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5)日經貿國是會議在台中舉行中區會議,由於慣例是三分鐘「盍各言爾志」,發言完畢後並未安排問答時間,幾乎成為各政府單位、公會的政令宣導及索取資源大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際處處長許桂森表示,「農民只是養養雞、割割稻,這樣農民的收入會變高嗎?」他比喻農業加值的範例是鳳梨酥、牛肉麵,「大家去到哪裡都知道台灣鳳梨酥、牛肉麵。」
對此,長期關心農村、農民權益的農村武裝青年樂團主唱江育達吐槽,連農委會官員都承認,台灣的麵粉與牛肉幾乎都仰賴進口,賣牛肉麵賺的是餐飲服務業,如何富到台灣農民?而鳳梨酥是加工食品,中間附加價值都被加工業、烘培服務業賺走,基層的農民即使契作,依舊受盡剝削,「政府不從基層農民的福利著手,自以為政策能以工領農,事實上根本是在摧毀台灣農業!」
以工領農,農民傷悲鳳梨輸
知名環境部落格主漂浪島嶼就指出,台灣鳳梨酥拜中國遊客狂掃搶購之賜,許多加工廠商飛上枝頭,不僅成為億元企業,甚至吸引中國或國際資金的挹注,未來跨國設廠,或是到自經區進口原料,大搞農業加值。
農委會在各種政令宣導場合,特別喜歡拿鳳梨酥產業為例,高談加工當車頭,帶動種植車尾,造就台灣農業大起飛。漂浪島嶼認為,農委會大吹法螺,總是對外宣稱以加工帶動種植下,台灣農民未來荷包滿滿;但是前往現場,才發現鳳梨酥內餡香甜,農民內心卻是酸澀,因為碰上加工廠商大退貨。
農友陳哥哀訴,這期土鳳梨契作收成,已經被退貨三成,理由是過熟,但是去年都沒問題,今年就不斷退貨。他不懂,熟度剛好,風味最佳的鳳梨不收,要那麼青的作甚麼?「他懷疑,廠商是不是找到別的廉價貨源,刻意刁難契作農民,不願收購。再這樣退下去,今年一定慘賠,那來農民大賺,一片榮景。」漂浪島嶼指陳,契作農民只有啞巴吃黃蓮,讓台灣鳳梨酥的品牌光輝和獲利,被加工廠整碗捧去。
政令宣導鳳梨酥不夠,許桂森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開放交易觀賞魚,可以不只賣魚,「LED和魚缸都是我們可以做的,這是我們的強項。」江育達對此說法感到十分疑惑,「LED和魚缸都是工業製品啊!不用賣觀賞魚,廠商就可以獨立生產,為什麼要牽拖說只有農業加值,才做得到這些?」
許桂森發言影片:從1:26:54開始

圖說:農民悲傷鳳梨輸!當農委會官員大吹鳳梨酥將帶動農業加值時,土鳳梨契作農民卻面臨上游廠商的刁難與退貨,農民必須捨棄辛苦栽種的農產品,吞下慘賠的事實。(照片引自漂浪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