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2024總統、立委倒數50天,各候選人今天登記截止,交通安全被認為是這次大選的重要議題。機車路權團體將在本週日(11/26)號召機車族至交通部外陳情,訴求「取消機車禁行內車道與強制待轉」等行車權益,並開放大型重機(紅黃牌)上國道、能停機車格,後續將依照各候選人對機車路權的表態,提出「投票指南」。獨派團體「公投盟」總召、「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羅宜指出,交通問題是過去國民黨戒嚴體制留下來的諸多問題之一,也理解民進黨很難在短時間根除長期弊病。他強調,從民進黨政府今年提出《道路安全交通基本法》草案,可看出其努力,也有許多立委積極替機車路權發聲,但仍必須改革交通部長期「以車為本」的觀念與政策,才能促進道路平權。

中華民國大型重型機車經營同業全國促進會、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台灣交通安全協會、中華民國大型重型機車車友協會等團體週二(21)召開「1126 國道安全,還我路權——我們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行前記者會。(攝影/朱乃瑩)
近年來,因為幾起嚴重交通意外引起民怨,總統蔡英文也宣示改善道路安全,政府也提出斑馬線禮讓行人等有感政策。機車路權團體也認為,台灣近六成、1500萬人口擁有的機車,用路權卻始終不如汽車,其中交通部訂定的行政命令《道路安全交通規則》第 99 條中,關於機車「強制待轉」與「強制行駛外車道」兩大規範更長期被詬病。
11 月 26 日集會的主辦團體在本週二(21)舉辦行前記者會,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黃柏岳強調,《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99 條規定機車應行駛外側車道,但外側常常面臨違停、併排停車 ,警力又不足以完全排除,導致機車事故與傷亡。
重機業者團體「中華民國大型重型機車經營同業全國促進會」理事長洪鉅順說,現在有開放大型重機行駛快速道路,但封閉式的高速公路更安全。他強調,民調中只有 29% 民眾知道 2011 年就立法通過(有條件)開放重機行駛高速公路,但交通部不但沒宣導,反而一直以民意為藉口拒絕重機訴求,非常沒道理。
至於現行法規規定重機應停在汽車格,洪鉅順說,停車格問題造成重機與汽車長年對立,這是不對的,重機有分體積大小,大的應該停在汽車格、小的停機車格,才能妥善利用空間。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長陳宏益痛批,台灣以車種分道、禁止摩托車行駛各級道路的交通環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自外於國際」,許多外國人來台租機車旅遊卻上了國道,「不該怪他誤上國道,而是台灣誤創了不合理的環境!」
《沃草》也另外訪問了機權會副理事長吳祥瑀、理事羅宜。機權會曾在 2021 年在台北市發起「待轉大富翁」,用合法待轉抗議不合理規則,但路權申請人羅宜、參與者吳祥瑀卻因此收到罰單。
「道安規則第 99 條一定要拿掉,不然地方政府很難做事!」機權會副理事長、臉書粉專「企鵝交通手札」創辦人吳祥瑀對《沃草》表示,交通部雖在今(2023)年 4 月底的道安說明會宣示,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開放部分路段機車直接左轉,但實務上,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擔心牴觸道安規則而不敢做,甚至當他們請立委行文交通部做出明確函示,交通部反而退縮說要再討論,「宣示變成一場空,根本沒在做。」
「現在腳踏車因為怕機車,都騎在人行道,如果機車走內線、腳踏車走外線,人行道才能還給行人。」吳祥瑀進一步指出,取消機車禁行內車道的限制,有助於緩解「行人地獄」困境。
長期從事台獨運動與轉型正義工作,曾向慈湖蔣中正棺木潑漆的羅宜,這幾年也投入機車路權的工作,擔任機權會理事,他強調機車對車流與環境造成的負擔更少,使用哪種交通工具應該是個人選擇,個人也會付出相應的養車成本,但這些成本不該來自對機車權益的制度性限縮,來迎合「開車的尊貴、騎車的下賤」的歧視環境。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羅宜(攝影/朱乃瑩)
羅宜指出,傳統「交通幫」多著墨在鐵、公路等硬體建設,整個交通體系早已形成「以車為本」的組織文化,多憑感覺要求機車禮讓「好像更安全」的汽車,想最近主推路權的網紅「cheap」就曾因柯文哲市府找他業配道路安全宣傳,但內容明顯歧視機車路權,大罵過過柯文哲市府。
「最根本的原因是交通教育!」羅宜直言,多數台灣人的駕駛習慣來自學長姐或家長,但在這種「師徒傳承」的教育下,只會形成籠統的行車概念,法制與安全觀念卻常有不足。他舉例,在關於機車禁行內側車道的爭論中,反對方一下說機車跟不上主要車流,一下又說機車高速鑽車陣很危險,「用路人的經驗都是破碎的,交通部應該去統合、研究這些矛盾認知,而不是一味順著民意!」
「國民黨絲毫不在乎交通,只在乎交通背後的利益。」羅宜透露,他參與的機車路權團體,對國民黨立委游毓蘭長年關心機車權益相當有感,但「游毓蘭關心,不等於國民黨關心」,例如侯友宜執政的新北市率先提出北宜區間測速、改裝機車宵禁等政策,且相較於台北市在柯文哲、蔣萬安任內都願意和路權團體討論哪些路口可以不強制待轉,新北市則對機車歧視特別深,「一整年只開會討論過幾個小路口。」
羅宜認為,交通問題只是過去國民黨戒嚴體制留下來的諸多問題之一,因此他們才提出「交通解嚴、道路平權」的口號,也理解民進黨政府兩次執政都很難根除長期弊病,但民進黨不應為了討好中間保守選民,而放棄長期支持本土派的進步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