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中心最新民調 63%民眾認為即使損害言論自由政府也應限制假訊息傳播

發佈時間 2023/5/24 10:42:23
最後更新 2023/5/24 10:42:25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數位中介法》去年修法因輿論猛攻而暫緩,不過上週最新民調顯示,高達 9 成民眾贊成社群建立假訊息自律機制,而 63% 民眾認為即使損害言論自由,政府也該限制假訊息傳播、68% 認為平台應該限制假訊息傳播。台大新聞研究所所長洪貞玲也指出,民眾認為遏止假訊息最佳方法,就是政府立法管制。

2023 假訊息年度調查發表暨高峰論壇(攝影/廖昱涵)

2023 假訊息年度調查發表暨高峰論壇(攝影/廖昱涵)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台大新聞研究所、中嘉寬頻合作於 19 日舉辦「2023年假訊息年度調查發表暨高峰論壇」,由洪貞玲、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佑宗、台大新聞所教授謝吉隆發表「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假訊息散佈情形仍嚴重,有高達 83% 民眾收過假消息,比起去年的 74% 更高。進一步調查,民眾認為媒體、政治人物、境外勢力這三類人最常製造假消息,分別佔比 64%、64%、58%。這也造成對社會信任的減少,尤其對媒體減少 66%、政治人物也高達 62%,對政府也減少 55%。

洪貞玲指出,過去 NCC 試圖提出《數位中介法》草案,引發高度爭議,因此也針對假消息的咎責和因應之道做出相關民調。結果顯示傳播媒體、政府官員、傳播假消息者,是最該負責的前三名。更有高達 9 成民眾同意,應該透過立法要求臉書、IG 等社群媒體建立假消息的自律機制。

台大新聞研究所所長洪貞玲(攝影/廖昱涵)

台大新聞研究所所長洪貞玲(攝影/廖昱涵)

在即使言論限制言論自由的狀況下,也有 63% 民眾認為政府該限制假訊息傳播,也有 68% 贊同平台應該限制假訊息傳播。可見民眾對於保護言論自由和假消息的限制,權衡之下都以限制假訊息為考量。

洪貞玲也說,在臺灣的假訊息防治是公私協力,而且是一種多方、各種策略並進的方式。然而從民眾的角度而言,去調查認為哪種方法最好?民眾居然最支持的方法是「加強政府立法管制」,次佳的方法則是在落在「提高媒體報導正確度」。

政治謠言「信者恆信」、事實查核對中間選民有用

張佑宗則從事實查核的實驗中觀察到,政治類和非政治類的查核有不同效果。對於政治事件的查核效果,受到黨派立場影響,意即對民進黨的攻擊,泛藍支持者是很容易相信的,就算查核也有沒有用,反之亦然。

「事實查核對於中間選民是有用的!」張佑宗指出,中間選民約佔 4 成,也是佔比最大、能影響選舉結果的一群人,可見事實查核還是有必要的,可以改變多數人看法。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佑宗(攝影/廖昱涵)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佑宗(攝影/廖昱涵)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指出,根據 4 年來的闢謠經驗,也出現相同的狀況。當查核生活健康類的假訊息,甚至有讀者會寫信來感謝提供正確資訊,但如果是查核政治類的假訊息,讀者就會直接上粉專引戰。每當一則政治類假訊息被發布出來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會被貼上政治標籤,可能一篇被貼藍、下一篇被貼綠、再下一篇又被貼成紅。

洪貞玲也總結,面對假訊息有 2 個重要的因應之道:一是透過法規或平台的努力,抑制不實訊息的傳播。更積極、長遠之計,應該需要建立一個臺灣更好的資訊生態系。她建議,未來平台上和內容間的授權,以及演算法是否適度揭露,是能建構臺灣良好資訊生態圈的辦法,也相信幾大平台也願意為此努力。

「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計畫,使用「混合模式」(mix mode)調查方法,結合網路調查及(家戶)電話調查兩種方法。調查執行期間為 2023 年 4 月 1 日至 17 日,網路調查取得有效樣本 1789 案;電話調查成功完訪數為 1200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