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主打國防預算、中配六改四有用嗎?傳統藍營票倉眷村確實鬆動催出同意票
【 沃草】記者何宇軒報導
「大罷免」第一波投票 24 位中國國民黨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皆未能通過罷免。外界對於罷免失利的原因有諸多解讀,有人認為不應該主打反共護台等國防、兩岸議題,而應該更強調民生議題。也有論點認為,是藍營通過「普發 1 萬」帶來的影響。從數據上,又可以看到哪些細節?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發現,國防與中配六改四議題的確是選民會投同意罷免的主因。
林宗弘在「週三青年日:大罷免的意義與展望——公民行動的下一步」活動中發言表示,透過分析這次罷免投票各村里的投票結果,以及 2022 到 2024 年間包括總統、立委等選舉資料,可以發現多個有趣的現象,有些甚至可能會顛覆大眾的認知。
例如在收入方面,由於外界會關注,藍營主張普發 1 萬,是否對罷免結果造成影響。他發現這次的同意票中,絕大多數是收入越高的地方,同意票越多,但無法確定這跟普發 1 萬元政策有無關聯。

國民黨地方組織滴水不漏 花東有 7 村里沒有一張同意票
在政黨動員的影響方面,林宗弘舉出「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的前 30 名村里」以及「完全沒有任何同意票的村里」做比較。在「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的前 30 名村里」中,可以看到同意/不同意,呈現 3:1 到 2:1 的比例。但全臺也有 7 個村里,沒有開出任何同意票,而這些村里全都位於花東。
林宗弘稱之為「地方派系的控制指數」,認為這反映了國民黨組織戰的版圖。這跟前面「同意大於不同意村里」不一樣的地方是,即便在同意佔多數的地區,還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即使該地區投同意的氛圍很強,依然會投不同意。
但在花東有 7 個村里完全開不出任何一張同意票,也有其他花東村里,即便有人投同意票,但比例也非常低,呈現出非常強的派系動員,以及地方的社區可能已經被壓制到任何一張同意票都開不出來的狀態。
林宗弘直言,這些偏遠的國民黨選區,地方派系強到沒有任何人敢投同意票,「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呼籲也要觀察 8 月 23 日的第二波投票,會不會出現類似情況,也呼籲檢調要注意。
林宗弘也認為,對這次大罷免結果不要太氣餒,因為臺灣地方政治就是有很多這樣的情況。

亂刪國防預算、中配六改四 選民投同意票主因
此外,外界選後在檢討大罷免的宣傳策略時,其中一項爭議,就是是否應該用國防議題做主打宣傳。林宗弘以一份 6 月底的民調為例,其中有問是否贊同臺灣政府增加國防經費,他發現,凡是在這一題答支持的當事人,就更容易投同意,即便當事人是支持國民黨。他認為,可以看出有一些中華民國派或願意捍衛臺灣主權的人,會傾向答要增加國防預算,且同意大罷免。
除了國防,「中配六改四」也是重要議題。從民調顯示,如果當事人不太支持中配六改四,基本上就是會支持同意罷免。
林宗弘總結,所謂「中華民國派」有一些人站出來投同意,只是回填了民進黨在選舉與罷免這兩種不同型態的政治動員中下降的組織票,所以回歸基本盤是罷免不利結果最大決定因素。他也認為罷免方主打國防跟兩岸並沒有錯,而且罷團事實上還鬆動了一些傳統藍營選票,如部落(指原住民地區但非原民選民)與眷村。
王世堅籲撤回罷免案 罷團志工:為何不能展現自身意志?
在大罷免第一波投票失利後,綠營也討論如何應對第二波罷免。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日前在民進黨中常會為 726 大罷免失利道歉,對於823第二波罷免投票,也仍下令中央黨部與各地黨公職全力支援。但也是中常委的民進黨立委王世堅則當面反對,應請罷團撤案,避免社會撕裂。
對於王世堅呼籲撤回的說法,將在大罷免第二波 8 月 23 日投票的罷免中國國民黨立委馬文君「ALL罷馬」志工 Kate 表示,作為一個埔里人,她長久看到南投沒有進步,所以站出來推動罷免。她不能接受王世堅要求撤回的說法,「你為什麼可以要求別的地區的人民,不能展現自己的意志?」她認為南投人可以有選擇權,所以站在南投的立場,他們今天站出來,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南投。
臺灣青年世代交流協會理事長陳俐甫也補充,罷免依法只有在第一階段提議與第二階段連署可以撤回,但要投票的第三階段不得撤回,這是為了避免發生買票或「搓圓仔湯」的問題。所以王世堅的主張,依法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