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計畫問題出在哪 公聽會前瞻批評大集合

作者
發佈時間2017/6/20 00:11:00
最後更新2020/1/21 08:26:48

就在本次臨時會,立法院很有可能就要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到底讓朝野爭執不休、民間質疑不斷的「前瞻計畫」爭議出在哪?《沃草》整理了歷次公聽會學者專家的意見,不管你是支持或反對,都先來看看他們怎麼說吧!

備註:點擊發言人姓名可連結至完整發言紀錄

綠能建設

政府所預期的「前瞻綠能建設」到2025年時能帶動國內1.8兆元民間投資真能實現?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政府預估帶動民間投資的數額,以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項目而言,都預估在2025年時可以比前8年增長28%,此數據是如何估算得出?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陳中舜:政府預計投入243億發展綠能,預計帶動民間投資的乘數效果是58倍,如果有這麼好的投資,一定要告訴我。

民進黨立委施義芳:綠能建設顯然是經濟效益最高的前瞻基礎建設。…關鍵在於如何吸引民間廠商及其他開發商意願,這部分相當重要,如果執行不好,將無法發揮出乘數效果。

綠能目前面臨執行相關工程的建設不足,政府目前預計投資243億元,足以打造建設綠能所需的設施嗎?

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教授江茂雄:政府預估,2020年要完成 104架風機,2025年600架,2030年800架,但目前用於裝設風電的施工重載碼頭、產業園區、輸電相關電力設施等我基礎建設恐嚴重不足。

綠能建設243.15億預算用在哪?

想看綠能建設錢花在哪嗎?把滑鼠或手指移到下面方框上,就可以看到各個計畫要花多少錢喔!

水環境建設

管線漏水是導致水資源浪費的一大問題,政府是否有意積極改善?

台灣省環境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胡思聰:自水廠送出來每個人每天的供應量是367公升, 但是實際上自來水公司有收到的費用只有274公升。換算下來,每天共漏掉 170 萬立方公尺。如果能從管線改善降低漏水,是不是就不必破壞自然環境,也不必編列很多預算破壞水文地貌?

編列特別預算治水已成常態,但多年來效果不彰,政府如何檢驗執行成果?

胡思聰:從民國95年起的水患治理特別條例來檢視,當時匡列了1,160億元。當時的行政院長還告訴我們民眾,8年8百億治水,畢其功於一役。可是我們事後發現顯然沒有。

嘉南藥理大學食品科技系副教授陳椒華:前瞻計畫之前的治水預算,陸續已編列了2,360億元…這2千多億元預算執行成果何在?經濟委員會有沒有召開聽證會檢視其執行成果?

未通過環評的項目不應納入前瞻計劃

陳椒華:像鳥嘴潭、大安大甲聯通案子都還在環評,或者根本就是新的計畫,都不應該納入特別預算。

應加強污水下水道接管率,而非水泥化的環境工程

陳椒華:環保團體曾開記者會指出,水泥化工程如果透過特別預算、又沒有受到監督,是不妥的。另外,水環境建設應列入加強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如果8年能提高到75%,我們絕對支持。

水環境建設2507.73億預算用在哪?

水環境建設下有20項子計畫,2千多億的預算是怎麼分配的呢?把滑鼠或手指移到下面方框上,就可以看到各個計畫的預算喔!

數位建設

特別預算是一次性消費,但數位建設的特性是軟體設施必需維護、更新,必須對民眾教育,政府如何規劃?

亞太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黃勝雄:若要針對寬頻進行建設,後續需要考量這是不是大家可負擔的寬頻,而不是一條線拉進去就當作事情都結束掉了,還包括線拉進去之後民眾是不是有工具可以使用?有沒有相關的技能? 要怎麼推動普及教育?後面這一段對很多國家來講尤其重要。

數位建設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定義不明,難以作為檢驗標準

佛光大學資訊應用學系主任詹丕宗:有些花錢就可以達到的不叫KPI,以購買平板電腦或購買電腦為例,這些都不應該被列在KPI中,而整體計畫的KPI到底是什麼,有沒有國際指標可以參考?

數位建設460.69億預算用在哪?

數位建設下有19項子計畫,想知道是哪些嗎?把滑鼠或手指移到下面方框上,就可以看到各個計畫的預算喔!

軌道建設

軌道建設應詳細考量與國土規劃、區域治理之間的競合問題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軌道建設的路網發展應該要跟國土規劃、區域治理與都市發展做有效的結合,並導入產業或是整個經濟社會活動,才能夠在地方產生最大效益。

軌道建設可能造成大規模迫遷?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假如用桃園航空城的數字來評估未來即 將迫遷的數字,可能迫遷的戶數是17,199戶,迫遷人口數是51,400人。再引用賀陳部長的報告,經費需求是9,558.63億元的話,迫遷的戶數將高達38,761戶,被迫遷的人口數將達11萬5,900多人。

臺灣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助理教授陳致曉:前瞻基礎建設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是它的財源,不止中央政府要舉債編列高額預算,地方政府也需準備自籌款。臺南市長賴清德說,臺南市700億元自籌款中,有200億元是透過區段徵收賺到的,另外200億元是透過都市重劃。不論區段徵收或市地重劃,都會產生大規模的迫遷。

軌道建設將加劇土地炒作的惡況?

