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在國民黨統治的威權時代,監控並不稀奇,但在台南神學院卻形成一股奇特的「反監控文化」。臺大社會系副教授黃克先,在 11 日的「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講座指出,台南神學院是臺灣第一所西式教育場所,外籍教師帶動獨立批判的思考風氣,也建構出本土色彩的鄉土神學,自然也成情治單位監控重點。但黃克先從訪談中發現,有牧師回憶當年,學生們結伴坐在線民旁反嗆:「這個月賺多少?最近好像報很多?」黃克先表示,長老教會成員知道被監控但不害怕,甚至以嘲諷作為抵抗和反制,這高度跟過去長老教會在國際交流下,對島內威權文化反思出的反抗意識特別有關係。
歷史學者林瓊華與永和社大合作開設的「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舉辦「十字架的威權陰影:黨國如何監控並滲透長老教會」講座,邀請臺大社會系副教授黃克先與談長老教會歷史。
黃克先指出,長老教會在 1950 年代開始加入「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WCC)後,牧師一方面看到國際狀況,產生對島內政治的反思。但另一方面,國民黨政府認為接納東歐國家的普世教協是「赤化大聯盟」,要求臺灣教會全數退出。
不過,長老教會不僅以「宗教自由」拒絕退出普世教協,更在 1965 年來臺傳教 100 周年慶祝大會上邀請普世教協高層共襄盛舉,也因此被國民黨政府盯上。
黃克先指出,這時國民黨還不認為長老教會是問題,只是被普世教協傳染毒素,只要隔離起來治療,就能「回歸正軌」,因此展開「720 專案」,目標在於讓長老教會退出普世教協,力拱親近國民黨的長老教會高層謝緯當上總幹事。但檔案中僅止於謝緯和國民黨高層有接觸,但心意卻又不這麼堅定,最終謝緯死於一場自撞車禍中。
謝緯過世後,由高俊明當上議長。他在主持會議時暫離大會,代理主席劉華義就突然通過了退出普世教協的決議。黃克先說,按理「720 專案」已完成目標,但國民黨政府發現教會內部人士想重返,因此目標又旋即改為確保不會重返普世教協,進而展開嚴密監控。
黃克先:長老教會善用國際聲援,凝聚島內信徒共同體
牧師王南傑就曾回憶到,他因為申請出訪常常被國民黨高層刁難,直接回嗆當時配合情治單位佈建監控網的國民黨中央社會工作會主任蕭天讚:「我造訪世界各地,從未拿中華民國護照,我拿的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護照環遊世界的。」
黃克先表示,1970 年代正值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雪崩式斷交,長老教會一方面發現國民黨統治出現危機、無法給予保護,一方面跨國的宗教體驗也給予反思,長老教會趁此危機陸續發表幾個聲明,動作越來越明顯。
長老教會也很善用國際資源,黃克先指出,像是 1971 年提出《國是聲明》後,就快速寄信給天主教教宗、美國國務院、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等,同時把聲明給國外的宗教團體,這是明顯意識到這會讓國民黨不爽,而透過國際友人撐腰。下一期的教會公報上,在開頭就擺上許多國際組織的聲援回函。
黃克先說,長老教利用跨國網絡形成支持,並善用教會公報媒體系統,成為凝聚島內信徒共同體的重要工具。讓信徒知道,雖然國民黨政府一直詆毀長老教會,但國際上都是支持的聲音。
黃克先表示,這期間監控越來越少,甚至在 1977 年特務還認為高俊明「可以教化運用」,問題獲得控制。不過在 1977 年 8 月 16 日,高俊明等人就發表震驚海內外的《人權宣言》,顯見國民黨情治機關一向的低效率。
國民黨發動分化 基督教教會產生嫌隙
黃克先說,長老教會也自知《人權宣言》敏感,所以再次跨國動員,制衡國民黨的打壓。當時把宣言翻譯送出去國外,是連特務都來不及攔截的速度。並迅速取得海外 13 個教會的全力支持和回函,甚至海外媒體都轉載,讓國民黨壓不下來。
國民黨本來希望在隔年總會年會否決高俊明團隊的宣言,但總會依然背書。這讓國民黨非常絕望,外界也猜測高俊明在被捕邊緣。不過黃克先指出,當時中國文革剛結束,中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也對外塑造自由化的形象,和國民黨競爭國際認同,這也迫使蔣經國需要考量國際觀感,所以處理高俊明也只能用監控、管制、媒體攻擊等綏靖手段。
黃克先表示,國民黨動員親近教會輿論制裁,也讓基督教間開始有嫌隙。本來國語教會和長老教會以前還能坐在一起辦活動,但在國民黨促成的仇恨下,卻變得老死不相往來。
在警總因應《人權宣言》的「819 專案」成立後,長老教會面臨「大監控」時代來臨。特務組織動員各地情治單位,全面調查所有牧師、信徒的狀況,累積調查 4000 多人,分成友好、中立、不友好三類,並對當時每個教會至少佈建一人,共佈建 1169 人。
