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廠已打入台積電供應鏈 經民連籲速修法補破口

發佈時間 2022/2/10 09:08:29
最後更新 2022/2/10 09:08:30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2015 年企圖併購臺灣 IC 設計公司聯發科被擋下的紫光破產,但中國再砸重金捲土重來。歐盟近來才公布「晶片法案」公開宣示臺灣半導體地位重要性,今(10)日民團「經濟民主連合」警告,中國國家主權基金「智路建廣聯合體」注資 600 億人民幣(約 2626 億臺幣),接手財務破產的紫光集團,組成「半導體產業收割機」,已於去年開始收購日月光在中國的封測廠。 經民連指出,臺灣現存許多法律破口,導致違法中資投資比比皆是,甚至有中資背景的「華洋精機」已打入台積電供應鏈,若不立即修法補漏,恐讓中國輕易竊取臺灣關鍵技術,更讓總統蔡英文日前宣示的「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成空。

「智路接手紫光來勢洶洶,檢視台美供應鏈安全四大破口」記者會。左起為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台灣公民陣線組織部主任許冠澤、恒達法律事務所律師陳緒承(攝影/廖昱涵)

「智路接手紫光來勢洶洶,檢視台美供應鏈安全四大破口」記者會。左起為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台灣公民陣線組織部主任許冠澤、恒達法律事務所律師陳緒承(攝影/廖昱涵)

台灣公民陣線組織部主任許冠澤指出,北京法院在一月中,裁准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紫光集團」的重整計畫。由中國官方色彩濃厚的「智路建廣聯合體」出資 600 億人民幣(約 2626 億臺幣)接手日前財務破產的紫光,被外界形容,這將成為有中國國家主權基金支持的「半導體產業收割機」。

「紫光集團」對臺灣人而言並不陌生。7 年前、 2015 年「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紫光出資近千億,要買下臺灣的力成、矽品、南茂三家封測大廠,甚至威脅「臺灣 IC 設計業若不讓中資參股,就要建議中國政府禁止臺灣相關產品進口」,當時連IC設計龍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都贊成開放,紫光當時甚至還放話要收購台積電股權。後來因學界電機資工教授發起聯署、極力阻擋中資入股臺灣IC設計產業,紫光在臺併購聯發科案才被擋下。

許冠澤表示,近來紫光雖然發生財務危機,但中國法院已裁准重整計畫,由中國官方色彩明顯的「智路建廣聯合體」接手。其中,「建廣資產」的最終控股股東就是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中央匯金與中國建設銀行。而「智路資本」則隸屬於中國官方支持的中關村融信金融資訊化產業聯盟(簡稱「融信聯盟」,FITA)。

台灣公民陣線組織部主任許冠澤(攝影/廖昱涵)

台灣公民陣線組織部主任許冠澤(攝影/廖昱涵)

這兩家中國官方背景的結盟,已在 2016 年聯合收購荷蘭恩智浦半導體旗下的「安世半導體」、2020年則由智路資本收購新加坡封測大廠「聯合科技」。

然而,2021年年中,智路資本收購韓國晶片廠商「美格納半導體」案,遭到美國投審會(CFIUS)阻攔後,智路資本與建廣資產轉為重整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紫光集團,並收購臺商在中國設立的子公司或工廠。2021 年 12 月,智路資本就收購日月光在中國蘇州、昆山、上海和威海的 4 家封測廠,交易金額達 14.6 億美元。

「這不是未來式,是現在式!」經民連智庫召集人、律師賴中強以日月光的收購案指出,過去紫光被稱為中國半導體國家隊,前陣子確實財務困難面臨破產,現在有國家資本背後融資支持併購團隊。這提醒臺灣要好好檢視自身的法律漏洞,若不立即填補,很難阻擋中國的收購,對我半導體產業鏈造成威脅。

