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watchout-tw/musou-tw-cdn/master/uploads/images/949/ca5a25d2-4094-40b5-b7c1-b1f831e51034.jpg)
高中公民及歷史科課綱微調案引發「黑箱爭議」,經台權會以違反「政府資訊公開法」提告,日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宣判教育部敗訴,認為政府應該公開課綱審核程序。但教育部長吳思華堅持,目前爭議在於程序是否公開,並非課程內容有問題,今年(2015)開始移請各高中職院校選書,新課綱於今年8月1日正式上路。
為什麼要關心「課綱微調」?
課綱影響高中生讀的教科書內容和「各種考試」的考題方向和答案,影響立即且具體。學生讀這些書,考試就要照「微」調內容回答題目,否則就是答錯扣分!課綱微調,攸關莘莘學子如何建構世界觀。
這次最具爭議的歷史科課綱,具體而微的展現課綱訂定為何重要。台灣族群多元,本省人、外省人、原住民等不同族群雖然共享「現在」,但卻因為過去經歷而形塑不同史觀。哪些人能決定課綱內容?訂定程序是否合理?課綱內容是否能多元並蓄?都會影響到整個世代的價值。
本文彙整從四個角度切入,帶你還原課綱微調的爭執何在:
課綱「微」調嗎?歷史課綱的內容之爭
這次引起爭議的是高中歷史課綱裡關於台灣史的部分。裡面又分為數個單元,以下條列主要的修改內容:
單元一、早期台灣
→強調漢人來台,著重漢人本位。
→鄭氏確實打著「明」的旗號,但本質上跟大明朝廷沒有什麼延續。反對者認為,新課綱抹除鄭氏政權的獨立性,重新強調中國政權的正統性。
單元二、清朝統治
→有人認為這是強調大清國(中國)的對台統治。
單元三、日本時代
→反對者認為,日本加上「殖民」,是強調「中國」的統治本位
單元四、當代台灣
課綱「黑箱」嗎? 課綱微調的程序之爭
程序黑箱問題
雖然有上述程序問題,而教育部卻堅持不肯公開檢核小組出席名單及會議發言內容紀錄,台灣人權促進會提起訴訟,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法》,判決教育部敗訴,教育部應提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審議會」會議紀錄,供台權會閱覽、抄錄其中簽到表部份;記名投票單部份,亦應供閱覽和抄錄。
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場官司,只影響到政府必須公開決議的相關資訊,但是上述提到課綱微調過程的其他程序爭議,並不在討論範圍之內。而且,本案件仍然可以繼續上訴到最高行政法院,尚未定讞。
成員背景爭議:缺乏台灣史學者
課綱微調案的檢核小組成員背景引發強烈爭議,也幾乎沒有以台灣史為專業的研究者:
誰能詮釋歷史?多元族群的史觀之爭
統/獨團體的史觀之爭
這次反對課綱微調的,主要是台聯青年軍的學生以及台教會等公民團體,質疑課綱微調傾向中國本位,以及「程序不合正義」。立場偏統的團體「抗獨史陣線」則認為,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修改的課綱,如今應「撥亂反正」。在二二八歷史部分,應詳述「暴民」襲擊外省人、闖入醫院學校、佔領政府機關,以及台共份子對抗國軍等史實,並誠實記載二二八死傷原因及人數,不容特定政治勢力誇大。
被消音的原住民
台灣原社、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等多個原住民族團體及原住民青年學子批評高中課綱微調缺乏原住民族的觀點。他們認為,不管是台獨史觀還是中國大一統史觀,最為漠視的就是原住民族歷史史觀。
懸而未解?課綱爭議的後續發展
教育部「審議程序未公開」敗訴
高中公民及歷史課綱爭議ㄧ案,經台權會以違反「政府資訊公開法」提告,上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宣判教育部敗訴。但教育部長吳思華堅持,目前爭議在於程序是否公開,並非課程內容有問題,新課綱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上路。
地方政府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