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如何在國會聯手封殺民進黨提案

發佈時間 2024/5/8 10:07:06
最後更新 2024/5/8 10:52:05

本屆立法院雖然「三黨不過半」,看似可彼此制衡,實際上卻不斷出現中國國民黨與民眾黨「藍白聯手」,以人數優勢封殺民進黨立委的提案,同時用各種方式保送自家版本、加速過關。《沃草》整理了本屆新國會藍白聯手的 6 大招數與實際案例,一起關心你我選出的立法院。

拆解藍白封殺不同意見的 6 大手法(沃草整理、製圖)

Q:經典的立法程序是什麼樣子?

立委撰寫完法律提案的草案後,只要找到 15 位立委連署,即可完成法律提案要件。這時就要送到每週二中午開會的「程序委員會」,檢查提案格式是否完備、要交給哪個委員會審查,並將會議結論交由下一次立法院全院院會進行一讀,通過後正式送交委員會,進行實質審查。

送到委員會後,會由召集委員安排審查,通常會先找來和法案執行有關的部會首長,質詢官員法案修正會造成的正負面影響等等召集委員也會視需求安排公聽會,尋求專家學者意見,提供立委和官員以外的聲音。

以上步驟完成後,召集委員就會安排法案審查會議,會先針對法案進行整體概念的討論(大體討論),接著再針對每條新增或修正的條文進行討論(逐條討論)。如果討論過程立委間有不同意見,召集委員可以決定是要進行表決,或是送黨團協商。直到每一條都經過前述程序後,才會送出委員會,完成委員會審查。

法案送出委員會後,沒有共識的條文,會送由黨團協商處理。黨團協商原則上是由立法院長主持、各黨黨團幹部(通常是三位)參與討論,交給他們協商最後的法案條文。如果協商超過一個月仍沒有共識,即會送到院會,針對沒共識的條文進行表決。

法案在院會進行表決前,各黨會先針對法案進行大體討論,再來就沒共識的條文逐條上台發言,並一一表決,條文全數表決完後,即完成二讀。通常法案同日就會進行三讀,這時會以剛剛完成二讀的法案版本進行發言和表決,表決完即是三讀通過。

Q:藍白過半的立法院是什麼樣子?

法律提案第一關:程序委員會

程序委員會由 19 名跨黨派立委組成,本屆程序委員會分別有 9 名中國國民黨立委、9 名民進黨立委、1 名民眾黨立委。

程序委員會通常僅會對法律提案做格式審查,不應該因為法案內容,阻擋提案通過。當本屆藍白兩黨立委碰上不喜歡的提案時,會在程序委員會以「暫緩列案」(不排入院會)名義封殺。沒能通過程序委員會的法律提案,不會被立法院納入正式紀錄,因此這些提案等於完全沒出現。過去最經典的案例是,陳水扁政府曾規劃向美國採購潛艦,但在 2004-2006 年間被泛藍陣營在程序委員會封殺達 69 次,使台灣潛艦建軍延宕 12 年。

4 月 23 日程序委員會,中國國民黨提議將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等人提出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暫緩列案」,該法案將擴大原有國安管制人員範圍,包括立委等與中國黨政軍人士接觸者,皆應申報接觸來往情形及內容。但在中國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下,以票數優勢通過「暫緩列案」。

5 月 7 日程序委員會原定將 4 名出缺的 NCC 委員人事同意案排入週五(10)院會,中國國民黨提議「暫緩列案」,並在民眾黨棄權下表決通過。同日,民眾黨又提議將沈伯洋「立委赴中申報」案暫緩,藍白立委再度聯手將法案擋在程序委員會。

根據民進黨立委沈發惠統計,在中國國民黨佔國會多數時,曾在第七屆(2008-2012)、第八屆(2012-2016)的程序委員會各擋過 6159 案及 5241 案,民進黨多數時(2016-2024)則一次都沒擋過。

院會一讀前:退回程序委員會

通過程序委員會的法案,會在立法院全體立委參與的院會中,進行法案的「一讀」,朗讀標題後就交給負責的委員會排案審查。因此在院會一讀的階段,還不會對法案實際內容進行討論。但是,若一讀過程有人提出「異議」,表決後仍可將案子退回程序委員會。