賴中強表示,目前法制有 4 破口,分別在中國、香港、臺灣、美國。在中國部分,目前法規規定臺商以關鍵技術至中國投資設廠需經過投審會許可,但事後轉讓或賣予中國人卻未管制,形同「斷線風箏」讓技術外流。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律師賴中強(攝影/廖昱涵)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律師賴中強(攝影/廖昱涵)

賴中強也說明,經濟部其實已經有所動作,預告將修正法規,把臺商出售中國子公司股權或資產從事後報備改成事前申請,但目前已逾法規修正預告期 2 個月,仍未有進度。

在香港部分,先前經民連再三呼籲,中資有假借港外資名義來臺投資敏感產業、規避投審會審查情形。去年 6 月,陸委會表示已落實檢討,但至今 8 個月未見修正。而經濟部雖已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但卻作繭自縛要求臺灣官員需自行舉證中資對第三地投資有控制力,但這些證據都不在臺灣。賴中強也痛批,證券投資管理機關金管會更是直接拒絕修法,令人無法接受。

在臺灣部分,賴中強指出,根據《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規定,中資來臺投資的標的企業,只要中資持股控制在 1/3 以下,即便中資擁有控制權,該企業再轉投資其他敏感產業,也無需經投審會同意。

賴中強點名,像是 2012 年投審會核准中資「立訊」以香港商聯滔電子有限公司名義來臺投資「宣德科技公司」。宣德的 5 席普通董事中,有 4 席是香港商聯滔所指派,並巧妙控制中資持股在「只有」30.55%、不超過 1/3。所以宣德再收購「台翰精密」等併購案,竟無需審查。他抨擊,等同任由立訊執紅色供應鏈大旗,以宣德科技為橋頭堡,在臺恣意併購。

恒達法律事務所律師陳緒承(攝影/廖昱涵)

恒達法律事務所律師陳緒承(攝影/廖昱涵)

在美國部分,賴中強表示台積電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設晶圓代工廠,但是跟著前進美國的設備廠商中,竟包括中資背景的「華洋精機」。

恒達法律事務所律師陳緒承補充,臺灣的「華洋精機股份有限公司」是台積電的設備廠商,提供半導體製程中「光罩檢查裝置」。經調查發現,中資「深圳市聯得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於 2018 年投資華洋,持有華洋約 30%股份至今,且明顯對華洋有一定人事、營運影響力。

陳緒承指出,持有華洋 15%股份的總經理蕭賢德,在 2017 年竟代表深圳聯得出席中國天津市政府主辦之「2017 中國國際 OLED 產業大會」。而華洋董事長邱見泰,更持有深圳聯得股份多達 46 萬 6200 股,買到被列為列於聯得年報的「前 10 名無限售條件」大股東。

陳緒承認為,華洋已違反《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經民連已於去年 11 月向投審會檢舉,但至今尚無結果。近日台積電將攜同各設備商及供應商前往美國設廠,其中也包括中資背景的華洋,令人憂心。

科技業退休人士王先生(攝影/廖昱涵)

科技業退休人士王先生(攝影/廖昱涵)

一名表示自己是科技業退休人士的王先生,也在媒體提問時分享,台積電被稱作「護國神山」,但旗下設備商也應該都算護國神山。他說,目前臺灣是世界半導體的重心、中國明顯依賴臺灣,台積電以外的廠商也不該被忽略。

「其實要特別注意的就是跟鴻海關係密切的公司。」王先生認為,如果台積電以外的廠商慢慢流失到中國,變成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會和中國是互補關係,這讓中國可藉此勒索。

臺商轉賣法規至今 4 個月沒修,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事?王先生說,這就讓鴻海的「工業富聯」和「北京智路」得以和合資,等同鴻海已加入中國紫光,去稀釋整個自由世界半導體供應鏈,也等於以後鴻海透過工業富聯培育很多臺灣 IC 設計的競爭對手,這對臺灣傷害很大。呼籲經濟部別再不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