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許多中國國民黨支持者津津樂道於「蔣經國建設臺灣」,但冷戰史學者林孝庭昨(6)日在「兩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講座中指出,冷戰高峰期間,由於臺灣具有圍堵共產主義的地緣戰略優勢,主要是美國有求於臺灣。但當蔣經國主政時期,冷戰降溫、美中關係正常化,「中華民國」政權的正當性與合法性不斷下降,蔣經國1970年代的日記「充滿痛苦」,在日記中大嘆「中華民國」從代表全中國的「正統變側室」,被迫轉向厚植內部實力、建設台灣。林孝庭也說,蔣經國若有選擇,絕不樂見「中華民國臺灣」走向在地化、本土化,只是在時勢壓力下不得不然。
「民國史講座」昨(6)日邀請冷戰研究學者林孝庭以「兩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解密史料中的冷戰與中華民國」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民國史講座為「中正文教基金會」、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師大歷史系合作舉辦之系列列活動第一場。林孝庭所在的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為「兩蔣日記」及其他多種史料的保管單位,林孝庭於著作中大量使用這些新出土史料。
冷戰降溫、美中關係正常化 蔣經國嘆:正統變側室
林孝庭認為,冷戰期間,美國的態度是兩岸局勢的關鍵,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1970年代才慢慢改變。他指出,在冷戰高峰時期,臺灣是美國圍堵共產主義以及韓戰、越戰兩次戰爭的重要戰略據點,臺美之間「主要是美國有求於臺灣」。「中華民國」政府有本錢打「蘇聯牌」與「中共牌」,透過與中、蘇秘密接觸,刺激美國神經,以此要求美國增加經濟與軍事援助。
這種策略,到1970年代「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美中關係正常化之後,「中華民國」政權的正當性與合法性不斷下降而漸漸失靈。林孝庭指出,這段時期適逢蔣經國主政,其早年留學蘇聯的背景本已受美國猜疑,更須小心經營對美關係。林孝庭透露,蔣經國1970年代的日記「充滿痛苦」,更說過中國國民黨政權從代表全中國的正統地位,逐步變成「側室」的煎熬。
林孝庭分析,蔣經國若有選擇,絕不樂見「中華民國臺灣」走向在地化、本土化,只是在時勢壓力下不得不然。他指出,蔣經國繼位時,冷戰高峰已過,無法再操作國際關係,僅能盡量拖延美中建交,並在國際上凸顯「中華民國」體制相較於共產制度的差異或優越,同時轉向厚植內部力量,進行本土化建設,以增強政權內外穩定性。
林孝庭認為,蔣經國知道若無美國幫助,「反攻大陸」幾乎不可能實現,只好慢慢往本土化發展。另一方面,「反共」口號也無法號召許多故鄉在臺灣的人,例如蔣經國就曾在日記中擔憂,當來自臺灣的軍人越來越多,會影響軍隊士氣。
「只要西藏反共、不要西藏獨立」 西藏抗暴讓「中華民國」尷尬
西藏問題從另一個角度映射了「中華民國」尷尬處境。林孝庭指出,「中華民國」聲稱主權包含外蒙古與西藏,也主張西藏是「不可分割的部分」。1959年中共武力鎮壓西藏,達賴喇嘛在印度建立流亡政府,主張公民自決,並尋求西方反共集團聲援。林孝庭說,「中華民國」對此異常尷尬,「只要西藏反共的部分,不要西藏獨立的部分」,立場非常糟糕,達賴政府也因此長年拒絕與「中華民國」往來。
林孝庭指出,「中華民國」到臺灣後,政治、外交、軍事都與全球冷戰情勢密不可分,研究這段歷史,必須同時注重國際局勢。他也強調,1950年代國共、臺俄之間看似對峙,臺美之間盟約看似堅實,其實都不是「鐵板一塊」,而有檯面下的互動與運作。他比喻,這段歷史就像表面光滑的大理石,透過放大鏡檢視,會發覺有很多細小裂隙,值得深掘。
例如,「中華民國」史觀強調對日「八年抗戰」,中日之間看似血仇無數,但林孝庭描述,中國國民黨敗退來臺後,被「全世界放棄」的蔣介石,只好向前日本軍官求助,聘請「白團」來臺擔任軍事顧問。林孝庭透露,1950初期,在美國支援下,仍在中國沿海島嶼進行游擊戰的中國國民黨軍隊,曾向日方分享所有人員部署、彈藥數量等機密資料,顯示蔣介石對日方的深刻信任,卻也招來美方不滿。
檯面上激烈對立的國共之間,也有一些檯面下的溝通和談判。
林孝庭指出,與蔣經國私交甚篤,但最後在政治上選擇中共的香港媒體人曹聚仁,曾在1950年代多次替中共向兩蔣傳話;另一位更具份量的民國元老章士釗,同樣在1949年後選擇中共,多次專程到香港與「中華民國」政權代表談判。林孝庭說,根據東京大學保有的1956年會談紀錄,第一屆立委劉百閔代表「中華民國」政權向章士釗表示,中共要同意恢復「中華民國」國旗、國號,並對內戰中犧牲的兩千萬人「交代」,兩岸才有可能接近。而章士釗認為,兩岸和談的關鍵是美國的態度,「美國答應兩岸可以談,你們也不能不談;美國不答應,兩岸要談也是白談。」
在19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時,「中華民國」與蘇聯彼此發現「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
林孝庭表示,前情報人員陳質平在「一句西班牙語都不會說」的情況下,於1964年出任駐墨西哥大使,其政治使命就是在當地與蘇聯大使建立會談管道,暢談南北夾擊的「倒毛」策略。
與蘇聯之間還有另一條「柏林管道」,由「中央社」西柏林主任宋鳳恩主持,與蘇聯國營通訊社「塔斯社」駐西柏林的主任接洽,雙方從1969年起,秘密接觸超過一百次。林孝庭指出,蘇聯透過宋鳳恩向蔣政權提議,蘇聯願意派軍事顧問來臺協助訓練、幫「中華民國」保住聯合國代表權,並請臺灣找人到香港協助蘇聯搜集中共的情報。
林孝庭認為,歷任「中華民國」領導人都曾努力要擺脫單一大國控制,只是受制於大環境,「沒有太多牌可打」。他舉例,前總統李登輝為了擺脫對美依賴,分散武器來源,曾試圖複製蔣中正的「蘇聯牌」,向俄國採購整套飛彈防禦體系,但最後採購並未成立。
林孝庭並特別介紹,胡佛研究所館藏另有三種史料可以呈現中國國民黨統治後期,威權逐漸鬆動的歷史場境。包括由王昇主導1980年代反共佈局的「劉少康辦公室」檔案、呈現國民黨開明派思想的魏鏞檔案,以及黨外人士田朝明檔案。其中,田朝明檔案除了黨外選舉的照片、出版品之外,尤以「林宅血案」相關資料最令林孝庭印象深刻。
林孝庭現為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圖書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前國史館館長、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呂芳上盛讚林孝庭是「學術界一顆正在升起的明星」,擅長運用中、英、日等多語種原始檔案,交互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