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戰進行式】中國如何再現俄羅斯滲透烏克蘭手法,削弱台灣社會防線?
作者|林逢凱
楓之谷即時通無名小站世代,國立政治大學社會所畢業,數位情資領域自由工作中,祈求善意理解成為人類第一直覺,且善良不會被利用剝削。
溫水煮青蛙:台灣面臨的中國資訊操弄
在台灣社會,「資訊操弄」「資訊戰」「認知作戰」等詞語,常被視為政治鬥爭的標籤,或是因資訊操弄成效不易立見而遭社會忽視。
即便多數人心知肚明,中國政府透過資訊操弄的終極目標是「併吞台灣」,但不少人仍低估這些行動的效果,認為資訊戰就只是一堆線上資訊,不足以改變現實。
久而久之,面對鋪天蓋地的操弄行動,台灣社會逐漸麻木,未察覺因中國資訊操弄與自身疏忽,台灣社會正一步步走向中國最希望看見的局面——社會對立、內耗而無力團結抗敵。
隨著中國併吞台灣的行動愈趨明目張膽,除了內部滲透,更伴隨著軍事恫嚇與灰色地帶行動。
台灣社會必須警覺,中國對台的資訊操弄,早已不是單純的輿論戰,而是「併吞台灣作戰的實際一環」。 這些操弄與滲透、軍事行動相互配合,持續侵蝕台灣社會的韌性,削弱其抵抗能力,伺機奪取台灣。
俄中呼應:併吞行動下的資訊操弄三大目標
延續上篇所提到的俄羅斯對烏克蘭資訊操弄案例,可以歸納出三大戰略目標:
(1)建立並維持入侵的正當性;
(2)打擊對手士氣,削弱其抵抗力量;
(3)削弱國際援助,降低對自身制裁壓力。
觀察台灣當前情勢,這三項目標中的前兩項相關敘事,已在資訊環境中廣泛出現。
隨著資訊操弄手法日益隱蔽,固然難以直接證實背後全由中國政府所主導,但凡具備操弄性特徵,且與中國併吞台灣利益高度契合者,都應引起高度警覺。
即使無法直接證實其來源,這類資訊早已在侵蝕台灣社會的團結與防衛意志。
一、建立入侵正當性
以烏克蘭為例,俄羅斯透過資訊操弄,長期貶低烏克蘭的國家地位,聲稱烏克蘭威脅俄羅斯安全,藉此合理化其入侵行動。
台灣同樣面臨類似手法。中國長年主張「一個中國原則」,否認台灣的國家地位,並持續施壓其他國家不予承認。
現今台海局勢升溫,中國政府將責任歸咎台灣,聲稱是台灣挑釁在先,刻意引發衝突。而當解放軍發動軍事威嚇,又再度宣稱「台灣問題屬於中國內政」,拒絕外部干涉。

上述敘事,皆是在為中國未來可能的軍事行動鋪設正當性基礎,對內對外營造其入侵行動的合理性。
近年來台灣的國際能見度持續提升,也有民主國家不斷為台灣發聲,使得這類敘事並未取得壓倒性勝利。令人擔心的是,這些敘事卻在台灣社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

二、打擊士氣、削弱抵抗勢力
俄羅斯在戰爭初期,透過資訊操弄刻意誇大俄軍戰力、渲染烏軍潰敗無力,以此動搖烏克蘭軍民信心,試圖說服其選擇投降。
隨著戰事陷入膠著,俄羅斯又轉向散播烏克蘭政府腐敗無能等敘事,試圖削弱民眾為國奮戰的意志。這些操弄,目的皆在於瓦解烏克蘭社會的士氣與抵抗意願。
(1)恐嚇台灣社會
台灣也正遭遇類似資訊操弄。相關敘事不斷灌輸台灣社會「台灣無力抵抗中國解放軍,唯有投降才能自保」的觀念。
常見內容包括:中國軍力強大、台灣弱小無力;中國國力持續上升,而西方與美國日益衰退;一旦戰爭爆發,不會有其他國家出手協助,台灣將孤立無援。

(2)剝奪台灣社會抵抗的理由
除了恐嚇台灣社會、削弱台灣社會抵抗的決心,資訊操弄也試圖破壞台灣民眾對國家、社會與民主制度的認同感,讓人懷疑台灣是否有值得捍衛的價值。
這類說法常以台灣政治混亂、政府無能、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等負面形象為主軸,進一步營造「現狀已無可救」的悲觀氛圍。

更有言論強調,即便未來由中國統治,台灣民眾的生活不會有太大差異,藉此模糊敵我界線、消解反抗意志。
部分資訊操弄訴諸文化與民族情感,試圖取得台灣社會對中國的信任。
例如宣稱台海衝突本質上是美國為謀求霸權所操弄的陰謀,台灣不應成為美中對抗的犧牲品,反覆強調「兩岸同屬中國人」。
這些敘事目的皆在於削弱台灣社會捍衛自由民主的決心,讓民眾漸失信心與抵抗意願,如此一來台灣民眾根本沒有捍衛國家的理由。

(3)打擊台灣社會的備戰行動
同時,台灣近年推動各項備戰措施,也成為資訊操弄貶低、嘲諷的目標。藉由抹黑、嘲笑備戰行動,減少削弱民眾對參與國防或全民防衛的支持與認同,進一步破壞台灣社會抵抗中國侵略的作戰能力。
三、減少國際援助與制裁
由於中國解放軍尚未對台灣發動入侵軍事行動,當前針對國際援助與制裁的資訊操弄仍屬零星,相關操弄預計將在解放軍全面入侵後大幅增加。
目前已觀察到的類似資訊操弄,屬於醜化台灣的國際形象,減少其他國家對台灣的好感,例如渲染台灣嚴重歧視外籍勞工,或誣指台灣人支持恐怖行動等敘事。

未來,中國亦可能透過海外華人社群發揮影響力,操弄當地輿論與政治,進一步削弱其他國家對台灣的支持力度,降低國際社會援台的正當性與意願。
下篇將提及烏克蘭如何成功抵禦俄羅斯資訊操弄,並將視角轉至台灣社會,檢視台灣當前面對境外資訊操弄仍存在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