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公民團體「台灣公民陣線」、「經濟民主連合」智庫今(22)日舉辦 2024 公民政綱發表會,呼籲建構國家防衛韌性、強化國安體制。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黎寶文也建議重啟《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法,配合公私協力,強化民防系統韌性。他說:「戰爭與和平,是每個國家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民防已是國際趨勢,像瑞典都在發民防手冊,預作準備更是負責任政府該做的事。反倒為何有些媒體或意見希望我們不要去思考?這才是問題。
《沃草》會後也問黎寶文針對先前《全動法》修法引起的爭議,他認為,其實大多數爭議只是「想像中的稻草人」,民主政府若沒有透過法律授權就直接進行管制,會損及人民的權力義務,所以對《全動法》修法是必要的。反而現在不修法,就沒辦法開始做相關準備。
「戰爭與和平,是每個國家每天面臨的問題!」黎寶文指出,國家第一要務就是生存,社會才能夠存續、人民才能夠安定。平時就開始對此思考、預作準備,才是國際趨勢,不論瑞典、芬蘭都在發放民防手冊,讓人民能夠理解在衝突或緊急狀態下該做什麼,並不是臺灣有何特別考量。他強調,戰爭與和平並非不能碰觸的議題,且是一個負責任的民主政府該做的事。
黎寶文說:「反倒是為什麼有些媒體或意見希望我們不要去思考?這個才是問題!」世界上每個正常的國家,每天都在思考這個議題。
加強灘岸、城鎮、關鍵基礎設施守備部隊
黎寶文指出,參考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於現代戰術及戰略的衝擊,臺灣的國土防衛工作也應該要打破傳統常態性的軍事防衛跟戰時後備動員,這種兩種截然二分的思維。
黎寶文進一步說明,中共對臺灣的威脅已經沒有所謂平戰區分,無煙硝的認知戰、經濟脅迫、軍事襲擾已是常態。所以介於軍事跟非軍事之間的「灰色地帶戰略」,才是每天要面臨危機。不論是海空封鎖、公海攔檢、海事衝突、破壞海纜,甚至是癱瘓關鍵基礎設施,各種可能戰略方案,臺灣都應該有所準備。
黎寶文表示,面對未來這種可能還不到軍事程度,但已是明確威脅的情境,維持臺灣政府和社會的持續運作,甚至是在軍事壓力之下的持續抵抗,防衛韌性的建構才是臺灣未來國家防衛的關鍵,也是臺海決勝關鍵,甚至是國際社會要來馳援臺灣的一個必要條件。臺灣該思考,如何強化生存韌性、建構國家應對從戰爭到灰色地帶各類危機情境的能力。
黎寶文主張,應該要落實灘岸、城鎮、關鍵基礎設施守備部隊的實兵化,及常態的編裝組訓。目前現有 18 萬的職業軍人所組建的主戰部隊,集中在海軍、空軍、地面打擊部隊、陸戰航特、憲兵等特種部隊,在平時並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形成全面性的國土防衛。而是需要靠戰時的動員後備軍人,甚至是納編軍校的學生來形成國土守備部隊,擔任灘岸、城鎮、關鍵基礎設施守備的任務。
黎寶文表示,目前擔任這些任務的「甲種步兵旅」,實際上就是「有官無兵」的基幹旅新訓中心。未來 18 個縣市的後備旅,更要在 2024 年才會擴編完成。
臺灣目前面對的威脅更加多元。黎寶文舉例,解放軍有可能突然發動非典型的海陸空三棲突襲作戰,像是以散兵部隊空降、直升機機降、氣墊船快速接近,或者是特種部隊對臺灣軍政要員的斬首突襲,甚至癱瘓臺灣的關鍵基礎設施,或在港口建立臨時的兵力據點。有官無兵的基幹旅,或許能動員以應付傳統的大船團、兩棲登陸作戰,但顯然不足以在第一時間應付國土守衛。
黎寶文指出,去年的「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顯見未來義務役並非為主戰部隊補充人力,而是要作為國土守衛隊。他也引述總統蔡英文在視察教召時強調:「仗在哪裡打,部隊就在哪裡訓練。」現地的戰場經營非常重要,要讓部隊擁有守備部隊該有的能力,包括限制空間作戰、城鎮防衛工事、無人機運用、中低空攻擊的防禦等任務,都應該要想辦法讓部隊能夠有相關訓練,提高存活率跟靈活性。
黎寶文也認為,現行《全動法》仍停留在過去時代的想像,必須依靠總統用《憲法》宣布緊急命令,才能夠由動員準備階段進到動員實施階段。他主張,應該要修正《全動法》,強化動員實施階段的政府任務權責、人民權利義務、違法行為處置等規範,同時明定特殊緊急情況得以直接進入動員實施階段的事前授權機制。
「爭取時間是未來臺海衝突致勝的關鍵!」黎寶文強調,分工明確與公私協力民防系統,更是有助於戰時持續維持社會秩序、提供公共服務、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的功能,有助於臺灣未來持續能夠維持人民的抵抗意。呼籲未來應以個人或社區為單位,公私協力推廣防災與防衛一體的訓練跟認證,建構以志願者為主體的在地志願網絡,適時配合各式的非戰鬥勤務,來強化臺灣社會整體防衛的韌性。
黎寶文最後也建議,應建立「平時公務員、災防公務員、緊急應變狀態公務員」,三位一體的新公務員體制。他指出,公務員的任務也應隨著國家防衛需要調整。政府應該事前計畫各式災難或緊急應變情境下的指揮體系統,並明確將任務賦予各級的公務員,訂定定期的演練計畫,確保三位一體的公務員體制能夠轉換順利。
面對中國脅迫臺灣的野心,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呼籲修改《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提升總統國安幕僚的質與量、杜絕封閉小圈圈決策。國安會的組織上,應該要增加幕僚人員配置,且清楚定位為非軍職人員,包括常態性的編制公務員,及政治任命的專業幕僚,提升政策質與量。也認為國安會要定期公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讓政府各部會了解國家整體目標與策略,進而促成更多跨部會合作。
為防止中國的野心跟滲透,陳方隅也參考日本內閣的「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建議在行政院下設置「經濟安全政務委員」,矯正各部會尤其是財經官員所欠缺的國安意識。
陳方隅也直言,目前一年一次的行政院國土安全匯報,應該改制為「總體安全匯報」,在法制上要涵蓋國土安全、經濟安全、資訊安全、災害防救面向,並且改為至少一季開一次,不能夠一年才開一次、虛應故事。他也認為,目前政府體制缺乏緊急重大事件的專責處理單位,建議現有「國土安全辦公室」改制為總體安全處,變成一個常態性的總體安全幕僚機構,設立 24 小時的輪值機制、隨時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