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改是什麼?預計 2029 完成的年改,現在被藍白中止會怎樣?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在藍白過半數的國會,新年一開始就在本(1)月 7 日聯手三讀通過警察年改《警察人員人事條例》。把警察人員之退休年金所得替代率上限定為 80%,基層員警月退將比公務員最高職等的次長還高,國庫預估支出 660 億,退撫基金恐提早在 2049 年破產。也被認為破壞退撫制度公平性、加深世代及職業剝奪感。
在警察年改三讀後,藍白立委開心大喊:「下一個是軍公教!」中國國民黨籍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委吳宗憲也表示,最慢下會期將排審攸關公教年改的《公務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意味著民進黨 2016 國會過半後,所推動預計在 2029 年完成的的軍公教年改,全面走回頭路已經不遠。
年改上路 6 年多,回補基金節省 2500 多億,卻面臨藍白「選贏就改回來」的困境,年改要是被中止會造成什麼後果?
年金改革(年改)是什麼?
1995 年退撫新制上路後,並未依照歷次精算最適費率繳費。加上給付和 18%優惠存款制度,造成平均月退休所得超過現職待遇的 80 %、甚至有很多人還會領到超過 100% 以上,意即退休金比薪水還多,退休後領的比工作時還多,除了造成嚴重的世代不正義與年輕人的相對剝奪感,舊制退撫造成國家財政嚴重負擔與其他預算的排擠,新制退撫基金財務也出現大缺口,面臨破產。
早在 2013 年,前中國國民黨籍總統馬英九,與時任行政院長陳冲、立法院長王金平及考試院長關中一同召開記者會,就對年金發表「火車懸崖」說:「年金制度的破產,就像火車掉下前方的懸崖。如果我們及早搭建跨越懸崖的大橋,在我卸任之後,未來這列火車一定會墜崖。」言談間指出年金「繳少、退早、領多」的缺點,並表示:「不能把問題留給下任總統。」
「年金改革一定要做。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馬英九雖頻頻發下豪語,但任內 4 年面對抗議、顧忌選舉,最終還是縮了,改革劃下休止符。
繼任的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於 2016 年成立「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實質開始針對國家的各種社會保險及退休制度進行檢討。
修法引發激烈「反年改」抗爭,民進黨仍於 2017 年通過年改、2018 年上路,分 10 年緩慢遞減過去不合理的高額軍公教退休金。後經大法官解釋,也確認年改基於公共利益,不違背信賴保護原則、不違背《憲法》保障的財產權,宣布合憲。
這次年改讓原本 2020 年就會破產的退撫制度,轉變為至少 30 年有穩健的改革,目前上路已 6 年。
什麼是「所得替代率」?
「所得替代率」是年改中的重要指標,是指退休金的金額與退休前最後薪資之間的比率。算法是把「退休後每月退休金」除以「在職每月月薪」,為退休金給付上限。以退休前月薪為 10 萬為例,若退休後每月可支配 6 萬元,所得替代率即為 60%。
經過年改後,現行法的所得替代率以「兩倍本俸」為分母計算。並將退休公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從 2018 年起,每年降低 1.5%、連續減少 10 年,直到 2029 年所得替代率預計調降到法定最高 62.5%、最低 30%。給付金額也會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達正負 5%時調整。
國民黨的修法訴求是什麼?