沈伯洋的「立委赴中申報」案在 4 月 30 日因國民黨出席人數不足以封殺,一度闖過程序委員會,進入 5 月 3 日院會一讀,卻遭民眾黨團提議要求「退回程序委員會,重新提出」,並在藍白聯手下通過表決,將法案丟回上一關,並在 5 月 7 程序委員會再次遭到封殺。

跳過委員會逕付二讀(包含「抽出」)

在院會一讀後,法案會交付委員會,進行實質討論與審查,過程中可以召開公聽會、邀請相關部會首長出席備詢,討論法案的得失,也會針對每一法條逐條討論與表決,凝聚最大共識,並將審查完竣的法案送到院會進行「二讀」。若無法凝聚共識,就會送交黨團協商,協商後再進入二讀程序。此外,若一讀時有 20 名立委連署並通過院會表決,可以將完成一讀後的法案「逕付二讀」,不進入委員會審查。而交付委員會的法案,也可能經表決後「抽出」,亦即直接離開委員會、逕付二讀。

實際操作上,中國國民黨與民眾黨利用人數優勢,多次保送自家法案版本跳過委員會審查,方式包括在一讀後直接表決「逕付二讀」,或是將已進入委員會,但討論方向不符其想法的案子,在院會表決「抽出」。

5 月 3 日院會中,中國國民黨團共提案將 8 個尚未經過委員會、6 個進入委員會審查的法案抽出,共 14 案逕付二讀,其中多數由院會授權國民黨召集協商,民眾黨也表態贊成。其中包括「電價審議須經立法院同意」、「中央支應村里長健檢、每年出國考察經費」等提案。引發批評後,國民黨團則回應「是官逼民反,也是加速行政流程」。

國民黨召委排的委員會:不討論就送協商

立法院共有 8 個委員會,每個委員均有 2 名召集委員(召委),通常由不同黨派擔任,輪流排案並主持議事。

立法院 8 大委員會、第 11 屆第 1 會期召委與委員名單(沃草製圖)

經院會議決交付委員會審查的案子,會由召委安排審查,視情況要求官員備詢或召開公聽會,接著進行「大體討論」,再來針對個別條文「逐條討論」。由於一個法案可能有不同立委的提案版本,若立委對法案條文意見不同,召委可以裁示進行表決,或保留送交黨團協商。以上程序完成後,法案才是完成委員會審查,又常稱為「送出委員會」。

以本屆 3 黨都有提案的「國會改革」在司法法制委員會的審查過程為例,國民黨籍召委吳宗憲 4 月 15 日排審國民黨、民眾黨團的提案版本,而民進黨團版及部分藍委版本,則因「復議期」還差一天而未被排入。因此民進黨團提議當天僅進行「大體討論」及宣讀條文,但遭到杯葛,後續即便提出多達 40 次散會動議也未獲通過。吳宗憲當天將藍白全數條文均保留送出委員會,進入黨團協商。

而呂玉玲、鄭天財、翁曉玲、羅智強等藍委的版本,與民進黨版同樣卡在「復議期」未滿,未在此次委員會處理,卻在 5 月 3 日院會由藍白聯手護航「抽出委員會」,直接到朝野協商與其他藍白的版本併案討論。

民進黨召委排的委員會:被散會

在藍白「國會改革」版本被包裹送出委員會後,民進黨籍召委鍾佳濱後續排審民進黨版,卻在進入逐條審查時,遭到國民黨提出「散會」,鍾佳濱雖一度宣布「休息」反制,但仍遭表決通過散會。由於民進黨版本遭到單獨封殺,目前僅有藍白版本進入黨團協商。

依照權力分立的憲政精神,行政權理論上有義務執行立法權通過的法案與預算,但本屆國會才開始第一個會期,國民黨與民眾黨已多次聯手,推行包含「藐視國會罪」、「擴張國會聽證調查權」、「NCC 委員會組織法」、「總統赴國會報告義務」等有高度違憲疑慮的法案。同時,在沒有充分討論就強行通過的法案,立法品質也堪憂。立法委員是行政權的「監督者」,但要避免國會暴衝的零和遊戲,還需要公民站出來,一起監督「監督者」。