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促轉會五月底關門後,全臺最大的威權象徵「中正紀念堂」該如何繼續推動轉型?促轉會今(29)日舉辦「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展」開幕記者會,說明對中正紀念堂的轉型規劃,並公布 4 組轉型設計提案。出席的政治受難者蔡寬裕、陳武鎮以及受難者家屬王文宏對提案都同意,唯一的願望就是,中正紀念堂內的高達 6.3 公尺的「蔣公」蔣中正銅像儘速移除,剩下的空間還給社會。至於中國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批評此展「去脈絡化」、忽略兩蔣貢獻,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回應,歌功頌德不是轉型正義要做的,透過專業團隊把空間還給人民,不該再用龐大資源去獨尊對傷害人民的威權統治者。
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指出,總結報告將建議中正紀念堂改為「民主歷史紀念館」,因為民主是會衰弱的,需要思辨珍惜民主的意義,也徹底去除威權崇拜遺跡。
至於整個地景改變,葉虹靈強調中正紀念堂「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文資身份」,都會需要文資行政配套,都市計畫變更,更重要是《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的修法,相關配套未來都會在總結報告中作出建議。
葉虹靈強調,談中正紀念堂轉型可以不只有嚴肅的政治議題,關乎民主以及首都核心區域可以有什麼更好的運用。
針對欲參選臺北市長的中國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今日也抨擊促轉會的展覽「狹隘」、「去脈絡化」、「無法達到促進臺灣社會的和解,也只會加劇臺灣社會不斷撕裂」,葉虹靈則歡迎蔣萬安親自來看展,就會發現這只是透過專業團隊改造重要的首都空間。就如總統蔡英文所說不該再這樣紀念威權統治者,要把空間還給人民。
至於蔣萬安不斷強調兩蔣「建設臺灣的貢獻」,葉虹靈表示,蔣萬安先前提出「台灣建設紀念館」的構想,表示他也認為這地方需要轉型。對於歷任總統的功過,歷史學家會研究下去,但中正紀念堂是國家用龐大的資源去獨尊一個對人民造成這麼多傷害的前威權統治者,實在不宜。轉型正義是在反省國家的錯誤,不是歌功頌德。
政治受難者、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榮譽理事長蔡寬裕指出, 2007 年時任臺北市長郝龍斌鬧了大笑話,將只有 27 年歷史的中正紀念堂賦予市定古蹟身份,後來又變成國定古蹟,讓後續的改造變得很困難。
蔡寬裕指出,究竟空間怎麼改造,讓藝術家發揮智慧,但政治受難者和家屬的最大期待,就是銅像的處理,希望一定要把「那尊銅像」移走才能一勞永逸,以免政黨輪替下不斷產生紛爭。
陳武鎮說,先前因為作品在中正紀念堂展出,不得不多次出入他不喜歡的中正紀念堂,因此也對空間的轉型有了些想法。他建議,園區裡面有國家演藝廳,如果把堂體當作美術館,整個園區就會是很完整的藝術園區。在歷史記憶部分,目前的銅像大廳可以成為二二八的固定展場,他認為,這構想簡單,也不用花很多錢。
中正紀念堂位於選區中正萬華的在地立委林昶佐也指出,中正紀念堂周邊幾十年來受到很多開發限制,連招牌都受限。他說,整個紀念堂和中國皇帝陵寢的設計是一樣的,不僅崇拜威權,也不讓周邊發展,他希望好不容易有新的想法出來,趕快把空間還給人民。
「今天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忍不住批評,2018 年促轉會已經把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原則送到文化部,但已經 4 年卻沒有什麼明確的改變,不禁讓人懷疑到底有沒有決心?她也憂心,雖然有堂內的常設展有改動,但更擔心被認為只要有這個常設展就停止腳步。她呼籲仍須繼續做出大幅度的改變。
「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展」自 4 月 29 日至 5 月 2 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場內展出 4 個參展團隊的設計提案,包括「尺度設計有限公司」以「羞愧的良心」為主軸,透過重構園區格局與動線、種植大面積的植被森林、改變銅像擺設方式以及威權展廳與研究機構的設立,讓園區成為真正帶來反省的空間。
「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則提出「YOUTHTOPIA.TW 放膽青年 X 青春築夢村落」規劃,把園區切成多個年輕世代的空間需求。
「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則以「威權的凝視與主體的自覺」為主題,在堂體位置設立威權博物館與台灣非營利組織總部,並打開園區與堂體四周所有圍牆,讓人民能夠從四面八方進入這座公園,讓園區真正回歸社會。
「共感地景創作有限公司」以「『相遇』群帶聚落:連結天空、地面與歷史的文化表面」為構想,引入兒童遊戲場、食農教育場,破除單一軸線,讓園區成為各種可能性「相遇」的群帶聚落。
促轉會將今年 5 月 30 日任期屆滿,其後建議由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確立中正紀念堂的轉型目標,並由主管機關訂定與執行中長程轉型計畫。
目前促轉會已規劃中正紀念堂轉型未來的 5 大工作項目,包括:《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修正、以競圖徵件遴選規劃設計方案、變更都市計畫、擬定文化資產配套之相關計畫,以及在推動中長期工作的同時可先行啟動的「轉型前導計畫」,如開放外界申請進行「具威權象徵處置意義」的活動或裝置建構,或展開藝術駐村計畫,擴大園區轉型之對話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