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已成香港人移民的熱門選項。從事國際移民業務的貝爾國際顧問公司執行長 Jason 接受《沃草》專訪指出,從 6 月爆發「反送中」運動以來,在香港舉辦移民講座的出席人數比以往成長約 30%,尤其以「小家庭」為單位的 30 至 40 歲青年族群更明顯增加,移民整體年輕化,這在過去並不常見。曾在臺灣就學的香港青年 L(匿名)受訪指出,特區政府施政「傾中」、高房價等長期問題,已讓不少港人想要移民,現在更因嚮往民主、自由的社會環境,促使年輕人想移民追求「有尊嚴的生活」。
統計說話:政治不滿推港人外移、臺灣獲喜愛成「移民熱點」
香港自 1997 年回歸中國後,「一國兩制」下累積的政治、社會問題,除了讓港人對現況越來越不滿,也讓考慮移民海外的比例,成為一股明顯的社會趨勢。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延燒,動盪局勢下港人出現移民潮現象也受到媒體關注,許多報導更指出移民臺灣成為熱門選項。
依據香港中文大學今年 1 月發布的民調結果,有 34% 的受訪民眾表示如果有機會,會考慮移民或移居外地。造成港人移民的推力,依據調查結果前三名分別是:「香港太多政治爭拗/社會撕裂嚴重」、「香港居住環境擠迫」、「香港政治不民主/不滿意香港政治制度」。而對於移民地點需要具備的條件,包括居住環境寬敞、自由及人權情況較好、社會福利制度和醫療品質完善,都是吸引港人前往的重要因素。如果讓港人選擇移民的地點,調查結果顯示排名第一是加拿大,其次是澳洲,臺灣緊跟在後、成為名列第三的宜居國家。
香港民意研究所今年 7 月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則透露出港人越來越喜歡臺灣。這項針對臺灣、香港、中國、澳門四地政府及人民「好感度」的調查顯示,無論是臺灣政府或者人民,受訪港人呈現的「好感」都是最高。對比 2017 年調查數據,港人對臺灣人民的好感度,兩年間從 65% 上升到 76%,對臺灣政府的偏好更是明顯上升,兩年間從 32% 上升到 52%,激增 20%。而就「反感度」來說,無視港人「反送中」運動及五大訴求的香港政府拿下「榜首」,有 58% 受訪者表示反感,中國政府則位居第二,有 51% 受訪者表示反感。
從我國內政部移民署統計數據來看,更清楚呈現港人移居臺灣的趨勢。以獲得居留權這個相當於取得移民門票的趨勢而言,移民署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7月,取得「許可居留」的港人平均每月為 262 人,相較於去年同期平均每月 200 人,增長幅度達 30.79%。從定居臺灣的人數來看,今年 1 到 7 月取得「許可定居」則是平均每月 108 人,相較去年同期每月 90 人,增長幅度也有 20.48%。而今年獲得許可居留和許可定居的港人,以「依親」項目最多,其次則是「投資」,這也透露出近年港人移民來臺的模式。
青年「小家庭」現蹤香港移民臺灣講座 業者:過去很少見
對於香港自「反送中」運動爆發以來,嚴峻的政治情勢是否帶出一股移民臺灣熱潮,長年從事香港移民臺灣業務的貝爾公司執行長 Jason 接受《沃草》專訪指出,「我們感受很深,從 6 月份開始遊行到 8 月中,洽詢的 email 數量比以往至少增加 50%」。而從該公司定期在香港舉辦移民講座的現場出席狀況來看,Jason 以今年 4 月和 8 月「反送中」運動爆發前後的場次比較,4 月份平均單場人數大約 45 人,到了 8 月份平均單場則有 70 人出席。他也指出,去年同期來參加的人「很多都只是問問」,今年實際委託辦理移民的人數明顯增加,熱度大不相同。
