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終創辦人黃士修與清大科法所副教授高銘志製作圖說,放置於「核能流言終結者」臉書專頁,抨擊此次《電業法》修法的缺失。(圖片/黃士修提供)
此次《電業法》修法,引發社會議論,其中一股反彈的聲音,是指民進黨政府只是藉修法拆解台電、並非真正地要推動自由化,「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即可說是此立場的代表人物。對此,《沃草》專訪黃士修,他表示不反對修法,「但絕對反對這次的草案」。黃士修強調,他雖然曾幫洪秀柱競選,但並沒有很支持國民黨,會跳出來反對不是政黨取向,而是擬定草案的過程倉促、黑箱,甚至連比照馬政府推動服貿時廣泛舉辦說明、公聽會都沒有,民進黨只是藉修法「鬥爭台電」、他「真的看不下去」。
究竟,長期被外界視為支持核電,但強調自己是「反反核」的黃士修,如何看待此次修法爭議,又認為該如何做才能解決問題。一起來看核終創辦人黃士修怎麼說。
核能流言終結者對《電業法》修法的立場是?
「不反對修法,但是,反對假自由化之名,圖利財團、裂解台電。7月底能源局推出草案後,我們就強調,這套法案在發電端規定能源配比,所有發電業者都要符合50%天然氣、30%燃煤和20%再生能源,這很好笑,全世界的電業自由化,沒有人在管發電的方式。政府可以有能源政策,但不可以用法律強制符合能源配比,我們又不是極權國家。」
「自由市場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定價的權利。可是,蔡英文總統、林全院長等民進黨官員,近期一再強調,修法後不會漲電價。在我們傾向支持自由化的人眼中,這太奇怪了。既然要開放市場,卻只維持一家公用售電業(台電),還同時是管制輸配電的單位,網售還是一家,既然網售一家獨佔,就沒有售電市場的競爭,即使遇到外國燃料成本上升,是否漲價還是要照經濟部指示,這是什麼狗屁自由化。」
「國外也曾為了推動電業自由化、促進對等競爭,分割綜合型電業(如台電集發電、輸配、售電於一體的公司),但有一定的步驟和嚴謹程序。歐盟花了一、二十年做這件事,不是像民進黨這樣切,只是拿自由化當藉口把台電切得四分五裂。」
此次《電業法》修法最大的問題是?
「這次修法最大的問題是,黑箱、倉促、強渡關山。《電業法》是個非常複雜的議題,不只是電業問題,會牽涉到整體的能源、經濟,包括國家戰略等級的問題。」
「現在看來,過程非常粗糙。尤其是經濟部能源局7月26日首次公布草案,26、27就開了兩場說明會,受邀的都是如『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這類喬好的公民團體,最大的利害關係人台電工會,卻沒有收到通知,後來能源局才補送邀請函,工會才能參與第二天會議。說明會結束後,中間整整兩個多月,完全看不到修改進度,到10月中拍板定案,蔡總統就不斷強調,本會期一定要過。民進黨政府,這麼倉促地一定要通過這部漏洞百出的法案,到底在急什麼?」
「我們主張,蔡政府不應倉促推動修法,應重新從政策形成階段,廣邀民間學者、產官學界各方人士,一起討論修法方向。以馬政府時期爭議最大的服貿協議來說,當時開了20場公聽會、300場針對各產業的說明會。《電業法》嚴重衝擊民生,至少比照辦理,不為過吧?」

黃士修接受採訪時強調,他個人支持自由化,但民進黨現在推動的修法版本,根本無法達到自由化的效果。(攝影/韓璟)
開放可能圖利財團?
「這次修法最受爭議的,就是專門針對財團供電的『一般售電業』部分,現在雖然拿掉了,但是,削弱、切分台電,基本上就可以間接等於圖利財團。」
「有個說法必須澄清,現在有反《電業法》修法的聲音說,修法會讓國家電業財團化。我不喜歡這個理由,因為電業的進入門檻本來就很高。看世界各國的例子,電業本來就是由財團在經營,重點是必須要公平、不可以獲取不當利潤。我不反對財團進入電業,前提是公平競爭。」
「現在的情況並不公平,因為把台電拆分後,削弱它的競爭力,無端增加台電供、售電的成本,而且加諸台電非常多不公平的義務,尤其是把發電分離後,叫一個公用售電業承擔全臺的供電義務,這不合邏輯啊!應該要在制度設計上,讓所有人分攤供電義務,這樣才公平。」
修法後可能會漲電價?
「未來售電成本一定會大幅上漲。政府雖然強調,電價公式沒有改變,但隨著天然氣、再生能源使用量會大幅提升,發電成本勢必增加。再來是營運成本,台電切分後,原本是一條龍,被拆散成不同公司,公司之間的交易成本一定會增加。現在這部法案,根本就是反自由化,既享受不到自由競爭帶來的效率,反而要承受切分台電後,無端增加的交易、營運成本。」
修法以綠電優先、採兩階段,可行嗎?
「兩階段修法根本是『假的』,要不然就是政務委員張景森公然打臉總統蔡英文。照蔡英文還有林全的說法,是第一階段先只修少許、關於綠電的條文,剩下的都不碰,第二階段再來修正。可是,現在張景森的說法卻是,修法一次完成,只是實施期程分兩階段。這是完全不一樣的兩件事情。」
「如果民進黨政府重點是推動綠電,應該是去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讓綠電自由化。民進黨政府強調,推動《電業法》修法是為了師法國際,推動能源轉型。但國際上用『能源轉型』這個詞的,大概就只有德國。且德國推動能源轉型,靠的主要是每隔幾年就修正的『再生能源法案』,不是從電業相關法令下手。民進黨政府現在提出的每個說法,都站不住腳。」

此次《電業法》修法,因可能切分台電,引起台電工會強力反彈。(攝影/林家偉)
不反對修法、自由化,那該怎麼修?
「我個人主張自由化,但台電維持綜合電業,有一定的優勢。譬如說,規模經濟優勢,台電在國際上,是很大的單一購煤方,議價上更有空間。再來是垂直整合的優勢,台電從發輸到配送,都是一條龍。當然,電網拿在台電手上,要開放發電、售電市場競爭,其他業者會擔心,陷入像電信自由化,線路還是中華電信把持的狀態,所以需要法規,保障可以公平使用網路。」
「是不是要拆分台電,我們認為這可以討論。但畢竟台電是國營事業,如果法令訂得夠好,或許可以在維持台電是綜合電業的情況下,仍可以『開放通聯』。但這需要很多功夫去執行,目前沒看到能源局提出相關的做法。」
「在面臨缺電危機下,還去亂搞身負供電責任的台電,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如果覺得台電有經營上的問題、弊病,應該是透過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立法院,甚至是監察院去監督調查,而不是胡亂把台電切分,以為這樣就可以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