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3)日下午,音地大帝邀集數個籌辦、參與這次香港七一大遊行的香港在地團體,進行網路直播分享會,從當地社運組織者的角度討論這次遊行對香港社會的意義,也帶入太陽花學運的經驗,串起了台港兩地公民不服從運動的民主對話。
隨著遭逮捕的511名示威者於前(2)日晚間全部獲得釋放,香港七一大遊行也正式宣告落幕。此次大遊行除了參與人數超越2003年的50萬人,也讓近幾個月來「佔領立法會」、「佔中公投」所點燃的民主火苗繼續延燒。318學運「大腸花論壇」主持人「音地大帝」,也前往香港參加這次遊行,同時進行網路直播將現場最新狀況傳回台灣。
出席這場分享會的香港在地組織,包括了這次七一遊行中發動佔領中環「預演」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帶領群眾守在特首辦堵梁振英上班的「學民思潮」,以及為了反對港府設置「未來基金」而在今年四月成立的「青年重奪未來」、80年代就成立的左派社會學團體「先驅社」、還有在新界東北以扎根社區對抗港府大規模開發意圖而成立的「馬寶寶社區農場」等。
**「白皮書」引爆港人情緒 七一人數創新高 **
這次七一大遊行,雖然香港警方宣稱僅約9.2萬人參加,但根據媒體與主辦單位統計,人數約為51萬人,超過2003年因港府擬推行具有「反分裂」色彩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而激起50萬港人上街的規模。
為什麼今年七一能引爆如此強大的能量,讓一向被視為對政治較不敏感的港人群起上街?學民思潮成員周庭表示,跟日前中國官方發表的「白皮書」內容有很大關係。6月10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關於香港一國兩制實施狀況的白皮書,內容強調北京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港人在高度自治下能享有多少權力在於「中央授予多少權力」,自毀回歸前「五十年不變」的政治承諾,引爆港人自回歸後積壓以久的不滿情緒。
青年重奪未來成員吳嘉茜也指出,「中國人」新身分和原有「香港人」認同產生衝突,在這種「中港矛盾」情緒壓抑下「香港人悶了很久」。但隨著2012年港府開始積極推動「新界東北開發計劃」,官商勾結及可能引入更多中國居民的疑慮,加上同年港府擬推動充滿「愛國」色彩的國民教育引發港人上街「反洗腦」的爭議,各種社會不公、中國政治對港干預力道漸強的現象,讓人民的積怨越來越深,終於在此次七一爆發。
從「遊行」到「抗爭」 七一不再嘉年華
這次大遊行,除了人數創下新高,音地大帝也向在場的運動者提問,有沒有跟往年七一活動特別不一樣的感受?青年重奪未來的吳嘉茜表示,這次大遊行讓她感受到的最明顯差異,就是往年七一上街,大家都說是去遊行,氣氛較為輕鬆,但這次,大家都改說要去「抗爭」。當資本家、統治者之間的勾結,構成的壓迫都越來越明顯,都讓更多港人意識到「我要抗爭、要鬥爭」,並也真的以佔領中環、圍堵特首辦的行動表達反抗意志。
「太陽花」激勵港人,「河蟹」仍有待破除
參與這次分享會的團體,如學聯、學民思潮,青年重奪未來,都是以大學生、高學歷青年為基底的學運組織,分享過程中他們也曾多次不約而同表示,台灣三月份爆發的「太陽花」學運,對香港的運動者帶來震撼與啟發,也影響了部分香港民眾,讓他們重新思考關於民主的問題。不過,馬寶寶社區農場的成員則表示,近年來香港社會其實還是處於比較和諧(河蟹)、保守的氛圍,所以雖然此次七一的熱度讓情勢看來大好,但對運動者來講,未來仍充滿未知,仍須持續努力,才可能讓民主的花朵更加綻放。
音地大帝預計今(4)日返回台灣,並將在傍晚六點半左右到自由廣場參加「五六運動、公民論壇」,現場分享此次赴港參加七一大遊行的觀察與心得。

圖說:音地大帝邀集數個籌辦、參與這次香港七一大遊行的香港在地團體,進行網路直播分享會,從當地社運組織者的角度討論這次遊行對香港社會的意義,也帶入太陽花學運的經驗,串起了台港兩地公民不服從運動的民主對話。

圖說:遭逮捕的511名示威者於前(2)日晚間全部獲得釋放,香港七一大遊行也正式宣告落幕。此次大遊行除了參與人數超越2003年的50萬人,也讓近幾個月來「佔領立法會」、「佔中公投」所點燃的民主火苗繼續延燒。318學運「大腸花論壇」主持人「音地大帝」,也前往香港參加這次遊行,同時進行網路直播將現場最新狀況傳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