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在年初拿下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有史以來最高的 817 萬票,並將開啟下一個四年的執政。遺憾的是,在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好廢除考監兩院的時機,蔡英文又再次違背自己的政治承諾與民進黨長期的主張,不但今年二月就已經發布監察委員跟考試委員的提名小組,在就職演說中也只提到 18 歲公民權,現在更進一步的提名有案在身的國民黨地方首長擔任監察委員,選舉時高唱「臺灣價值」的蔡英文,又再一次背叛了民進黨先輩付出青春與生命倡議的種種價值。
蔡英文五年前在民進黨黨部舉行的「修憲事宜協調會報」上,說要「堅持本黨長期的理想」,「擴大公民參政,貫徹 18 歲公民權與 20 歲被選舉權」、「落實人權保障,人權條款入憲」及「廢除考監兩院,落實三權分立」,是民進黨修憲首要的工作。蔡英文競選 2016 年總統時也將憲政改革列為其總統政見。
遺憾的是,2016 年民進黨首次執政後,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完全擱置修憲,沒有推動任何提案。當面對質疑時常常以「立法院席次不夠」做為擱置修憲的理由。
現行修憲門檻是 2005 年最後一次修憲國代所訂下,民進黨也多次指出這是全世界最嚴苛的門檻。首先,必須有 85 席立委支持才能將修憲案送出立法院,這恐怕是民進黨永遠也拿不到的席次,還需要有約 967 萬票過半的台灣公民同意,才算通過。這比蔡英文今年拿到的 817 萬還多 150 萬票,若要按照這個門檻,臺灣大概永遠只能承受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帶來的種種亂象。
民進黨前輩當年犧牲青春與自由甚至生命衝撞戒嚴體制,而今日的民進黨政治工作者卻連提出憲改案衝撞、聲請釋憲讓這個 2005 年訂下過高的門檻被宣告違憲,或直接制定新憲法交付公投這些我國憲政史上、其他國家都有前例、實際可行又安全的嘗試都不敢,不斷拿荒謬不合理的修憲門檻來替怠惰失職的民進黨與自己開脫,實在令人失望。
拿下 817 萬票後,在說和做上,蔡英文又再一次令支持臺灣主體與民主價值的臺灣人失望。蔡英文就職演說只提到「18歲公民權」與「搭建對話平台」,對比 2004 年只以些微領先連任的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上留下「能夠交給台灣人民及我們的國家一部合時、合身、合用的新憲法,這是阿扁對歷史的責任,也是對人民的承諾」。有強大民意做底氣的蔡英文,在就職演說卻如此退步。
在做方面,馬英九提名的考監委將任滿,中國國民黨在面對考委監委全由民進黨提名跟支持廢除考監之間會選什麼已經有了答案,早已多次表達支持廢除考監,在這樣千載難逢的時機,蔡英文卻更向下沈淪到提名黃健庭。在有史以來民進黨政府第一次完全掌握行政院與立法院,任何位置提名怎樣的人選都是在做價值選擇,提名黃健庭當監察委員究竟是哪一種價值?儘管提名陳菊被許多人執迷於「陳菊貪污」謊言的人批評,但在民進黨長期價值和歷史來看,提名陳菊恰如其分,民進黨核心支持者還能強硬地捍衛提名陳菊的原因,但當提名了黃健庭這種親痛仇快的人選,支持民進黨和民主價值的人要如何面對?
其實,從我們必須知道,蔡英文執政後顯露她未將民進黨長期主張的種種民主與臺灣主體價值放在第一考量,許多長期的支持者早就看出來並出現反撲,才會出現李遠哲等過去挺身對抗黨國、長期支持民進黨的代表要求她不要連任,其中很多人在 2012 年蘇貞昌與蔡英文激烈競爭時還是支持蔡英文的。今年蔡英文拿下 817 萬票,反應的不是她的支持,是本土派在沒有選擇下對抗中國的決定,民進黨三成多政黨票的得票率,才是多次讓讓核心支持者失望出走的蔡英文真實支持度。
在蔡英文還要繼續執政四年之下,關心臺灣主權與憲政改革的公民只能不斷發聲,透過一次一次的書寫、行動、串連,千萬不要以為蔡英文是能夠鞏固與捍衛臺灣主體與民主價值的總統。在過去四年已經多次出現,無論是體育改革、轉型正義或是 2018 年的奧會正名、性平教育與婚姻平權公投,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不肯帶領民進黨和臺灣社會積極迎戰黨國保守價值,鄉愿消極的態度都已經令支持者失望過多次。
本月初的罷免,讓我們看到在沒有民進黨頭人支持下,公民發起的政治運動不但可以得到社會認可,還可以得到還沒有背叛黨外與民主價值的民進黨基層支持者與黨公職支持,完成了憲政史上的壯舉。未來這四年,公民運動才是決定臺灣主權及憲政改革可以走到什麼程度的主力,不會是靠蔡英文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府。無論是制憲公投,或是其它解決憲政權責不明,確立主權的政治工程,我們不能再寄望蔡英文這樣的總統,也不能再一昧不明究理容忍甚至護航她領導下的民進黨對於憲政、主權、人權及司法改革的各種推託之詞。
但這不意味我們要放棄體制內的政治代理人,我們必須積極尋找甚至培養能真正反應民進黨長期主張的民主價值的總統人選。2024 年才是臺灣的關鍵,不只不能夠再讓對過去沒有檢討的威權時期加害者中國國民黨班師回朝,也不能讓對獨裁中國軟弱、很可能是中共同路人的第三勢力取得政權,更不能再讓蔡英文這種根本不在乎轉型正義、民主價值的人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具體的做法就是從這次離譜的監委提名中,看看哪些自詡本土派、臺灣價值的政治人物默不做聲,甚至是無恥地出面護航,把這些背叛臺灣民主運動長期追求價值的人踢除,不讓他們有代表本土派陣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