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批農民投機跟風農委會帶頭炒鳳梨契作市場崩壞

作者
發佈時間2014/8/14 02:51:00
最後更新2020/1/10 04:19:34

在農委會大力推廣的「契作」範例中,最為主委陳保基津津樂道、視為「契作模範」的例子,非「鳳梨酥」莫屬。隨著陸客來台人數大增,鳳梨酥成為熱銷商品,帶動大批廠商投入市場,農民鳳梨契作面積亦快速攀升。陳保基過去經常批評農民一窩蜂搶種特定作物,投機心態造成損失咎由自取,農民抱怨,目前已造成生產過剩廠商無力消化而退貨的鳳梨契作「瘋潮」,最大的推手就是農委會。

「鳳梨酥經濟」所創造的「以商領農」發展模式,完全體現農委會大力提倡的「新價值鏈農業」,也因此讓鳳梨酥成為農委會宣揚政績,並藉此推銷自經區農業加值的神主牌。

對於農委會所懷抱的「加值」理想,學界與民團憂心忡忡,沃草等多家網路媒體更在國發會自經區網路溝通會多次提問。不過,農委會對「加值」政策卻無比樂觀,更於七月初推銷自經區時,公開宣稱「推動農業加值,必定會輔導進駐業者與國內生產者進行契作或契養,以創造國內生產者與農企業雙贏」。

過去,陳保基多次在農產品價格暴跌時表示,價格崩盤的主要原因,是農民預期特定農產品價格大好,一股腦地跟進種植,正是這種「跟風搶種」的投機心態,導致農產品價格大跌,農民血本無歸。不過,近期農委會為推銷自由經濟示範區「農業加值」政策,改口強調只有發展自經區,農民藉由和廠商「契作」,才能翻轉台灣農業,為農民帶來穩定收入。但是,這項政策卻造成農民大量契作鳳梨單一作物,農委會責無旁貸。

缺乏規劃與配套 「契作」美好藍圖恐成空想

儘管農委會大力宣揚鳳梨「契作」之美,卻似乎只負推廣之責,缺乏完善之政策規劃與執行。以構成「契作」的核心要素「契約」為例,沃草於調查「微熱山丘」疑似大量退回契作鳳梨一事時,曾向農委會要求提供「鳳梨契作契約書」範本,官員表示,契約實際內容由農會和廠商協議而定,農委會並未提供鳳梨契作的「定型化契約範本」。

沃草搜尋農委會網站,找到「洋蔥產銷契約合約書範本」,內容除了載明合約期限、契作品種、種植面積,交貨方式等條目,對於產銷雙方最重要的權利、義務關係,卻只有簡單的文字敘述,而無詳盡的規範與說明。

另外,沃草亦曾就契作媒合過程中,農委會是否有居中協助農民與廠商牽線、制定合理契約一事,向南部Z農會(為保護當事人,採用代號)進行查證。Z農會理事長表示,契作均由農會自行尋找有意願廠商洽談,媒合過程農委會並沒有涉入,亦沒有提供相關協助。因此,儘管農委會疾呼契作對農業轉型與農民的重要性,實際狀況卻是農會自主接洽廠商、簽署契作合約,再召集農民與農會簽定契約,集體耕作需用品項(如鳳梨)。

一窩蜂「契作」 市場退燒恐致農產「價崩」

鳳梨酥市場「旺旺來」導致鳳梨需求量暴增,加上農委會將此視為加值型農業的重要樣板,大力推波助瀾,許多農會與農民紛紛在近一兩年內投身契作鳳梨的行列。不過,一窩蜂投入生產,供過於求的情況也隨之而來,契作保障收購價格出現崩盤危機,成了農民可能血本無歸的不定時炸彈。農委會雖然曾痛批農民跟風搶種是造成價格崩盤的原因,但是,現在卻因鳳梨酥經濟看似一片榮景,加上符合政府亟欲推廣「新價值鏈農業」的政策方向,於是順手將鳳梨酥產業與契作模式拿來當作政策招牌,卻因缺乏細緻規劃,讓想像中的契作藍圖完全走樣。

在商業機制下相對弱勢的農戶,難逃生產過剩、削價競爭導致價格崩壞,遭到廠商以鳳梨過熟為由大批退貨,最後只能山拋棄果當肥料,認賠殺出再設法借貸「砍掉重練」。這種將命脈依附於廠商的「自經區農業加值」模式,真像農委會所強調的是利大於弊?負責執行政策的主管官員,恐怕需要更深入面對問題進行檢討、修正。

圖說:對於農委會所懷抱的「加值」理想,學界與民團憂心忡忡,沃草等多家網路媒體更在國發會自經區網路溝通會多次提問。不過,農委會對「加值」政策卻無比樂觀。

圖說:鳳梨酥市場「旺旺來」導致鳳梨需求量暴增,加上農委會將此視為加值型農業的重要樣板,大力推波助瀾,許多農會與農民紛紛在近一兩年內投身契作鳳梨的行列。

圖說:鳳梨酥成為熱銷商品,帶動大批廠商投入市場,農民鳳梨契作面積亦快速攀升。陳保基過去經常批評農民一窩蜂搶種特定作物,投機心態造成損失咎由自取,農民抱怨,目前已造成生產過剩廠商無力消化而退貨的鳳梨契作「瘋潮」,最大的推手就是農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