陳致曉:從歷史上可以看到,高鐵設置的車站,都是通過一些根本為了炒地的站區,距離真正需要疏通交通的市中心,大概還有3、40分鐘的車程,結果蓋了10年,並在這10年中進行土地炒作,造成那麼高的空屋率。

軌道建設未來營運若無法損益兩平,將成錢坑?

陳致曉:高雄市花8年,才讓高捷損益兩平。高雄市捷運通過地區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9,900人,現在要在彰化、三鶯及各個地方蓋捷運,就以彰化為例,人口密度只有1,100人,這樣的軌道計畫蓋下去,未來如何損益兩平?

建設計畫項目真有經過嚴謹評估?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不能所有的計畫統統都「沾」,不是拿到籃子裡面就是菜,國內的工程、顧問、設計或興建的能量非常有限,這麼多計畫我們是否能夠做得到?雖然交通部說有流量管控,但令人非常存疑。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李桐豪:我看了賀陳部長的報告,預估可帶動國內產值約7,000億元,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但這個是對社會的交代嗎?會不會有浮誇之嫌?它的合理、嚴謹評估在哪裡?如果達不到效益,請問在座的諸位,誰能負責?

軌道建設4241.33億預算用在哪?

大家最關心的軌道建設到底要做什麼呢?除了蓋捷運、輕軌外,還有哪些計畫呢?把滑鼠或手指移到下面方框上,就可以知道這4千多億怎麼分配喔!

城鄉建設

前瞻屬於大型建設計畫,中央能否積極扮演整合各地方政府的角色?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林旺根:過去很多專案計畫當中,我們發覺地方提出整合型的計畫,事實上在中央反而不整合,有各自為政的現象,或是沒有清楚的主政單位,又或是協調的合作機制。特別預算條例的預算既然編在中央,由各部會來執行,行政院或是國發會責無旁貸,可能需要統合一個中央對於整合型計畫的協作機制,這非常重要!

城鄉建設1372億預算用在哪?

城鄉建設共有10項計畫,沒有再分細項,把滑鼠或手指移到下面方框上,來看看這1千多億預算怎麼分配吧!

總體面

動用特別預算進行建設成政府常態,將導致財政紀律狀況惡化?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曾巨威:特別預算的編製已經變成大家耳熟能詳、常常聽到的名詞,換句話說,它已經逐漸違反整個預算制度中財政調劑制度的本旨。另外,有關特別預算的編製,其實最近這陣子的討論可以明顯看出,已經陷入地方資源的爭奪與政治利害之間的紛爭情況。

「凱因斯式」政策過於浮濫,凸顯政府「短視投機」?

曾巨威:陳水扁總統有5年5,000億計畫,馬英九總統時有4年5,000億計畫,現在到蔡英文總統時又有8年9,000億的措施,其實都是站在「凱因斯式」需求面的角度來看問題。實際上,臺灣這幾十年最疏忽的就是供給面條件的建立跟改善。這一種需求面的措施在台灣 其實已經變成短視投機的政策思維。

前瞻計畫未經詳細評估、未檢討過去計畫執行成效,將重蹈「錢坑」覆轍?

曾巨威:我剛提到陳水扁總統已經做過了,馬英九總統也做過了,今天如果要再做的話,是不是應該負責任去檢討前兩次所做的情況及實施成效,做過檢討後當然可避免前面的作法所產生的缺點。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從過去經驗中得到政策改進的效果。

民進黨政府自稱「最會溝通的政府」,前瞻計畫應加強公民參與機制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蔡明芳:今天蔡英文政府想要推動創新就業分配,政府所需要的就是跟過去不一樣的政策思維,跟過去不一樣的 政策思維是什麼?就是過去並沒有充分討論。而且在上台之初,你就告訴全民說你要當一個最會溝通的政府,所以接下來我會比較期待政府的政策,可以做這樣的修正。

前瞻計畫延續過去威權時期不合理的行政程序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吳金鏞:我認為它(前瞻計畫)不但無法平衡這些核心的議題,甚至複製過去的行政威權。例如計畫中提到文化部的工作指標是召開督導工作會議每年10場,這種工作指標的提出,其實是複製了過去行政威權的思維,也複製了過去上下權力的關係,中央只要靠著督導就可以監督地方,甚至官員只要靠著督導就可以監督民眾,然後就可以完成工作指標,這是多麼可怕的行政思維繼承!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於軌道公聽會發言):以國家重大建設計畫來說,至少要包含「興辦事業計畫」、「環境保護計畫」、「土地使用計畫」及「土地徵收計畫」。但是這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目前只是興辦事業計畫,關於國土計畫、土地使用計畫的部分,都還沒有討論。可是現在行政院已經核定,也開始編列預算,這就是過往威權時代的計畫行政程序,都是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掛帥,都是由興辦事業計畫主導,所以環評、都計、土地徵收都是配合而已。

國土計畫的考量,在前瞻計畫中「缺席」?

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黃書禮:國土計畫法去年開始實施,現在內政部也如火如荼加緊研擬國土計畫。…很遺憾的是,相信在台灣進行國土計畫的政府機關或是學者專家們,一聽到前瞻計畫,大家憂心的可能是還要用多少土地?還要犧牲多少農地?會不會對目前正在研擬的國土計畫又是另一種浩劫?還是國土計畫又得間接、被動的配合?…是不是應該讓國土空間計畫適當的在這個時候介入,讓國土計畫能夠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8824.9億預算用在哪?

前瞻計畫共8824.9億預算花在哪呢?各計畫又佔了多少比例?把滑鼠或手指移到下面方框上,看看這些錢是怎麼分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