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零分如何對話學者林瓊華中正紀念堂轉型需先社會補課才能社會溝通

發佈時間 2022/5/25 10:53:54
最後更新 2022/5/25 12:23:03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促轉會即將在五月底結束任務,「中正紀念堂」未來到底該如何轉型?「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導覽推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林瓊華,希望透過培訓導覽志工解構中正紀念堂威權象徵,她日前(5/14)在一場講座指出,談到中正紀念堂轉型就會提到「社會溝通」,但她納悶,很多人對於客觀的歷史知識只有零分,到底要怎麼對話、怎麼做社會溝通?林瓊華認為,溝通前要先進行社會補課,把知識補起來,溝通平台才有辦法建立。她直言:「若對歷史認識是錯誤的、帶著黨國的腦袋,我不知道要溝通什麼?」

「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是為了破除中正紀念堂本身充滿威權崇拜的導覽而生的志工導覽團隊(圖片提供: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

「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是為了破除中正紀念堂本身充滿威權崇拜的導覽而生的志工導覽團隊(圖片提供: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

「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是為了破除中正紀念堂本身充滿威權崇拜的導覽而生,致力解構中正紀念堂的威權符碼,目前累積導覽 500 人次。小旅行的推手林瓊華曾在 2018 年 5 月促轉會剛成立時擔任促轉會研究員,但在年底就灰心辭職離開。她分享,當時痛苦體認到,至少她在任內七個月內,不論是當時就提出、直到日前才在中正紀念堂內開幕的「臺灣自由之路展」或者消除威權的展演活動,文化部當年都沒有同意,因為「年底有選舉」。

林瓊華認為,直到現在促轉會要結束任務了,但是涉及跨部會的「威權象徵」這題還是無法動彈。未來促轉會解編後,要由行政院長定期主持的「轉型正義會報」負責跨部會溝通,但讓她納悶是:「為何促轉會在的時候,就不能這樣建立固定的跨部會的開會機制?」

對林瓊華的最致命一擊,是在 2018 年的 12 月中,促轉會成立半年要對社會做交代。當時促轉會的同仁只是去函中央銀行問貨幣改版的預算,但隔天媒體標題卻變成:「促轉會去函央行去蔣化」。尤其,後來總統蔡英文被問到這題,她說:「這不是總統,也不是促轉會說了算。」這回應讓林瓊華非常難過,等於當眾打臉了促轉會。當時她心裡就覺悟,這題民進黨不願意碰,在體制內很難有進展,要回到公民社會來做。

雖然文化部長李永得任內,開始在中正紀念堂內有不同的展覽,但林瓊華認為,不僅太晚處理把所有承辦人員搞到人仰馬翻。但她認為,重點在民間社會怎麼去了解、認識轉型正義。2000 年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就直接把五百和一千元紙鈔改版,當時根本沒有所謂「社會溝通」,直接就是要央行改過去,過程也很順利,社會也沒有疑義。

林瓊華批:執政者不是「群眾尾巴主義者」,需要擔當

台北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林瓊華(圖片提供: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

台北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林瓊華(圖片提供: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

林瓊華認為,反觀蔡英文認為要建立平台,認為文化部要透過公民審議,聽起來是很對:「但我要問若公民審議有效,促轉會樓下為何會有統促黨的白狼和藍天行動聯盟抗議:『誰敢動中正紀念堂一磚一瓦,我們就讓他死無葬身之地』?」她又追問:「若那個公民審議真的有效,為何之前歷史小旅行的課程被『愛國同心會』闖進來?出現外面一、二十個人讓我們出不去的情景?」她向蔡英文喊話:「妳相信嗎?相信那樣的公民審議會有效?」

扁政府時期,為何能在沒有社會溝通下實踐?林瓊華認為,重點在於執政者不是「群眾尾巴主義者」,要有自己的政治價值。她語重心長表示:「若你相信的價值可以給這個島嶼永續的自由民主價值,在任時就要擔當。」

談到「社會溝通」,林瓊華認為那是彼此「想法」不一樣來溝通,但若對於客觀的歷史知識認識,有很多人甚至只有零分,很多人連白色恐怖、二二八都不知道,甚至她每年教書,大一新生都還是有人不知道鄭南榕。她直言:「若認識是錯誤的、帶著黨國的腦袋,我不知道要溝通什麼。」