這波港人移民臺灣趨勢,並非近年來的特例。Jason 說,大約 5 年前香港發生「佔領中環」運動時也有過一波移民高峰,但相較之下伴隨「反送中」發生的移民潮,熱度又更高,還出現了相對少見的「青年化」現象。
以長年接觸、觀察香港社會的經驗,Jason 指出,過去幾年主要都是「沒有經濟壓力、可以說走就走」的銀髮族及退休人士,看中臺灣的環境、健保制度,跟香港不算遠的距離,還有差距不大的飲食習慣和文化,所以來諮詢移民、辦理手續。但「反送中」運動發生後,原本因為經濟條件沒那麼好、加上顧及工作和家庭而對移民猶豫不決的年輕人,明顯增加。
Jason 表示,「過去香港年輕人不太會來洽詢移民,因為還要工作、養家,不可能放下一切。但以現在的局勢,年輕人會認為如果繼續待在這裏,受影響的不只是自己、還有他的下一代,所以在衡量以後他們會認為,雖然離開很痛,還是要做出取捨」。這項態度轉變呈現在實際生活中的情況,就是 Jason 發現過去舉辦講座時會出現的銀髮族人數還是持平,但這一兩個月以來「明顯發現很多小家庭出現了,這是以往很少看到的畫面」。
香港青年切身觀察:年輕人想出走因嚮往民主自由、生活「有尊嚴」
為了探詢香港人的想法,《沃草》專訪曾在臺灣就學,前陣子回香港也有走上街頭「反送中」的港人青年 L。他以自身經驗指出,10 年前他剛來臺灣唸書的時候,幾乎沒聽過身邊的香港朋友提起想要移民臺灣,反而常發現很多港生來臺灣因為無法適應、覺得很難在這裡生活,沒多久就受不了,退學返回香港。但大約在 2014 年香港發生「雨傘運動」後,他開始聽到越來越多朋友說,「香港很難待下來,想趕快移民去臺灣」。而他這次回到香港,每個見到他的朋友更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你幹嘛留在香港,趕快回去臺灣」。
L 以他 10 年來穿梭臺、港之間的切身觀察,還有從香港親人朋友得到的資訊,他認為近年來遊行、抗爭的頻繁發生,是港人想移民的原因之一,但整體環境的惡化,則是更關鍵的推力。
來自中國的「新移民」越來越多,加上香港特區政府立場「傾中」施政偏頗、造成港人不斷被排擠在原本理應享有的資源之外,是造成社會強大不滿、也促成年輕人更想外移的因素。L 以申請「公共房屋」為例指出,很多剛移居香港、還沒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的中國人,因為法令的彈性,加上港府無法查證這些中國移民對自身在「內地」持有財產的申報是否屬實,他們到香港後很快就能提出申請,且在一兩年內就能租到公共房屋,但對香港本地人來說,「可能從 18 歲等到 28 歲都沒有,需要等待的時間絕對沒有像中國人那麼快」。
高到嚇人的房價,也是港人覺得香港「待不下去」重要原因。L 指出,在香港一間大約10坪、格局有如套房無隔間的新房子,要價至少在 300 萬港幣(換算約新台幣 1,200 萬元)以上。而以他在香港、大約 25 坪、屋齡將近 60 年的家,售價至少也在新台幣 2,400 萬元以上。L 表示,房價貴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這代表每個月薪水有 1/3 以上要拿去付房貸,加上其他吃、喝等日常所需,真的很難生活。
L 進一步指出,社會環境持續惡化,一再加深香港年輕人想離開的念頭,更讓他們強烈感受到,就算生活難過、壓力很大,至少要有自由、能安心過生活的權利 。但當他們發現,香港的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不斷流失,移民的念頭就更隨著嚮往普世價值、追求能「有尊嚴」過生活,而更加強烈。儘管很多臺灣的朋友會跟 L 說,「不要來臺灣、因為明年(2020 年)可能就要被賣掉了」。但對於 L 和許多香港年輕人來說,臺灣現在所擁有的,正是他們內心對於「生活」最基本、最微小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