牧師:我知道你們之中有人是線民,但沒關係只要照實說就好
當時被認為是「培育頑逆基地」的台南神學院,就成為重點監控地。黃克先說,尤其後來改往海外發展臺獨的黃彰輝,就是台南神學院第一任臺灣籍院長,台南神學院地理上離政治中心遙遠,又本土色彩濃厚,很多鄉土神學都是由此建構而來。
黃克先指出,台南神學院當時被稱為是「威權時代的自由綠洲」,外籍教師會帶動獨立批判思考的風氣,醞釀對當時威權文化的強烈反抗意識。尤其,後來許多參與美麗島事件的神學生及牧師都是該院培養出來的。
黃克先從後續訪談中,發現台南神學院裡的人都知道被監控,甚至意外發展出特殊的「反監控的次文化」。有牧師回憶到,某些當過憲兵或家中有軍公教背景的同學,會被懷疑是線民。大家就會找幾個人坐他旁邊「洗面(sé-bīn)」:「這個月賺多少」、「去哪裡吃飯」、「最近好像報很多」,出現挑釁潛在線民的狀況。
甚至有老師直接說:「我知道你們有人是線民,但沒關係你只要照實說就好,不要謊報。」展現理直氣壯的自信,認為「教會就是健健康康的社會關懷,也沒有什麼」,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也願意承擔自己的事情。黃克先表示,台南神學院的人都知道被監控,但不害怕,甚至會去嘲諷線民作為抵抗和反制。他認為,這些高度跟過去長老教會國際經驗帶來的反思特別有關係。
1979 年,是國民黨高層權力鬥爭的分水嶺,從此之後鷹派崛起,成立負責因應中共對臺統戰為「劉少康辦公室」。這個神秘的單位由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主持,成員包括國安局、外交部、國民黨中央黨部、警總等,勢力橫跨黨政軍特,對於反對勢力採取明確的鎮壓手段,高俊明也因 1979 年的「美麗島事件」被捕。
國民黨抓捕長老教會領袖高俊明 卻釀巨大國際壓力
美麗島事件後,國民黨終於把高俊明抓了,但沒想到國際壓力卻大到令當局難以處理。黃克先也說,國民黨以為抓了高俊明,長老教會就變乖,但反而激發反抗意識,教會公報每一期都在幫高俊明禱告。高調的抗爭也引起國際聲援,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甚至派特使探望高俊明。
對照國史館長陳儀深所整理的外交部檔案,也發現 1981-1984 年臺灣民主化的重要轉折是美國因素,當時有很多美國參眾議員關切美麗島事件、參訪臺灣。而 25 封來函,有 21 封及提高俊明,遠高於 15 次的林義雄。
黃克先指出,在國外壓力下,國內局勢也逐漸翻轉,鷹派垮台。包括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江南案,等令人髮指的案件,都讓美國震驚,要求臺灣做系統性改革,使得蔣經國不得不介入情治單位的改造,釋放高俊明的呼聲也再起。
這時有兩座橋樑,一個是長老教會代理總幹事謝啟明、一座則是當時將接任副總統的長老教會會友李登輝。黃克先表示,在釋放高俊明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李登輝的兩面角色,一方面幫黨國告誡教會極端份子不要這麼常批評政府;一方面在國民黨面前幫長老教會宣揚宗教自由。從長老教會及情治單位成員的訪談,看得出李登輝的斡旋十分成功,兩邊都對他的作法持正面看法。
國民黨特務屢戰屢敗的「導從專案」
高層忙著互遞橄欖枝,情治單位也不是閒著沒事做。黃克先指出,國民黨看似對長老教會沒手段,既不能硬幹,也不能僅僅是隔絕,開始著手「導從專案」,意味從領袖著手導正,讓整個組織順從政府的方向。
國民黨特務想利用佈局長老教會的民主選舉,讓國民黨屬意人士當選。黃克先說,這和國民黨介入地方選舉手法類似,最明顯就是利用教會內部本身的分歧,像是南北教會、漢人和原住民、元老派和少壯派、總會及中會等嫌隙介入。
「導從專案從沒成功過,但卻弔詭的一直大規模執行到警總 1992 年被裁撤!」黃克先無奈指出,國民黨屬意的人選從沒當選過,甚至警總每年檢討,還會阿Q式的自認為結果「也沒這麼糟糕」。
黃克先表示,其實長老教會很明白政府在操作選舉,內部會集結起來關注相關動作。後來情治單位也意識到長老教會知情,轉為明、暗兩種做法,明的哄抬不是屬意的人,但暗中資助屬意人選。但不管怎麼做,到最後國民黨屬意的人選還是都沒當選。甚至有國民黨的屬意人選直接拒絕情治單位,表示這樣做行不通,還會害自己在教會難做人。
黃克先總結,這些出土的檔案,讓社會大眾能從當時政府情治機關的角度,理解長老教會的歷史,可以對臺灣轉型正義做出示範作用,但他感嘆,現階段研究「加害者」的部分在臺灣都沒有開展的可能,看不到當時加害者的心路歷程或脈絡,這對還原歷史沒幫助。
黃克先以講述韓國光州事件加害者因為良心不安,希望和受害者道歉心路歷程的紀錄片《誰是加害者》為例,如果轉型正義工程只剩下被害者的聲音,認為過去就是「黑與白」、「那些人就是很壞」,這對於整個社會要往前走是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