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能源26%+CO2排放28%=GDP4.3% 石化業外部成本全民買單

作者
發佈時間 2014/8/25 05:37:00
最後更新 2020/1/10 04:20:16

石化業佔全國能源使用26%、CO2總排放量28%,卻僅貢獻4.3%GDP,政府一向過於誇大石化業對台灣的經濟貢獻,甚至給予近乎「繳半稅」的優惠,卻未考慮石化業衍生的外部成本卻由全民買單!環團與學者呼籲:「未來應減少對石化業補助,並加快產業轉型。」

高雄市長陳菊與江揆昨日會面討論高雄氣爆後續處理 ,高雄是否設立石化專區,引起環團高度關注。綠黨於上週四(21)下午召開《石化業與產業轉型》政策論壇,以「高雄氣爆,我們還可以做什麼?」為題,邀請民團與學者由成本效益分析、環境與工安、稅收補助、以及雲林六輕失敗經驗等不同角度探討石化政策的現有問題、以及石化業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外部成本未內部化 污染、耗能全民買單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表示,政府不斷強調石化業的產業關聯效果高,但卻避而不談產業關聯的效果,只有在石化上中游產品留在國內使用時才會顯著。2000年六輕設廠後,高達七成的石化產品是外銷,其中銷往中國的比例更高達八成,台灣儼然成為其他國家的「石化加工生產區」。

他也提出,根據目前可取得的最近期統計,石化業在2012年只貢獻了台灣GDP的4.3%,但「這些GDP是誰拿走了?生產這些GDP時,耗費的能源、水資源等成本,是否有計入考量?」 僅計石化業中游化學材料所需能源,就佔全國總能原使用的26.45%、六輕與中油高雄廠兩者合計,一年排放的CO2佔全國的28.5%......這些外部成本卻未內部化、由廠商自負,反而是政府補助、全民買單!

石化業者坐享甜頭 政府補助反成轉型障礙

陳吉仲並指出,根據政府做出的乙烯需求預測,在2025年前仍有擴產需求。但預測模型中所使用的「自給率」公式(總產能/總需求量),卻把「提供國外中下游產品之出口量」也一同計入,他痛批,「自給率應是國內需求、國內生產。你把國外需求一同計入總需求,難怪我們自給率一直不夠!」他補充,在環團要求下,政府已修正此公式,結果自給率根本超過300%,石化業哪裡需要一直擴產?

另外,石化、鋼鐵等高耗能產業佔工業用電量的三成,價格卻僅是民生用電的一半、而一年耗水450萬頓,更佔總用水量28%,這些資源使用的公平性問題,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儘管政府宣告石化業要往「高值化」發展,台灣石化產品的附加價值率卻只有16~20%不等,只有德國的一半,肇因是政府提供太多優惠資源與措施,導致中油與台塑等廠商不願轉型。

只納一半稅 到底回饋給誰?

稅改聯盟發言人洪敬舒表示,過去因為產創條例補助,整個石化產業的實質課稅率只有8.7%,與原應繳納的的17%營所稅相差極大,他反問,「長期享有租稅減免的石化業有達到當初期待的產業升級嘛?完全沒有!」石化業的長期發展讓高雄空污嚴重、廢棄物亂排放嚴重影響環境,租稅減免的好處卻完全被財團拿走!

洪敬舒說明,「營業稅」原本是地方縣市稅收,但在民國88年之後改列為國稅,中央收到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縣市土地增值稅等國稅之後,再依一定比例統籌分給地方;其中,直轄市與準直轄市(即六都)總計拿到61.76%的普通統籌分配款,六都再按照營利事業營業額(50%)、人口數土地面積(40%)及財政能力(10%)等指標權數進行分配,而「營利事業營業額」便是此次高雄氣爆「稅繳中央,污染留地方」的爭議所在--石化廠設在高雄,但總公司設在台北,也因此台北市的營利事業營業額較高,收到的中央統籌分配款也較多。

由於地方自有財源籌措率偏低,對中央倚賴更深,本次氣爆後外界也出現把「污染指標」納入統籌分配款權重項目的聲音,但洪敬舒也提醒:一、統籌款會直接進到地方財庫,並不確定是否會被拿去用在市民健康等相關支出上;二、地方政府已經窮到「只要有錢我就收」的地步,統籌款項若納入污染指標,是否反而導致為增加分配比例而擁抱高污染產業的道德風險?

一味抄襲香港 減稅助經濟完全不符國情

洪敬舒解釋,當各縣市不斷提出有利自己的稅收新指標,只會排擠其他縣市財源,讓問題複雜化。真正的問題是,政府不斷對企業進行租稅補貼,卻未要求他們付出相對應的外部成本,等於讓企業雙重獲利!我國17%營所稅已是全球倒數第二,僅次於香港,政府學習香港「減稅以發展經濟」的作法時,卻未考慮到香港沒有製造業、農業、國防等支出的事實,應該是支出有多少、就應有多少稅收來支付,政府不該片面為了發展經濟而不斷減稅,「事實證明此舉無助經濟發展,而企業享受租稅優惠後後,也不會向下回饋給勞動者,因此租稅補貼這種錯誤政策應取消!」

圖說:石化業佔全國能源使用26%、CO2總排放量28%,卻僅貢獻4.3%GDP,政府一向過於誇大石化業對台灣的經濟貢獻,甚至給予近乎「繳半稅」的優惠,卻未考慮石化業衍生的外部成本卻由全民買單!環團與學者呼籲:「未來應減少對石化業補助,並加快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