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蕭長展、謝繐吟
【立委候選人系列人物誌】
呂孫綾|新北|八里、三芝、石門、淡水、泰山、林口立委擬參選人
被網友稱為「淡水蔡依林」的呂孫綾將代表民進黨角逐新北市第一選區立委,同選區主要競爭對手是國民黨在地連任三屆的吳育昇,還有時代力量馮光遠,三強相爭,選情看來混沌未明。
因父親呂子昌為前新北市議員,呂孫綾難免背負「政二代」包袱,她能否擺脫標籤,以「青年參政」姿態走出自己的政治路?外界都在看。
[ 採訪側記/蕭長展 ]
九月初秋的某天早晨,天氣仍如夏日炎熱,騎著摩托車來到林口一處傳統市場,準備跟拍呂孫綾掃街拜票的畫面。剛停好車,就看到個頭嬌小的呂孫綾穿梭在市場人群中,熱絡地和每個人握手、拜票,沒有一絲初次參選的生澀感。
後來正式採訪時問她,「那天掃街拜票妳表現得非常自然,是因為出身政治的父親給妳技術指導?」呂孫綾笑答,父親並沒有給太多的意見,反而是掃街遇到的叔伯阿姨建議比較多。
或許是首次接受專訪,呂孫綾在訪談過程中有些緊張,不像之前《沃草人物誌》採訪過的候選人那樣有條不紊、滔滔不絕。雖然能感覺到她努力地想回答記者所拋出的各種問題,但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準備尚未周全,呂孫綾在訪談過程中多次停頓、皺眉苦思該如何回答。而在事前,呂孫綾團隊也多次表示「還需要準備」而多次延後採訪。不免讓人擔心她決定參選的過程是否過於倉促?真的準備好接受選民託付了嗎?
不管是否準備充足,呂孫綾已開始走上政治這條複雜多變的路上,眼前她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來自外界對她「政二代」、「太年輕在艱困選區無法擊退吳育昇勝選」的負面觀感及質疑,以及目前和時代力量馮光遠之間的「整合」難題。呂孫綾能否像她自己說的「用行動證明一切」?隨著選戰加溫,答案將逐漸明朗。
【請簡單介紹自己】
「大家好,我是呂孫綾,今年27歲,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唱歌。我一直很喜歡音樂,會去聽獨立樂團的表演,喜歡濁水溪公社樂團。」
「我在政治環境下長大,看到比較多不同層面,也因為這樣有許多感觸。我覺得自己正義感比較強烈,會特別想要去幫助、照顧弱勢的人,也希望自己未來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大學畢業後,我進入『淡信慈善基金會』(編按:其父呂子昌為基金會現任董事長)擔任執行長,到現在已經四、五年。會擔任這個職務,是因為父親也很重視公益,希望透過基金會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剛好有這樣的機會,我就加入了。」
「從接觸弱勢民眾的經驗中,我發現他們不只是需要金錢補助,還包括更長久的協助。從案例裡我會去反思,是不是可以為他們做到更多而不只是表面的幫助。我希望未來真的能夠幫助弱勢者核心的問題。」
【什麼時候開始對公共議題有感?】
「大概是高中的時候,我曾經參加過2004年『牽手護台灣』。那個時候覺得很有趣,就跟著家人一起去參加。我們家人都會一起討論議題。」
「我家看電視大多是看新聞台,看到某個議題就會有人開頭,『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接著就會討論政府應該要怎麼做,或是我們應該要如何。其實大多是閒聊啦,我們家人間討論有點熱烈,但不會吵架。」
「參加街頭活動的時候,我們都是全家出動。因為爸爸很喜歡參加公共議題的活動,所以我從小就跟著爸媽一起去參加。除了反核大遊行以外,洪仲丘、太陽花學運,都是全家一起參與。」
【家人對妳參選有什麼看法?】
「除了媽媽有點捨不得以外,其他家人都蠻支持的。媽媽看到爸爸一路走來,覺得這條路很辛苦,加上我是女生,擔心我如果從政的話會嫁不出去。」
/ Q:參選過程父親會給妳「技術指導」嗎? /
「跟民眾的互動一開始我有點生疏、害羞,但是路邊的阿伯、阿姨就會說『哎呀這樣不行』,然後就教我該怎麼跟選民握手、互動,給我技術指導的反而是他們,而不是爸爸。多了幾次經驗後,我發現自己如果放不開,民眾也會跟著不好意思,後來我就比較自在投入了。」

【對於「政二代」這樣的標籤,妳的想法是?】
「我覺得不能因為背景,就去抹煞對方想做事的心意,有些東西是自己無法選擇的。」
「我的想法是為了更多的人,為了這個社會可以往更好的地方發展,去做更多的事情。今天我有這樣的背景跟資源,又有想做事的想法,我就覺得去試試看也無妨。外界批評難免是有的,但我都會接受。」
/ Q:面對批評,如何去化解或調適心情? /
「坦白說,一開始其實我蠻不適應、也蠻難過的。我覺得自己關心、想做的事情,沒有受到注意。雖然難免會受到影響,但是反過來想,還是有這麼多人支持,為什麼要為了批評而放棄支持自己的人?我會用這樣的方式去化解不好的情緒。」
【覺得自己跟傳統政治人物不一樣的地方是?】
「我覺得在想法上就不太一樣,像他們要辦活動就不會想請濁水溪公社表演啊。看政策的角度也很不一樣。我覺得年輕人有比較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有機會去衝撞出更好的東西來。」