「臺灣不是社會溝通的問題,而是社會要補課!」林瓊華認為,要讓認識戰後臺灣史成為臺灣的社會活動。「一個人對生養自己的島嶼一無所知,這不是正常的狀態。」要社會溝通前,要先把知識補起來,溝通平台才建立的起來。

林瓊華認為,在促轉會結束任期前夕,要看到臺灣的轉型正義面臨非常大危機,這個危機之所以形成,是因為整個社會對戰後臺灣史很陌生、對於轉型正義不清楚,導致對首都蛋黃區的全臺最大的威權空間「中正紀念堂」也不清楚,當作休憩的地方,對於裡面的那尊銅像沒有感覺。她說:「這種無感,正是我們的危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戴麗娟也無奈認同,現在已經有人不知道蔣介石是誰、搞不清楚蔣介石和蔣中正是同一個人,或者蔣中正或者蔣經國之間的父子關係。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戴麗娟(圖片提供: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戴麗娟(圖片提供: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

威權的「歷史之刺」需轉型成警醒、保護民主的「民主之盾」

因此,對於轉型方案,戴麗娟建議「就地翻轉」。她指出,臺灣 30 歲以上的一代,有親身參與過臺灣戰後威權歷史,雖然活過但是不知道,以前都被認為不應該、不需要知道,也很怕知道,而在解嚴後,有機會知道但又跨了世代。她認為,在社會大眾還搞不清楚狀況下,中正紀念堂可以轉型為「臺灣威權研究館」,讓大家一起來研究臺灣威權史。

戴麗娟指出,臺灣的戒嚴時間是全世界第三長,僅次於敘利亞和埃及。但臺灣人卻常常搞不清楚蔣介石的黨政軍運作。她呼籲,在搞不清楚的情況下,不能就趕快翻過這一頁歷史,反而中正紀念堂要成為個「警醒」的地方,讓威權的「歷史之刺」,成為未來保護民主的「民主之盾」。但她也坦言,上述研究館計畫可能短期比較難達成,但相關展覽這是短期比較可以先做到的。

「研究二二八」不能當公視董事 受難者家屬:在笑民進黨對轉型正義只出一張嘴

受難者家屬、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圖片提供: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

受難者家屬、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圖片提供: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

受難者家屬、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也以近來臺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因「研究二二八」被剔除公視董座風波指出:「這種污辱,是咧看衰臺灣人,嘛是咧笑民進黨政府干焦出一支喙咧講轉型正義。」很替陳翠蓮覺得不值。

王文宏指出,黨國教育造成「斯德哥爾摩症」的臺灣人,不認同腳下的這片土地,去認同中國。呼籲民進黨政府,一定要加強教育,像是「臺灣地位未定論」、「臺灣中國一邊一國」,不要只出一張嘴,忘記二二八和白恐受難者用鮮血留在這片土地的教訓。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蘇瑞鏘也認同,很多人質疑「轉型正義談這麼久,還立法,甚至還補償,為何還是要繼續談?」但他認為,只要今天還有人講出「研究二二八就是撕裂族群」的荒唐言論,轉型正義就有必要繼續推動。

蘇瑞鏘也指出,現在臺灣社會還有人在崇拜獨裁者,轉型正義當然就有必要。大量兩蔣檔案,揭露兩蔣獨裁和迫害人權的資料已經非常多,但一般人還認為兩蔣有貢獻、蔣經國更是在民意調查中的歷年最好總統,他無奈表示:「這真的很反智。」

威權地景及不義遺址研究者張維修指出,中正紀念堂一開始就是由上而下,在建造過程中沒有和國民討論的機會,就是蔣夫人的選擇,這個方案就是由她決定,沒有人可以挑戰。

張維修認為,不管有沒有轉型正義,這個地方就是公共空間,是需要去轉變的空間,更何況在轉型正義下,改變更加急迫。中正紀念堂不是只是臺北的問題,而是國家代表的問題:「城市中心的最寶貴土地,該怎麼展現國家的價值?」

張維修表示,西班牙日前移除獨裁者佛朗哥的陵寢,這是向全世界展示西班牙對威權反省的行動。他強調,不是在表態一定要拆或不拆,而是點出中正紀念堂是全世界矚目的,也對國內外表達轉型的意義,所以未來的轉型,代表著價值的宣示,這有賴更多溝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