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當「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要台灣「玩一下俄羅斯牌」
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前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榮譽教授廖達琪,近日在《聯合報》撰文〈我們可靈活務實打俄羅斯牌嗎?〉,主張台灣不應對俄羅斯避之唯恐不及,反而應該「靈活務實」,發展與俄羅斯的互動,甚至直白表示:「俄羅斯這張牌,我們怎能不玩一下?」
台灣民主基金會是台灣重要的「第二軌外交」機構。礙於國際處境,許多官方難以直接接觸的民主友邦與國際組織,往往透過民主基金會這個官方財團法人交流與合作。因此,這篇文章想表達的,到底是廖達琪老師的學術見解,還是廖達琪執行長的政策態度?這可不能只是「玩一下」就解決。

歷史偶然不是外交啟示
廖達琪以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決策為例,指出 1949 年未支援毛澤東渡海攻台,或 1950 年推動韓戰、開啟冷戰格局,是「意外救了台灣」;更將蔣經國曾待在蘇聯十二年、娶俄羅斯女子為妻等事蹟拿來佐證,暗示史達林似乎是「有意為之」。
這些獨裁者堆疊人命、造成的地緣政治悲劇,卻成了廖達琪筆下,台灣可以和俄羅斯交往的歷史因緣。
今日的俄羅斯,是入侵烏克蘭、鎮壓異議、與中共並肩對抗自由世界的威權體系核心。若以史達林的偶然作為今日外交啟發,不僅邏輯失真,更等於為威權侵略者披上歷史浪漫的外衣。
「務實外交」不是「撿到籃子都是菜」
務實外交的精神,是在堅守民主價值的前提下靈活運作,而非以價值換取空間。若台灣為了「務實」而放棄「民主前線」的道德高度,又憑什麼與歐美日等友邦並肩?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仍在進行,全球民主國家仍在制裁侵略者。此時台灣若釋出「可交流、可運用」的訊號,國際社會勢必質疑台灣的價值定錨。
要是哪天中國武力入侵台灣,我們又怎麼能要求其他民主國家放下「務實交流」,要別人為台灣犧牲利益?玩這樣的兩面手法,不管是於公益於私利,都是在拿石頭砸台灣自己的腳。
當「民主基金會」執行長模糊民主界線
廖達琪老師可以有個人政治立場與價值判斷,但「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廖達琪」不行。
台灣民主基金會(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 TFD)是我國最重要的二軌外交機構,長年代表台灣與全球民主夥伴互動、推動人權與自由。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台灣向世界宣示「我們屬於民主陣營」的象徵。
當基金會的執行長,一邊代表國家宣傳「台灣站在民主自由陣營」,另一邊卻在國內媒體撰文主張「台灣應該與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交往」,這不只是自相矛盾,更嚴重損害台灣在民主陣營中的信譽。
我們的盟友會怎麼看台灣?烏克蘭又會怎麼看台灣?
一個象徵台灣民主價值的機構,如果放任主事者模糊民主與威權的界線,受損的不只是個人聲譽,而是台灣在自由世界的信用,更是敲響台灣價值淪喪的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