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祖國反送中 中國如何22年激出香港人認同破五成新高

發佈時間 2019/7/18 10:56:44
最後更新 2019/7/19 00:01:48

隨著香港「反送中」抗爭在全港境內遍地開花、越演越烈,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也出現明顯轉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簡稱「港大民研」)6月底公佈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有52.9%的受訪者自認「香港人」而非「中國人」,首次超過半數,也創下自1997年回歸中國至今的新高峰。受訪者自認「中國人」比例只佔10.8%,達到回歸歷年來最低。認同趨勢的變化除了反映港人對「送中條例」不滿,細數回歸22年來無保障的「一國兩制」和中港往來累積的社會矛盾,都促使港人遠離中國認同,並激化轉向對香港的自我認同。

港大民研所做的系列調查,還包括「你有無因97回歸後正式成為中國國民感到自豪」,其中有70.8%受訪者認為沒有或無感。而在2019年1月到6月對「一國兩制」信心程度所做的調查,則有過半數、55.3%的受訪者表示「無信心」。這兩項調查結果,同樣也創下歷年來調查的最高紀錄。對比於中國官方一再宣稱「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無疑是強烈的諷刺。

「送中條例」危及僅存自由 「香港人」認同破新高

今年3月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提出「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簡稱「送中條例」),嚴重侵害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勉強維持的司法獨立,更可能導致中國政府隨意羅織罪狀,港府就批准把只是政治理念不同的人送「內地」審判,引發百萬港人上街抗爭「反送中」,要港府撤銷「修例」。但港府態度強硬不回應民意,還變本加厲派武裝警察發射催淚彈、「布袋彈」暴力鎮壓抗議民眾,讓港人深刻感受民主自由在中國統治下走向末日。港人民情激憤,除促使「反送中」運動延燒,更直接表現在身份認同板塊的位移上。

港大民研於今年6月17到20日間、百萬港人在當月9日及12日兩次上街抗議後,以「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當做選項,調查香港民眾會如何自稱。結果顯示,52.9%的受訪者自認「香港人」,創下自1997年回歸中國至今新高,受訪者自認「中國人」比例只佔10.8%,達到回歸來歷年新低。選擇混合認同的比例,則是「中國的香港人」佔23.5%、「香港的中國人」佔12.3%

同期間另一份以「香港人、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一份子、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為選項的港人身份認同調查則顯示,「香港人」認同指數最高,達84.6分、創下自1997年有紀錄以來新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認同指數則敬陪末座,只拿到46.2分。而「中國人」認同指數以55.2分位居倒數第二,也創下自97年以來新低紀錄。港大民研分析指出,在兩次大規模「反送中」遊行後的調查結果清楚反映,「是次修訂條例事件對香港市民在身份認同及回歸情感上的衝擊」。

2019年之前,港人身份認同其實就已朝認同「香港人」、遠離「中國人」的方向發展。根據港大民研調查數據,無論是2012年適逢香港特首「選舉」、社會要求「真普選」呼聲再次升高,或是2014年再次因「真普選」訴求爆發雨傘運動,自認「香港人」的比例都達到四成以上。中國「中央」想保有特首人選的掌控權、不正視港人對於普選及民主政治的追求,加上後來6名民主派議員因2016年宣示就職時表達認同本土的政治主張而被DQ(取消資格),民主自由及香港價值在「一國兩制」下快速消逝,很可能是香港認同轉變的關鍵因素。

97「回歸祖國」轉換身份 08北京奧運近四成自認「中國人」

香港從1997年「回歸」中國後,港人身份隨即由「英國屬地」公民轉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雖然實際掌握香港統治權的「中央」政府易主、由中國接手,但在香港人、中國人都屬廣義「華人」且部分港人本來就存在中國認同下,並未爆發重大社會衝突。到了2008年,因中國主辦北京奧運會,香港作為中國所屬「特區」、同樣沾染到國家「光榮」的氛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達到頂峰。

港大民研於2008年6月、北京奧運舉辦前夕的調查結果顯示,如果香港民眾要選擇一個自稱的認同身份,38.6%受訪者選擇「中國人」、是截至2019年為止最高的一次,而當時選擇「香港人」的比例僅有18.1%、為歷來最低紀錄,選擇混合認同的比例則是「中國的香港人」佔29.2%、「香港的中國人」佔13.3%。香港中文大學在同一年7月底的電話抽樣調查也指出,有78.5%的受訪者「因中國能舉辦奧運而感到驕傲」、74.7%的受訪者則認為中國因舉辦奧運「形象變好了」。

雖然香港人的「中國認同」在2008年達到頂點,但這一年也被輿論、研究者標示為重要的認同分水嶺,自此後「中國認同」走低、「香港認同」呈現上升。

水貨客搶奶粉、「雙非」搶社福資源 中港矛盾加劇認同落差

港人自2008年後認同轉變的原因,除了「一國兩制」下中國干預香港政治、民主自由消逝的陰影面積不斷擴大,2014年「佔中」行動發起人、「佔中九子」中最年輕的張秀賢曾在接受《沃草》專訪時指出,回歸後中、港雙邊交流頻繁累積成「中港矛盾」的各種社會問題,是其中的關鍵。

