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塔尖的市政理想家陳永昌

作者
發佈時間2014/9/26 08:35:00
最後更新2020/1/11 08:14:34

沃草市長參選人系列一

時值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正當各方人馬訴諸網路、媒體口誅筆伐之際,本次台北市長選舉候選人數突破歷年人數,達到史上最多的七名參選人。以素人參選對上以黨輔選的候選人,勢必需要思考不同的策略,除了柯文哲、連勝文及馮光遠外,鎂光燈鮮少投射到其他四位市長候選人,參選直轄市長必須繳納新台幣200萬元保證金,為何他們願意冒著一筆錢可能付諸東流的風險,也執意要參選?沃草將從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陳永昌開始,陸續獨家專訪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三等國民公義人權自救黨黨主席陳汝斌及退役軍人趙衍慶,為大家揭開其他台北市長候選人的神秘面紗。

想改變被壓榨的台灣

深耕台灣社會民主運動約三十年的陳永昌,他認為自己站在社會的前端,必須用自身的理念來付諸行動,進而改變長期受到國民黨壓榨的台灣。

「房屋是生存所必須,形同生命的一部份,國家必須保障人人有屋住。柯文哲或巢運社運人士,仍跳脫不出國民黨的框架。」特別重視台灣房屋政策的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永昌如是說。陳永昌出身屏東,於聯考時考上台灣大學物理學系,畢業後至美國完成賓卅大學華頓商學院行銷碩士、博士的學業,後來回國擔任台大國際企業系副教授一職。

陳永昌表示,改革台北市、讓它能夠變更好並成為全球知名城市是他的願景。他認為台北的房價太高了,即使是擁有房屋的民眾,也因折舊問題換不起新屋,在台灣土地相當有限的情況下,應向新加坡看齊,政府以市價購回土地,民眾換屋、購屋僅須支付建屋價格,同時也能全面更新市容,且絕對不以徵收的方式收回土地,他強調政府向人民徵收土地是個嚴重的錯誤。對於收購土地預算編列問題,陳永昌指出,台北市目前仍有許多公有土地,可先從這類空地著手,或是向銀行貸款,在興建時增加戶數、容積率,力求平衡收支。

學生憂老師素人參選受挫

對於素人參選且知名度不高的問題,陳永昌指出,他自1975年開始參與台灣社會民主運動,曾經在街頭發提倡社會議題的傳單,也經歷了國會改選、總統直選、反核運動的年代,目前仍是公督盟立委評鑑的言行及官司評鑑小組委員,許多社會民主運動人士都認識他,競選團隊也將由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他甚至信心滿滿地說,「我志在必得。」

畢業於台大國企系、觀政見網站籌畫者林冠邦是陳永昌的學生,他表示對於老師參選,感到有些不忍與擔憂,「老師生活在彬彬有禮的學術圈,未必了解社會的現實,面對某些噬血的媒體與質疑,可能會非常受傷。」林冠邦指出,連、柯、馮都曾被媒體、民眾提出尖銳的問題,但他們都有團隊能「抵擋砲火」、「保護主帥」,並且研擬回應策略,其他素人參選者在這方面則相形弱勢。

「台北市長選舉與地方鄉鎮市長選舉不同,不必在意如連、柯等的大團隊,我已算好時間點,等時機一到就會出戰。」陳永昌對於參選,表示自己依舊心情很平靜,他說:「相信高學歷的台北市民會看得出來,誰才是優秀的候選人。」同時他承諾會到沃草的「市長,給問嗎?」平台,回答選民對他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