中國國民黨立委包括賴士葆、張智倫、張嘉郡、徐欣瑩、邱振軍、林思銘、徐宇甄、黃建豪、馬文君、傅崐萁、王鴻薇、黃建賓、陳玉珍、羅智強等人,都提出《公務員退休資遣撫卹法》
修法版本。
各版本皆以物價飛漲為由,要求於 2024 年後停砍所得替代率。依照銓敘部所公佈的 2024 年數據,目前公教人員平均月退休金是 5 萬,更有 75%達到 5.1 萬以上。
目前進度及正反意見
國民黨籍召委吳宗憲,曾在去(2024)年 12 月 5 日試圖排審此案。民進黨則主張,爭議修法應該「先公聽、再審查」,最終當天僅進行詢答。
目前由民進黨籍召委鍾佳濱、國民黨籍召委吳宗憲各排一場公聽會,但意見仍分歧。
贊成停砍者,例如過去宣稱 4 菜 1 湯是「縮衣節食」的反年改大將、前中華民國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則認為,現在國家超有錢、「財政困難」的理由消失:「國家總預算是 1 兆 9000 多億,今年我們國家的預算是 2 兆 9000 多億,明年就要達到 3 兆 1000 億,國家的預算越來越多,但是軍公教的退撫預算都沒有增加。舉債買國防武器、買了一些破銅爛鐵,卻要軍公教負擔。」也呼籲民進黨「放下屠刀」。
中華民國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高誓男認為,通膨日益嚴重,不夠養老小:「公務員退休了,可能還有奉養父母、養育子女的責任。有很多退休前輩說,再不停砍已經無法負擔重病、甚至罹癌的看護費用, 他們不敢去看醫生,天天都是過著等死的日子,可憐啊!」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黃耀南:「每年 1 月 1 日,這些退休人員就要扣 1.5%、大概數千元不等,然後物價漲,叫這些長者承受這樣的痛,各位理解嗎?這不是一、兩千的事情,這是心情的折磨,比什麼都痛苦。」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指出,勞保可以「撥補就是改革」,年改為何不行:「之前勞動部也強調撥補就是改革,估計未來 50 年挹注金額會減少 2800 億,但平均一年只要撥補 56 億,我們需要銓敘部撥補。」
反對停砍者則認為,改革不應停擺,撥補更不是改革。
屏科大教授林宏陽:調降所得替代率是趨勢
研究年金制度 20 年的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林宏陽指出,很少看到有國家是以「撥補」作為主要改革的手段,比較可能是一個暫時性措施。財務或資金上的永續、制度的可調整性,會是比較主要的方式。
林宏陽說,臺灣確實是屬於「俾斯麥體系」,因為當時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價值思維,比較高的所得替代率是來自於當事人必須要用這份所得去照顧家中的所有依附者。但現代女性勞動參與率提升後,也必須面臨相應的調整。像是德國的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所得替代率也是朝 60%,甚至繼續下探的趨勢在改革,「俾斯麥體系」建立的 1880 年代時空背景跟現在不一樣。
林宏陽說,世界各國公務人員以及普遍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都不斷在調降當中。尤其必須考慮社福政策的完善,能取代退休後對於現金的需求。像是台灣有健保、職災保險等社會安全制度,還有一些福利、給付等,這在過去其實都很欠缺。過去將所得替代率設得比較高,是有其時代背景。
「給付金額,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林宏陽直言,台灣的年金保險制度,真正欠缺的是所得重分配的計算機制,對於薪資較少的人口群,很難給予適足的保障。
林宏陽強調,恩給制的給付制度都有成本考量,過去因此被拖垮財政的例子也很多。如果今天因為雇主是政府就沒有成本的考量,是一個蠻危險的財政幻覺。單獨提高特定職業別的年金制度,更是缺乏公平性。
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劉侑學:改革特定族群,就是不公平待遇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劉侑學指出,藍白立委的提案在討論物價,但畢竟物價的波動是對所有人都造成影響的 ,如果只單方面改革某一個特定的族群,對另外一個族群來說,就是一種不公平的待遇。
「三心二意的作法,嚴重傷害公共政策的討論!」這一波年金改革的起點其實是 2012 年 ,也就是馬英九執政所發動的,後來因為許多政治上的反彈而停止。可是到 2016 年馬總統要交接給蔡英文的時候,還耳提面命說要進行年金改革。當時的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也認為,這是一個時間炸彈,也支持要改革。可是,後來包括國民黨的立法院黨團,從原本開放由個別委員能夠提案,到後來只允許臨時動議,到後來的焦土抗爭,到現在為止更要停止改革這件事情,態度反覆。
劉侑學也直言,2016 年蔡英文上台以後,也說要進行勞保改革。殊不知最後勞動部卻說「撥補就是一種改革」,這句話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那試想對軍公教的族群來說,為什麼撥補不能是一個改革途徑?
前公務員、民團理事長何昀峯:另創平衡基金、增非金錢給付
前公務員、返觀台灣公共治理協會理事長何昀峯指出,過去年金改革的方案正在為原本奄奄一息的退撫基金取得生機,使退撫基金這個大水庫有機會能夠延續它的使用壽命,改革不該停止。
何昀峯建議,可以依據國家的財政、經濟發展的成果,基於在職的功績原則,在退撫基金之外,提供額外的金錢性給付,或是非金錢性給付。這些部分一則可以平衡基金、強化財務性的補助。另外也讓我們退休人員的延伸性福利有多元的方案,來彌補大家心中的不滿。
何昀峯以瑞典政府的平衡基金為例,建立財務自主平衡機制,讓它能夠達到收支平衡,如果有不平衡的時候,也能有救助方案,避免基金逕行破產,有效創造真正的平衡感。他建議,政府應該設計一個跨世代共享的平衡基金,解決退休前輩的擔憂,也解決年輕世代的擔憂,用一個突破僵局、具有發展性的制度,彌補過去的創傷跟裂痕。
至於非金錢性的給付福利,何昀峯建議可以參考 OECD 國家的方案。或許可以用點數的精神,提供公共服務里程,讓已退休的公務前輩用在職的功績或年資換取里程、以比較優惠的價格提供生活物品的消費、換來補助,藉以平衡通貨膨脹造成的挑戰。
退休教師賴漢生:國家會被我領垮,當然要改革!
