手促轉任務的公務人員而言,都是一個轉型正義的學習。
在促轉會任務總結報告中,建議處置威權象徵的四基本原則為:「以空間解嚴為原則,解除象徵之威權性格」、「促轉條例之轉型正義意旨,加註說明文字」、「處置方式應具有永久性」、「不得僅以課程或教材作為對象徵之處置」。陳雨凡舉例,為何原則要執著在「永久」?像有些學校的處理方式,只是移到陰暗的角落,而這就是沒有打破威權,彼此需要更多溝通的過程。
陳雨凡說,西班牙先前(編按:2021 年 2 月 23 日,是自西班牙《歷史記憶法》通過後的 14 年)最後一尊獨裁者佛朗哥銅像才被移出。他認為沒有一件事情可以速成,都很需要時間,很有耐心去磨,反正準備好了,時機到了就會有機會。就像他以前待過 NGO,其實概念蠻相同的。就是準備好,有時候莫名其妙一個機會來了,你拿出來就會通過。處理轉型正義也是,就是找各種路徑,當社會的力量慢慢形成,機會來了就要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