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臉書、Google 等數位平台藉由媒體提供的內容販售廣告盈利,卻不用管理假消息、仇恨言論與分潤給出錢出力製作內容的媒體,對媒體環境及民主造成極為負面的影響,世界各國都正陸續提出對策,臺灣也不例外。民進黨立委范雲今日召開公聽會,邀請媒體勞工、資方及學界代表討論新聞機構與 Meta、Google 等大型數位平台議價機制。台北市雜誌公會監事邱大山指出,大型數位平台正在傷害台灣民主,由於平台擁有絕對數據優勢,第四權為了爭取更多流量,從標題到內容都向演算法傾斜,導致更多讀者流向平台,內容也無法真正表達新聞價值。網路媒體東森 ETToday 總編輯林妏純也自曝,「沒下內容農場標題,流量就被 Google 降 40%,有農場標題的類似文章卻變成首頁,我能怎麼辦?」
范雲表示,新聞媒體是民主國家重要的「第四權」,有監督政府職能,也是民間進步力量。而大型數位平台成為新聞中介者,也獲得很大的廣告收益,如果無法合理分潤,會造成新聞業的生存危機,影響民主發展。
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指出,報紙廣告收入在 2010 年還有 199.5 億,連續十年下滑,到了 2021 年只剩 9.6 億。張廖萬堅感嘆,「看似平台讓媒體擁有更高的流量,但流量收益被數位平台壟斷,這是全球性現象,但澳洲、歐洲都有提出一些對策,台灣應該從速立法!」
林楚茵認為,唯有政府出面,促使數位平台與媒體機構坐上談判桌,才能保護岌岌可危的新聞產業,但「政府的手不能直接伸進談判桌」、強制制定分潤比例,而是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林楚茵也向為出席公聽會的平台業者喊話說,「他們可能擔心被集體公審,但我們是希望建立互惠、共榮、共享的機制,大家一起把餅做大!
數發部數位產業署專門委員陳慧慧說明,根據 2021 年以來召集平台、新聞業者與跨部會協調結果,數發部將與數位平台溝通,促使其儘速提出「數位共榮」的具體方案;通傳會(電視主管機關)與文化部(平面媒體主管機關)協助新聞產業形成共識、追蹤雙方協商進度;公平會於必要時協助新聞產業,豁免聯合(議價)行為。
台大新聞所教授兼所長洪貞玲團隊去(2022)年在文化部補助下,進行平面新聞產業調查,發現報紙近十年來營收腰斬、雜誌紙本銷量也大幅下滑。洪貞玲分析,針對新聞媒體議價規範,國際上有「市場議價」、「著作鄰接權」、「特種基金」、「營運課稅」等四種模式。
洪貞玲解釋,「市場議價」是從市場競爭與壟斷的角度,要求數位平台與媒體機構進行協商,但通常設有參與協商媒體的營業額門檻,降低門檻、機制透明化才能利於小型媒體機構;「著作鄰接權」是要求替平台應付費取得新聞授權,但這跟台灣著作權法制相距較遠,相對困難或花時間;「特種基金模式」則是由相關產業回饋一定比例的營收,成立基金以健全新聞產業,而這種模式更訴求政府角色,不能完全交給市場自由運作;「課稅模式」則是針對平台廣告收入課徵稅捐,這種模式可以從平台手中爭取到最高的金額,但後續也需要合理的立法或政策引導,而台灣並未強制要求數位平台「落地」,則是困難之處。
業界齊歎「數位平台傷害台灣民主」 ETToday 總編曝:不下農場標就被 Google 降流量
台北市報業公會理事長陳國瑋表示,「四大報」過去花了 2、30 年,投注龐大資源進行數位轉型,卻沒有得到合理報酬,近十年數位廣告總量增加,但媒體得到的卻變少,希望在今(2023)年底前至少提出一個立法草案。而在立法完成之前,公會同意數位平台提出「基金模式」善盡社會責任,但希望基金分配方式更透明。
台北市雜誌公會監事邱大山則說,雜誌公會建議採取「基金模式」或「課稅模式」,而基金分配應該納入記者團體等第三方共同審查,提升報導品質。但不管採取何種模式立法,希望數發部在立法完成前,先促成平台業者與新聞業者溝通、改善媒體環境。
邱大山指出,大型數位平台正在傷害台灣民主。由於目前線上廣告的分潤機制非常不透明,平台擁有絕對數據優勢,媒體為了爭取更多流量,從標題到內容都向演算法傾斜,導致更多讀者流向平台,而媒體內容也無法真正表達新聞價值,「我們想獲得更多流量,結果卻是惡性循環、自己傷害自己。」
電視公會秘書長朱蓓苓也說,平台的演算法一變再變,但新聞邏輯不應該遵從演算法邏輯,讓真正有價值的新聞不被關注,希望平台提供明確的演算機制、內容推薦與廣告分潤機制。立法模式上,則傾向「強制議價」或「著作鄰接權」。
網路媒體東森 ETToday 總編輯林妏純無奈表示,’「我們也想套上優質的外套,但我們做了一個得到『卓越新聞獎』的節目,最後點閱率不到 500、花兩個月拍紀錄片式的核四專題,在 Youtube 點閱率不到 1000」、「大家都討厭內容農場,但我們最近完全沒有農場標題,流量就被 Google 下降了 40%,有農場標題的類似文章卻變成首頁,請問我要怎麼辦?」