「像是Uber共乘平台這件事情,很多人覺得它不好,可能會影響計程車司機的生計。但是我覺得計程車這個行業也可以發展像Uber這樣的系統,讓客人挑選今天想要搭哪一款車,如果搭到舊的車,價錢相對也會比較便宜,應該要讓消費者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我覺得年輕人最大的優勢就是行動力,還有用行動去證明一切。」
【最欣賞的政治人物是?】
「我喜歡陳菊市長。她從年輕的時候就參與政治活動,一路走來,都有自己的堅持,也可以感受到她非常重視人民生活的部分,還成功地把高雄打造得這麼漂亮。」
「我希望自己可以像她,讓我所屬的選區可以更好。我覺得不管是現在的政治人物,還是未來想從政的人,都應該抱持讓大家有希望的想法,這樣每個人生活起來才更有動力。」
【如果當選了,最想推動哪三個法案?】
「轉型正義的落實、《政黨法》的修訂,還有《文化基本法》的推動。」
「像是轉型正義,很多公務體系的人員,因為承接了過去公務員沒做好的錯誤,但是又不敢承認有錯,只好讓不對的事情一直錯下去。其實,這對制度發展並不是好事。」
「像有一些朋友跟我說他們當兵時的故事。可以發現當兵的時候,很常需要去承接前面留下的爛攤子,還要保證在自己身上不會出錯,再把爛攤子留給以後的人。我覺得應該是要盡快拋出問題,把爛攤子解決,讓公務人員不要為了擔心被懲處,而害怕承認錯誤。」
「《政黨法》的部分,我希望『黨產歸零』的問題能夠趕快得到解決。」
「關於《文化基本法》,因為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我希望台灣文化能夠多元發展,而不是偏重某個族群或文化,要讓大家知道我們的文化是相當多樣化的。」
「尤其你在淡水會發現,每個時期的脈絡在這裡都存在著痕跡,淡水就像是濃縮版的台灣歷史發展過程。因為這樣,我更希望台灣未來能繼續朝多元文化的方向前進。」
【三個你最關心的選區地方議題?】
/ 讓淡江大橋「浮出水面」解決交通惡況 /
「以淡水來講,民眾最關心的是交通議題。大家都說淡江大橋是『選舉橋』,選舉一到就浮起來,選完就又沉下去。這座橋已經講了二十多年,大家都一直在等待它成真,我也希望能盡早完成。淡江大橋完成以後,不只可以連接八里,還可以通到林口、桃園,是一座重要的橋梁,以後要跑選區也會比較快(笑)。」
/ 建立「保護區」解編機制 保障人民產權 /
「像我跑林口跟淡水的時候,很多民眾都反映土地被劃入『保護區』,導致他們土地受到禁建的約束,希望這件事可以改善。禁建對居民來說,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甚至會面臨房屋無法修繕、自己的土地無法使用,這對於人民財產權是很大的損害。」
「我覺得法令上應該要有解編機制,這些居民才有可能使用自己的土地。」
/ 發展農業 促進在地經濟 /
「我覺得三芝跟石門可以發展農業和觀光。尤其是石門的景色非常漂亮。三芝的土地其實很適合耕作,可以發展有機農業。我覺得這兩個地點都可朝休閒農業的方向發展。」
「現在的農業政策,對農民並不友善,也不鼓勵他們耕作。如果我當選,希望可以透過政策的改善,讓更多人投入農業。其實,三芝有很多年輕人回鄉投入農業,從事例如發展有機茶葉的工作。早期三芝是茶葉發展的重要地區,但逐漸沒落,後來有年輕人回來,希望透過自己的行動來帶動居民。我希望透過修改法令,鼓勵大家回來從事農業,這樣也可以發展小英主席想推動的在地經濟。」
【對選區裡其他兩位候選人的看法?】
呂孫綾看國民黨籍吳育昇
「吳育昇是最著名的『馬系立委』,我在跑行程的時候,常可以感受到民眾抱怨他八年來對選區沒有很大的建設和努力。大家對吳育昇的印象就是一直護航政府,不管是推動總統想要的法案,或是講空話。大家都覺得『你就選舉才出現』,平常也沒有在經營選區,對他感到蠻失望。」
呂孫綾看時代力量馮光遠
「就馮老師來說的話,我認為他是我的盟友,不是我的對手。所以我希望可以一起努力,汰換不適任的立委。」
「他邀請我進行辯論,但我覺得不應朝辯論這個方向思考。之前像我們黨內的前輩謝長廷和蘇貞昌也曾辯論過,但最後國民黨在選舉的時候把辯論內容拿出來攻擊我們,造成不好的影響。我覺得大家應該一起協調產生好的結果,然後來對抗吳育昇,而不是用激烈的方式選出其中一人。」

【外界認為妳太年輕,如何說服選民投妳一票?】
「我覺得年紀不是問題。像代表樹黨出來參選的林佳諭,她才23歲,對於這塊土地有自己的理想跟抱負。我也是一樣,希望為地方做事。我覺得年紀不是問題,我會努力地讓大家知道我有這份心意。」
「台灣現在遭遇了很多困境,貧富不均、年輕人沒有受到公平的對待,這都是我們未來要面臨的大問題。我一直希望年輕人可以有好的工作環境和待遇,讓他們能夠安心生活、安心成家、安心生小孩。」
「所以我提出公安、食安、居安、核安,婦幼均安的『五安』政見。這幾年來發生了許多事情,不管是食安問題,還是像鄭捷殺人這樣公共安全的問題,還有居住不正義、幼兒托育、薪資不平均等問題。社會上有很多問題,導致年輕人不願意成家立業、生小孩,造成少子化。我希望透過推動『五安』政策,讓社會更安定,每個人都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生活,安心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