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用兩岸不能提台獨中國言論審查怎麼滲透台美政界學界

發佈時間 2024/10/29 08:54:49
最後更新 2024/11/14 04:04:59

【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路透社今(29)日獨家報導,習近平曾在去(2023)年 11 月「拜習會」時,要求拜登改變用詞,從美國一貫的「不支持(does not support)」變成「反對(oppose)」台灣獨立,拜登則沒有答應,之後中共官員還多次提出要求。從政界到學界,橫跨美國與台灣,都可以看到中國要求避免特定詞彙或是必須說出特定關鍵字的例子。上月訪台的知名美國中國研究學者、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特聘講座教授 Perry Link(林培瑞)就舉例,在美國學界要說「兩岸問題」、「海峽問題」,也不能說「台獨」。台灣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沈秀華也指出,中國透過讓與部分利益、讓人產生依賴慣性,「一旦你開始想去中國,就會有自我審查,而去了自然就會喊『兩岸一家親』」。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特聘講座教授 Perry Link(林培瑞)上(9)月訪台,在中研院、監察院等多場學術交流,分析中國近年急遽變化的言論環境。(攝影/朱乃瑩)

Perry Link(林培瑞)是美國哈佛大學中國史博士,現在擔任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特聘講座教授,已經 80 歲他是知名的資深中國研究者,曾在 1972 年中美破冰「乒乓外交」時為雙方翻譯;也曾在 1989 年天安門事件時,協助庇護民主運動者。在全世界仍張開手擁抱中國時,他在 2002 年就提出 ”The Anaconda in the Chandelier”(吊燈裡的巨蟒),亦即中共利用不明確的紅線迫使人們自我審查,讓食人蟒蛇的陰影籠罩在整個房間,但不直接現身。讓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獲獎並獲罪的「零八憲章」,也是由他翻譯成英文。

對於習近平時代的意識形態控制,他曾比喻,毛澤東和習近平表面上都控制了思想,但如果說毛澤東時代是實質「洗腦」,習時代的人們更像只有表面上服從權威的「洗嘴」。

林培瑞在上(9)月訪台一週進行大量學術交流,9 月 12 日在中研院與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吳介民、研究員林宗弘、清大社會所副教授沈秀華等多位學者及左岸出版社總編輯黃秀如對談。

中共言論審查:對內讓人民「精神分裂」、對外投射「審查全球化」

談及中共長期壓制言論對中國人的精神影響,林培瑞認為,長期壓制讓人的意識與語言產生割裂,甚至精神分裂,「晚上跟朋友吃飯喝酒可以罵習近平,白天出門上班就變成不同的語言。」他進一步指出,中共早期的理想主義者在經過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以後,「為人民服務」的信仰早就消失,但表面上仍維持共產主義的語言,這也影響後續世代的道德觀念及功利主義。

「各國學生都會作弊,但中國學生對作弊特別得意洋洋。」他觀察在美國大學接觸的中國留學生,似乎有一種「能拿到好處就是本事」的態度,而不會感到窘迫或道德有虧。

中共除了對內部嚴控言論,連別國的言論都想審查。

「在美國學界要說『海峽問題』或『兩岸問題』,不能說『台獨』。我也受到那種巨蟒的影響困擾,但一上黑名單就沒有(困擾)了!」林培瑞坦言,在中國日益擴張的影響力之下,說真話有風險和代價,自我審查變成「Don’t be stupid」的選擇,久了就變成「化石」一樣僵固的東西。

吳介民則回應,言論審查對走過威權時代的台灣人而言並不陌生,但中國經濟起飛後,利用其銳實力、經濟實力對外干預全球言論,發展出的「全球審查機制」卻相當特殊;陳明祺補充說,中國擁有全球影響力,「蔣介石政權比起來像是個笑話,在內部壓迫自己的人民,但在外部毫無影響力。」

中國境外審查的最新例證是,路透社今(29)日獨家報導,習近平曾在去(2023)年 11 月「拜習會」時,要求拜登改變用詞,從美國一貫的「不支持(does not support)」變成「反對(oppose)」台灣獨立,拜登則沒有答應,之後中共官員還多次提出要求,但被美方官員拒絕。

中共威脅漸成西方共識,台灣不再孤軍奮戰

台灣長期受中國壓迫,遠比國際更早意識到中國的威脅,2014 年的「三一八運動」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反對中國經貿統戰。吳介民等學者在 2017 年初主編《吊燈裡的巨蟒》,統整中國如何對外投射影響力;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在當年底發表《銳實力報告》,分析中、俄等威權國家滲透民主國家的媒體、學術、政治界,干預內部民主並推動對中國有利的氛圍,這一概念獲得廣泛認同。

川普 2016 年當選後指責中國偷竊美國經濟,2018 年起在經貿領域發動反制,演變至今,歐美政界已經普遍意識到中國對全球秩序的破壞與挑戰。吳介民認為,中國外溢的言論審查與銳實力投射、對台軍事威脅一直存在,但 2018 年之後美國與中國之間展開戰略競爭、正式撕破臉、「巨蟒不再隱藏」,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中共的巨大威脅。

拒絕「沒有底線的審查」 出版社保持自我步調

台灣「左岸出版社」推出的許多書籍都在中國被查禁,總編輯黃秀如舉了許多荒謬的實例,包括版權頁出現台灣「國家圖書館」、學者頭銜寫到「國立」大學都是被禁的理由,甚至在同一本講述俄羅斯歷史的專書裡,描述古羅斯歷史的上冊可以進中國,但下冊提到「蘇聯解體」就被禁。

黃秀如認為,中國的審查「不會有底線」,也不可能找到統一的標準,反而是保持自己的出版步伐,還有機會把訊息送進去,「如果我們要做跟中國研究有關的事情,就要設法不直接跟它(審查制度)面對面」。

沈秀華則指出,中國對台統戰除了直接用經濟利益收買,也會透過賦予特權吸引人赴中,讓其產生依賴的慣性,「一旦你開始想去中國,就會有自我審查,而去了自然就會喊兩岸一家親。」

吳介民也對《沃草》表示類似看法,他指出,中共的影響力是分眾的,對於「早就去不了中國」的人,以及「還想要去中國」做生意或交流的人,控制程度和和威脅樣態就不一樣,「從政治上來說,對國民黨的效果當然比對民進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