「改革 6 年了,我現在還領 6 萬 2000 塊!」新北市網溪國小退休教師賴漢生拿著他的存摺指出,他 50 歲退休, 到 60 歲已經領了 1000 萬,直到今年 67 歲,退休金已經領了 17 年「你說這個國家會不會被我領垮?」
賴漢生說,自己也是好手好腳、經驗也很豐富,當然可以繼續服務。但當初面對這麼好的退休制度,為什麼不退休呢?要修法再給他更多錢的話,當然也認為很好。但要是最終考慮到國家的發展,他認為這樣的國家制度當然要改革。
賴漢生估算, 按照現行的年改,5 年以後他還能月領 5.5 萬元,這樣的退休生活「不是過養小三,或者是到世界去旅遊的生活,基本生活沒有問題!」
銓敘部:年改橫跨藍綠,改革列車不該停止
「細節可以去討論的,但改革列車就不要停止下來!」銓敘部長施能傑指出,年改是橫跨藍綠執政。改革有 3 個主因:第一,基金會用罄;第二,月退休所得跟現職所得差距太近;第三,起支年齡太早。所以從馬英九到蔡英文任內,都一直在處理,目標是讓基金用罄能夠延後一世代、月退休所得更合理。
當初為何一定要減?施能傑指出,就是當初沒有根據費率足額提撥,導致缺口,現在是大家一起來負擔責任。所謂「政府當然應該負擔支付保證責任」,原意其實應該是基金先自給自足、無論已經退休的人、或者是在職的人,大家一起來努力,真的不足最終當然政府就應該來處理。
施能傑說,年改節省的錢,統統全數挹注回這個基金,不是政府拿去做任何的公共支出,因為有這個很龐大的撥補,讓退撫基金的失衡轉為平衡,基金累積更多錢。
萬一修法真的通過終止年改,施能傑說,基金用罄年限會提早,未來預計撥補的 2800 億元也不會再進來,年度收支失去平衡,也讓基金可以投資標的越少。解決方案就只能持續調高現職人員費率。至於要提高投資效益,也可以再努力,但缺口實在太大。
再者,施能傑說,這也一定會更造成退休者的平均月退休金,跟現職工作者的月薪差距更小。他強調:「從一個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來講,真的不應該一個已經奉獻過、現在沒有工作的人,拿的月退休金會跟現職的月薪沒有差到一定差距,這不是很適合!」最後,依賴「撥補」是不是好的方式?對納稅人以及世代的公平性也需要討論。
施能傑說,2024 年的退休公教人員,平均月退休金是 5 萬元,甚至有 75%達到 5.1 萬以上。他強調,維持現行改革,大家預期未來這幾年會再調降下來,但也不要忘了如果跟著 CPI 做調整,這個數字大概會維持。而 5 萬元也等於一般公務員的本俸加專業加給、平均月薪的 8 成。
「5.1 萬,是不是夠你一個人的基本生活?」施能傑強調,退休金是在照顧個人基本生活需求,並不是還要去幫助你的小孩子、幫助他付房租。「基本生活有人會過得非常尊榮,有些可能是這樣就可以了,那一條線要畫在哪裡?社會上應該去討論的一個事情。」
施能傑也強調,年改減少的部分,讓大家感受最深的,其實應該是優存 18%部分。所有月退休所得減少的,公務人員大概有 81%是優存、教育人員則約有 91%是優存。意思就是,執行到目前為止 ,減少的都是優存所得,真正根據法律的月退休金占的比例,沒有那麼高。
關於撥補,施能傑也說,近 3000 億對退輔基金的挹注,絕大部分來自優存利息的歸零。簡單來講,現在節省的都是優存利息,也就是節省人民納的稅,而非原本退休金。如果反對者認為,這樣不是撥補的話,就跟社會講「優存是應該的?」
施能傑也呼籲,不要再去想那 60%的法定名目所得替代率,實際已經沒有太大意義!應該要隨著年度的調薪,去換算實質的替代率。以 2024 年來講,法定所得替代率(分母)目前是 67.5%,但實際所得替代率是 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