衛星廣播電視公會秘書長陳依玫強調,電視業界向數位平台提出(分潤)訴求有高度正當性,因為電視是高成本投入,且節目品質受法律約束,而 24 小時、 365 天輪播的大量產製,也成就產業生態系,但目前資源不足以讓產業健全發展,「不是我們做不好,我們努力維持節目品質但都在乾燒!」談到電視業界的惡質環境,他舉例,「有金鐘導演在頒獎台上掉淚說,電視片尾的感謝名單都是「對不起」名單。」
電視學會研究委員何國華則代表公廣集團提出,不論採取何種議價模式,也應該將公廣集團納入分潤。
記者協會籲分潤「孵化優質報導」:平台付費像打開水庫閘門,缺乏導引會造成「動機良善的破壞」
台灣記者協會理事李志德表示,就算平台向新聞機構付費,未必能重建新聞專業與新聞尊嚴,甚至可能剛好相反,「網路平台是亂象之一,更大原因是主管為了爭取點閱,大量生產吸引眼球的不理想內容!」就像突然把水庫閘門打開,大水沖下時如果下游引導錯誤,可能造成「動機良善的巨大破壞。」
他強調,數位平台付費機制必須有「二次分配機制」,以這筆費用建立「孵化器」基金,催生中小型媒體加速行業自我淘汰、鼓勵媒體開發新項目或專題報導,並協助獨立記者、自由撰稿人與大型新聞機構議價。
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理事長嚴文廷說,從前記者一天只要發一兩則新聞,但在數位新聞發展後,他的後輩一天要發十幾條即時新聞,工作條件和薪資都在下降,「新聞量變大,就出現監視器、行車記錄器新聞,因為那最快。」他感嘆,沒有人不努力,但做出來的新聞被笑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讓人非常心酸。
嚴文廷表示,一線工作者需要被支持做出好新聞,因此訴求平台與媒體議價過程,必須讓勞工參與,例如新聞授權金分配必須納入勞資協商,否則環境不會變好;如果成立基金,希望用於補助產製優質報導,且基金應該納入業者、一線工作者、媒體平台三方。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副理事長王燕杰則說,媒體分潤進入勞資會議似乎不容易達到,但仍然支持。他認為,較好的做法是直接將分潤提撥一定比例,投入公共媒體,比較容易看到實效。最後,分潤結果應該是公開資訊,讓所有人都能上網查到,勞資才能公平協商。
網媒主管機關竟是經濟部?業者:過去座談都被漏掉,擔心上不了談判桌
有別於電子媒體(電視)由 NCC 管理、平面媒體(報紙雜誌)由文化部管理,網路媒體的主管機關卻是經濟部,外界曾多次呼籲由新成立的數發部接管。而過去行政院、數發部召集的歷次會議,均未邀請純網媒,林楚茵也特別希望純網媒在公聽會上發言。
數發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林俊秀表示,數發部將持續跟平台溝通,范雲不滿直呼「我有沒有聽錯?」強調之所以支持在數發部成立「數位產業署」,就是希望能管理純數位的平台業者,「不應該再丟下數位媒體,叫他去找主管機關!」
林俊秀則說,數發部並非新聞主管機關,缺乏專業去判定網媒屬於娛樂產業或新聞機構,這需要文化部或 NCC 認定。會後林俊秀接受記者訪問,再次否定由數發部擔任網媒主管機關的可能,強調同一行業內的實體與虛擬管理方式要一致,「如果所有產業數位化之後都由我們管,那就變成數位行政院了!」
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秘書長盧諭緯不滿說,過去談媒體議價時,網媒常常被漏掉,數位媒體被當成「數位經濟」,因此受經濟部商業司或中小企業司列管,但這在經濟部主管的其他業務中,體量實在太小,希望主管機關給予更多重視。他也指出,協會反對用補助概念成立基金,而應該建立新模式鼓勵媒體。他強調,「大數據」讓平台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這是平台最大的資源,希望幫助媒體整合數據,做到與國際媒體匹敵。
盧諭緯進一步指出,數位媒體法案應該更廣泛考慮數位媒體的變化,納入OTT影視平台,而非僅著眼於 Meta、Google 兩大平台。此外,國際媒體平台多未在台灣落地,立法也難形成約束力。
網媒媒體東森 ETToday 總編輯林妏純也說,聽到數發部說要是由文化部與 NCC 認定業者,「我就心慌慌,很擔心到時上不了談判桌。」
范雲總結說,希望數發部後續邀請媒體與平台座談時,也應該考慮純網媒代表、勞方代表與學界代表,並表示會請其他立委提出版本,以此督促數發部提出行政機關版本。他也評估,相關法案很難在這個會期排入委員會議程,但有機會通過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