<strong>2008年後,假藉旅遊名義入港搶購民生物資的中國「水貨客」越來越多,造成環境髒亂、港人反而買不到東西等社會問題,引發強烈民怨,也為「中港矛盾」再添一筆。圖為2012年9月,港人發起「光復上水站」行動,在充斥水貨客的香港上水區遊行示威。(</strong>圖片來源:[Wikipedia](<a href="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Reclaim_Sheung_Shui_1.JPG#/media/File:Reclaim_Sheung_Shui_1.JPG">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Reclaim_Sheung_Shui_1.JPG#/media/File:Reclaim_Sheung_Shui_1.JPG</a>);作者:Y4t7sds12;授權條款:CC BY-SA 3.0)

2008年後,假藉旅遊名義入港搶購民生物資的中國「水貨客」越來越多,造成環境髒亂、港人反而買不到東西等社會問題,引發強烈民怨,也為「中港矛盾」再添一筆。圖為2012年9月,港人發起「光復上水站」行動,在充斥水貨客的香港上水區遊行示威。(圖片來源:Wikipedia;作者:Y4t7sds12;授權條款:CC BY-SA 3.0)

2008年後中國大幅開放前往香港「自由行」的限制,衍生各種到現在仍遭詬病且無解的社會問題。張秀賢指出,隨著大批中國觀光客進入香港,除了不守公共秩序、造成環境髒亂等問題,更嚴重的是有不少「旅客」其實是來搶購奶粉、日用品的水貨客,造成在地的香港人反而買不到東西,光是這種生活上的經驗,「就能讓你對中國觀感很差」。2012年、2013年間,香港民間團體多次發起「光復上水站」行動,號召民眾到最接近中國深圳、充斥販賣水貨商店的上水地區示威遊行,更是港人對水貨客問題表達強烈不滿的具體展現。

中國人到香港產子、排擠港人原本享有的社會資源,同樣是加劇「中港矛盾」的關鍵因素。雖然中國對國民取得香港居留權、身份設限,但在香港《基本法》中,存在一條對「香港人」身份認定的規定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這條文留下的法律漏洞,讓許多不具有香港居民身份的中國籍父母藉旅遊名義到香港產下所謂「雙非(父母都不是港人)嬰兒」、順理成章取得永久居留權,並可享有香港社會資源及福利,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排擠到原本香港孩童所享有的學區名額及教育資源。

「雙非」問題在2010年左右逐漸失控,以這一年來說,配偶不是香港永久居民的中國孕婦在香港產下的嬰兒,就高達3萬2千多名。「雙非」問題引發港人憤怒,多次發起示威。雖然港府在2012年後提出對策,大幅減少「雙非」現象,但已無法化解問題累積過程中港人對中國及其國民產生的排斥及不滿。港大民研的調查數據顯示,在2012年6月、水貨客及「雙非」問題受港人高度關切期間,自認是「香港人」比例達45.6%,是回歸後至今的次高點,自認「中國人」比例,則是18.3%。

<strong>香港的民主自由在中國干預的陰影下充滿「末日感」,加上回歸後「中港矛盾」經年累積的不滿,都是讓「反送中」運動越演越烈的背景因素。圖為今年6月16日,港人為反對「送中條例」再次大規模上街抗議。</strong>(圖片來源:[Wikipedia](<a href="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June16protestTreefong17.jpg">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June16protestTreefong17.jpg</a>);作者:Hf9631;授權條款:CC BY-SA 4.0)

香港的民主自由在中國干預的陰影下充滿「末日感」,加上回歸後「中港矛盾」經年累積的不滿,都是讓「反送中」運動越演越烈的背景因素。圖為今年6月16日,港人為反對「送中條例」再次大規模上街抗議。(圖片來源:Wikipedia;作者:Hf9631;授權條款:CC BY-SA 4.0)

港人認同高漲、不想當「中國國民」 一國兩制神話破功

香港回歸中國至今22年的歷程中,港人在政治、社會、經濟各方面,屢次感受到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之間的明顯差異,造就了2019年「反送中」社會背景下,港人認同自身是「香港人」比例達到過半新高、對於做為「中國國民」認同最低的結果。

而隨著反送中運動延燒,香港警方鎮壓手段越來越粗暴、員警沒有配戴「委任證」屢見不鮮,每當抗爭過程中爆發警察隨意毆打示威群眾的事件,這些無法識別身份的「黑警」,更讓港人對於中國政府介入、港警中混入中國軍、警人員協助鎮壓的揣測甚囂塵上。對於已習慣於民主體制的港人來說,不管是港府想強硬推動將香港民主自由「送終」的「送中條例」,或是隨之而來的暴力鎮壓、中國政府如影隨形的各種施壓及干預,都是無法接受的社會退化。這也讓港人更加看清「香港人」這項認同的意義,以及其中無可取代、必須捍衛到底的價值。

儘管中國官方至今仍強調「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甚至還傳達「這是解決臺灣問題最佳方案」的訊息。但「一國兩制」真的成功?以香港人對自己身份認同的界定,以及他們越來越強烈的反抗行動,已經向世人訴說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